|
诗歌鉴赏 》 唐名傢詩導讀 》
杜牧
張海鷗 Zhang Haiou
杜牧(803一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德宗貞元十九年生於世代官宦並很有文化傳統的家庭。他的遠祖杜預是西晉著名的政治傢和學者。曾祖杜希望為玄宗時邊塞名將,愛好文學。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傢、史學家,先後任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學,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捲。父親杜從鬱官至駕部員外郎,早逝。杜牧對自己的傢世很自豪,他說:“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傢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鼕至日寄小侄阿宜詩》)。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樂。杜佑的樊川別墅在長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園中嬉戲。祖、父相繼去世後,他傢日益貧睏,“食野蒿藿,寒無夜燭”。穆宗長慶二年(822),杜牧20歲時,已經博通經史,尤專註於治亂與軍事。23歲寫《阿房宮賦》。文宗大和二年(828),26歲進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鼕季,入江西觀察使瀋傳師幕,後隨其赴宣歙觀察使任,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節度使牛僧孺闢為推官,轉掌書記,居揚州,頗好宴遊。大和九年,為監察御史,分司東都。開成二年,入宣徽觀察使崔鄲幕,為團練判官。旋官左補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員外郎。武宗會昌二年(842),出為黃州刺史。後任池州、睦州刺史。為政能興利除弊,關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為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大中四年,出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為考功郎中、知製誥。第三年,遷中書捨人。歲暮卒於長安,終年五十歲。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當唐王朝似欲中興實則無望的時代,面對內憂外患,他憂心如焚,渴望力輓狂瀾,濟世安民。他在《郡齋獨酌》裏說自己:“豈為妻子計,未在山林藏。平生五色綫,願補舜衣裳。弦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湟。腥膻一掃灑,兇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商。”他主張削平藩鎮,收復邊疆。其“關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的氣概很像後來嶽飛的《滿江紅》。他在《燕將錄》裏褒揚譚忠,是因為他能勸說河北諸鎮不反抗朝廷。為了實現這些抱負,他主張讀書應留心“治亂興亡之跡,財賦甲兵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他強調知兵與否關係着國傢的興亡:“主兵者,聖賢材能多聞博識之士,則必樹立其國也;壯健擊刺不學之徒,則必敗亡其國也。然後信知為國傢者兵最為大,非賢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敗滅,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虛也”(《註孫子序》)。為此,他寫了《原十六衛》、《罪言》、《戰論》、《守論》和《孫子註》。由於懷才不遇,他的願望不能實現,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曠放不羈。這些都影響到他的創作。
杜牧多才多藝,工詩文,能書畫,前人甚至說“有唐一代,詩文兼備者,惟韓、柳、小杜三傢”(洪亮吉《北江詩話》捲三)。
杜牧的詩現存二百多首,衆體兼備,內容豐富,情調豪放爽朗,風格清新俊逸。他的近體詩,歷來受到人們的推崇,尤其七言絶句更是名篇迭出,膾炙人口,如《過華清宮絶句》、《赤壁》《題烏江亭》、《泊秦淮》、《江南春》、《寄揚州韓綽判官》、《山行》、《秋夕》等,歷代傳誦,傢喻戶曉。他的七律《早雁》、《河湟》、《潤州二首》、《題宜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九日齊山登高》、《登九峰樓寄張祜》等篇也為人稱道。至於他的五絶、五律、五言排律,亦不乏佳什,如《長安秋望》、《秋晚早發新定》、《題揚州禪智寺》、《華清宮三十韻》、《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等便是這些詩體的代表作。他的古體詩寫得也很好,尤其是五言古詩寫得非常出色,敘事議論,精采感人,如《杜秋娘詩》、《張好好詩》、《郡齋獨酌》、《感懷詩》等。
杜牧的詩歌,內容豐富,反映面廣。晚唐時期,藩鎮割據,宦官擅權,黨爭嚴重,社會動蕩。杜牧從小有着經邦濟世的抱負,但官場險惡、仕途坎坷,使他壯志難酬,長時期的幕僚生活、不穩定的朝野升遷,使他感慨良多。杜牧的詩作就其內容題材而言,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關心世事,愛國憂民之作。此類為數不多。如他25歲時寫的《感懷詩》,通篇夾敘夾議,筆力雄健,慨嘆安史之亂以來藩鎮割據、急徵暴斂造成的國弱民貧的深重災難,歌頌太宗李世民順應民心,以文德治天下的業跡,肯定憲宗李純武力削藩平叛之舉,希望朝廷勵精圖治、平息戰亂、實現安定統一。同時也抒發了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詩中“夷狄日開張,黎元愈憔悴”等句,質樸簡潔,精警動人。又如《郡齋獨酌》、《河蝗》、《早雁》、《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等。
第二類,品評歷史,藉古諷今之詩。這是杜牧詩中最引人註目的篇什。此類詩大體又有兩種情況:一是論史之作,以七絶為代表,如《赤壁》、《題烏江亭》、《題商山四皓廟》、《春申君》等。杜牧很註意研究國傢治亂的經驗教訓和經濟、軍事問題,所以在詠史詩中往往有新穎獨特的評論。二是藉古諷今之作。詩人針對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和腐朽沒落的社會現實,藉歷史上盛衰興亡的經驗教訓加以諷喻。歷史人物吳王夫差、秦始皇、隋煬帝、陳後主,特別是本朝的唐玄宗,都是詩人筆下批判的對象。如《過勤政樓》、《過華清宮三絶句》等。
第三類、寫景抒懷,紀行詠物之作。此類數量不少,佳作迭出。如《登樂遊園》、《江南春》、《泊秦淮》《山行》、《清明》等。
第四類、以女性為題材的詩。如《題桃花夫人廟》和《月》詩,同情被楚王虜獲、終身不語的息夫人和被漢武帝遺棄、禁閉冷宮的陳皇后。在《金𠔌園》和《宮人傢》中,他感嘆被逼跳樓的緑珠和身如囚犯的宮女。在長篇敘事詩《杜秋娘詩》和《張好好詩》中,他采用對比的手法具體寫出杜秋娘和張好好兩位女子今昔生活的坎坷變化,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宮廷的鬥爭和社會的變化。
第五類,酬贈抒懷之作。如《寄揚州韓綽判官》等。
杜牧在《獻詩啓》中說:“某苦心為詩,本求高絶,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於中間。”他非常推崇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近看四君子,與古爭強梁”(《鼕至日寄小侄阿宜》)。杜牧才華橫溢,又善於吸取前人長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洪亮吉說得好:“杜牧之與韓、柳、元、白同時,而文不同韓、柳,詩不同於元、白,復能於四傢外詩文皆別成一傢,可雲特立獨行之士矣”(見《北江詩話》)。
前人評價杜牧詩“俊爽”、“俊邁”、“氣俊思活”、“雄姿英發”、“情緻豪邁”、“輕倩秀豔”、“豪而豔,宕而麗”等。李商隱曾寫詩極表對杜牧的關切和傾倒之意:“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唯有杜司勳。”(《杜司勳》)。含蓄而準確地道出了杜牧詩歌那種把忱國憂民的壯懷偉抱與傷春傷別的綺思柔情交織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藝術特徵。
杜牧既善用比興手法,狀物抒情,又善用白描手法,直敘見聞;既長於舒徐宛轉地描述人物故事,更長於敏捷真切地捕捉景物的動態變化、自己的瞬間感受;既註意敘議結合,又註意情景交融;既常用對照手法,又巧以數字入詩。杜牧詩歌的語言風格既絢麗多采,又清新自然;既明麗爽俊,又含蓄委婉,既風流華美,又神韻疏朗。誠如全祖望所說:“杜牧之才氣其唐長慶以後第一人耶!”(《鮚綺亭集外編》)。
郡齋獨酌①
原註:黃州作。
前年鬢生雪,今年須帶霜。時節序麟次,古今同雁行②。甘英窮西海,四萬到洛陽③。
東南我所見,北可計幽荒④。中畫一萬國,角角棋布方⑤。地頑壓不穴,天迥老不僵⑥。
屈指百萬世,過如霹靂忙。人生落其內,何者為彭殤?促束自係縛,儒衣寬且長⑦。
旗亭雪中過,敢問當垆娘⑧。
我愛李侍中,摽摽七尺強⑨。白羽八札弓,髀壓緑檀槍。風前略橫陣,紫髯分兩旁。
淮西萬虎士⑩,怒目不敢當。功成賜宴麟德殿,猿超鶻掠廣球場⑾。
三千宮女側頭看,相排踏碎雙明璫⑿。旌竿幖幖旗*嚯嚯(火霍)⒀,意氣橫鞭歸故鄉。
我愛朱處士,三吳當中央⒁。罷亞百頃稻,西風吹半黃。尚可活鄉裏,豈唯滿囷倉⒂?
後嶺翠撲撲,前溪碧泱泱。霧曉起鳧雁,日晚下牛羊⒃。叔舅欲飲我,社甕爾來嘗。
伯姊子欲歸,彼亦有壺漿。西阡下柳塢,東陌繞荷塘。姻親骨肉捨,煙火遙相望⒄。
太守政如水⒅,長官貪似狼。徵輸一云畢,任爾自存亡⒆。我昔造其室,羽儀鸞鶴翔。
交橫碧流上,竹映琴書床⒇。出語無近俗,堯舜禹武湯。問今天子少,誰人為棟梁?
我曰天子聖,晉公提紀綱。聯兵數十萬,附海正誅滄21。
謂言大義小不義,取易捲席如探囊22。犀甲吳兵鬥弓駑,蛇矛燕戟馳鋒芒。
豈知三載幾百戰,鉤車不得望其墻23。
答雲此山外,有事同鬍羌。誰將國伐叛?話與釣魚郎24。溪南重回首,一徑出修篁。
爾來十三歲,斯人未曾忘。往往自撫己,淚下神蒼茫25。御史詔分洛,舉趾何猖狂26。
闕下諫官業,拜疏無文章27。尋僧解憂夢,乞酒緩愁腸。豈為妻子計,未去山林藏28。
平生五色綫,願補舜衣裳29。弦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湟。腥膻一掃灑,兇狠皆披攘。
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桑30。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江郡雨初霽,刀好截秋光。
池邊成獨酌,擁鼻菊枝香。醺酣更唱太平麯,仁聖天子壽無疆31。
①黃州:杜牧於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出為黃州刺史,時年四十。因有感於自己大半生仕宦飄泊,功業無成而作此詩,抒發自己的理想和抱負。②一至四句言年齡漸老,歲月如流。③五至二十句中國地域廣大,歷史悠久,個人在其中顯得短暫而且微不足道。甘英句:《後漢書·西域傳》:“永元六年,班超擊破焉耆,於是條支、安息諸國,至於海濱,四萬裏外,皆重譯貢獻。九年,班超遣掾(副官)甘英窮臨西海而還。”這兩句說漢朝疆域西至海濱,距京城洛陽四萬裏。海:或指伊塞剋湖或巴爾喀什湖。④東南兩句說:東南地區我到過,北邊大約更遙遠。⑤中畫句:《漢書·地理志》:“黃帝方製萬裏,畫野分州,得百裏之國萬區。”這兩說中國劃分成許多地區,就像一個巨大的棋盤。⑥地頑四句:中國地久天長,百萬世歷史猶如匆匆雷電一閃而過。⑦人生六句:言個人在這漫長而又勿促的歷史中,爭短爭長有什麽意義呢?彭:相傳彭祖長壽,活到八百多歲。殤:夭折的幼兒。《莊子·齊物論》:“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彭祖事又見《神仙傳》、《列仙傳》、《楚辭·天問》。自係縛:比喻追逐名利。⑧敢問:不敢問,怎敢問。當垆娘:《晉書·阮籍傳》:“鄰傢少婦有美色,當垆沽酒。籍嘗詣飲,醉便臥其側。”⑨以下二十一至三十四句,寫對李侍中武功的敬慕。李侍中:李光顔。《舊唐書·李光顔傳》:“遷忠武軍節度使。會朝廷討吳元濟,詔光顔以本軍獨當一面。賊衆壓光顔之壘而陣。光顔乃自毀其柵之左右,出騎以突之。光顔將數騎冒堅而衝之,出入者數四,賊乃大潰。光顔敗元濟之衆。賊平,命中官宴光顔於居地,又禦麟德殿召對,賜金帶錦彩,已而進階開府儀同三司,仍於正衙受册司徒兼侍中。”此指憲宗元和十年至十二年(815--817)平定淮西吳元濟叛亂之事。摽摽:高大。⑩淮西萬虎士:指吳元濟叛軍。⑾廣球場:《長安志》:“西內有求場亭子。”⑿雙明璫:宮女佩飾之物。⒀旌竿幖幖旗*嚯嚯(火霍):旌旗飄揚之狀。⒁以下三十五至八十句,寫對朱處士德才識見的敬慕。朱處士事不詳,當是吳地隱逸之士。三吳:《水經註》以吳郡、吳興、會稽為三吳。⒂罷亞:一種稻名。以下四句稱頌朱處士樂善好施,救民濟睏的美德。⒃後嶺四句:寫朱處士居住之地環境清幽。⒄叔舅以下八句:寫朱處士傢族和睦,熱情好客。社甕:甕中的社酒。⒅太守:此自謂。《舊唐書·百官志》:“武德元年,改太守曰刺史。天寶元年,改刺史曰太守。政如水:為政清廉。⒆長官三句:斥貪官污吏如狼似虎,衹管收稅,不管人民死活。⒇我昔八句:寫朱處士高雅有學問,關心國事,有治國安民的雄纔大略。造其室:拜訪朱處士的居處。21、我曰以下十句是作者回答朱處士的話。晉公:《舊唐書·敬宗紀》:“寶歷二年二月,以山南西道節度使晉國公裴度守司空,同平章事,復知政事。”《舊唐書·裴度傳》:“滄、景節度使李全略死,其子同捷竊弄兵柄,以求繼襲。度請行誅伐,逾年而同捷誅。”大義小不義:裴度行大義,叛者不義。小:此謂藐視。22、取易句:言裴度治理天下很有能力。23、犀甲四句:言裴度戰功赫赫,平叛安邦。三載凡百戰:敬宗寶歷二年四月李同捷反,文宗大和三年四月李同捷降,歷四年而整三載。鉤車:攻城用的雲梯和戰車。不得望其墻:不敢再生反叛之心。24、答雲四句:應是朱處士的話,大意是主張文治教化,不贊成衹靠武力治國。《春秋繁露》:“魯君問於柳下惠曰:‘我欲攻齊,如何?’柳舊惠對曰:‘不可!’退而有憂色曰:‘吾聞之也,謀伐國者,不問仁人,此何為至於我?’”25、溪南以下六句:寫告別朱處士已經十三年了,不能忘懷。反思自己的經歷,有許多感傷。26、詔分洛:指自己大和九年(835)為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猖狂:大約是說當時自己年輕好宴飲遊玩,不拘小節。27、闕下諫官業:指開成二年(837)在朝廷任左補闕等職。拜疏無文章:即沒有疏奏文章,意謂沒什麽建樹。28、尋僧四句:言身為閑官無施展才能的機會,但為養傢,也不敢辭官歸隱。29、平生句以下,坦言心志。願補舜衣裳:即杜甫所謂緻君堯舜之意。30、弦歌六句:言推行文治教化,安邊化民。河湟:參下《河湟》詩註。31、江郡:指黃州。刀好截秋光:意謂趁高秋時光賞菊飲酒,不必憂國憂民。此無奈之語。
杜牧不僅長於七絶,他的五言古體也作得很好。這首詩抒情言志,才情橫溢。詩中陳述了自己素仰文才武略之士,深懷報國安民之心,但並未遇上李光顔、裴度那樣的機遇,衹好寄情詩酒,自我解嘲。這首詩作於不惑之年,是對自己大半生經歷的總結,其中感慨深沉,然而卻以明快曠達之語出之,頗見其俊爽本色。《韻語陽秋》雲:“非心地明了,貫穿道釋者,不能道也。及觀其自撰墓志,又忍死作別裴相之章,則知《獨酌》之詠,豈空言哉!”《石園詩話》:“史稱杜牧之自負才略,喜論兵事,擬緻位公輔,以時無右援者,怏怏不平而終。為人疏雋不拘細行。其詩情緻豪邁。”
河湟①
元載相公曾藉箸②,憲宗皇帝亦留神③。旋見衣冠就東市④,忽遺弓劍不西巡⑤。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⑥。唯有涼州歌舞麯,流傳天下樂閑人⑦。
①河湟:今青海省和甘肅省境內的黃河和湟水流域,唐時是唐與吐蕃的邊境地帶。湟水是黃河上遊支流,源出青海東部,流經西寧,至甘肅蘭州市西匯入黃河。《唐書·吐蕃傳》曰:“世舉謂西戎地曰河湟。”②元載:字公輔,唐代宗時為宰相,曾任西州刺史。大歷八年(773)曾上書代宗,對西北邊防提出一些建議。藉箸:為君王籌劃國事。《史記·留侯世傢》載,張良在劉邦吃飯時進策說:“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③留神:指關註河湟地區局勢。④旋見句:指大歷十二年元載因事下獄,代宗詔令其自殺。東市:代指朝廷處决罪犯之地。《漢書·晁錯傳》:晁錯在漢景帝時任御史大夫,對削藩定邊指出不少建議,但景帝聽信讒言,倉促下令殺了他。行刑時“錯衣朝衣,斬東市。”⑤弓劍西巡:指帝國以武功安定邊防。“不西巡”則指不恤邊事。《水經註·河水》:“陽周縣橋山上有黃帝塚。帝崩,唯弓劍存焉。”《唐會要》:憲宗於元和十五年正月駕崩,年四十三。此句與第二句關聯,言憲宗未及實現安邊計劃就去世了。⑥牧羊兩句:《漢書·蘇武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此藉蘇武喻河湟百姓身陷異族而忠心不移。⑦涼州:本唐王朝西北屬地,安史之亂中,吐蕃乘亂取之。李唐王室出自隴西,故偏好西北音樂。
此詩旨在譏刺當時的統治者無心國事而衹知享樂,表達自己對國傢邊防的憂慮。前四句感慨宰相元載提出過收復失地的建議,卻遭陷害;憲宗李純在看地圖時,也曾感嘆過河湟地區的失陷,常想恢復失地,但未及西徵,便賫志以歿。後四句寫河湟地區的百姓雖然淪為異族臣民,身着戎服牧羊驅馬,但卻仍然“白發丹心”地忠於漢傢王朝。可是當朝統治者對此卻無所謂,而衹是對“涼州歌舞麯”感興趣,過着悠閑享樂的生活。此詩寫法有兩個特點。一是用典故影射時事。元載、憲宗、張良、晁錯、蘇武等皆已作古,而其故事各具內涵。二是轉折和對比。前四句在意思上即為兩組轉折,突出壯志難酬的歷史遺憾。後四句是白發心丹心的漢臣與沉迷歌舞的“閑人”對比。此“閑人”又與前四句中有安邊之志的元載、憲宗形成對比。全詩深寓諷刺之意。
過勤政樓①
千秋佳節名空在②,承露絲囊世已無③。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④。
①勤政樓:唐玄宗開元前期所建,全稱“勤政務本之樓”,是玄宗處理政務、國傢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②千秋佳節:開元十七年(729)八月五日,玄宗為慶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樓批準宰相奏請,欽定這一天為千秋節,佈告天下。③承露絲囊:每年一度的千秋節,玄宗都舉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壽。“士庶以結絲承露囊更相問遺”(參《唐會要》)。④紫苔:《拾遺記》:“紫苔覆漫,味甘而柔滑。”金鋪:宮門上的安裝門環的金屬底托,多鑄成獸形以為裝飾。
此詩諷刺唐玄宗徒好勤政之名,後期衹顧享樂而誤國,千秋節、承露囊之類都成了千秋話柄。杜牧善於以詩論史,藉古諷今。這首詩後兩句采用《詩經·王風·黍離》的筆法,用宮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長暗示王朝興衰之意。《詩境淺說續編》雲:“開元之勤政樓,在長慶時白樂天過之,已駐馬徘徊,及杜牧重遊,宜益見頽廢。詩言問其名則空稱佳節,求其物已無復珠囊,昔年壯麗金鋪,經春雨年年,已苔花綉滿矣。”
念昔遊
其一
十載飄然繩檢外,樽前自獻自為酬。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
十載:此回顧行止之詩,寫作時間未詳。杜牧大和二年(828)26歲時進士及第,旋即在外地輾轉做幕僚,直到開成二年(837)回京任左補闕、史館修撰等職,前後約十年。他在詩中不止一次提到“十年”,如“十年一覺揚州夢”等。繩檢:猶今言規範。
此自傷懷才不遇之詩。“自”和“閑”是主題詞,他自負才華而不遇時機,衹能孤芳自賞,藉酒銷愁。閑處無聊而衹能放情山水,吟詩遣興。“倚遍江南寺寺樓”的滋味對他來說主要是失意和惆悵,而不是悠閑自得。此詩句句有弦外之音,看似放浪形骸,飄然自處,實則深含苦悶抑鬱之情。此詩可與《遣懷》詩並讀。《唐人萬首絶句選評》雲:“含情言外,悠然神遠。”又《自宣城赴官上京》詩:
蕭灑江湖十過秋,酒杯無日不停留。旋公城畔溪驚夢,蘇小門前柳拂頭。
千裏雲山何處好?幾人襟韻一生休?塵冠挂卻知閑事,終把蹉跎訪舊遊。
又《和州絶句》:
江湖醉度十年春,牛渚山邊六問津。歷陽前事知何實?高位紛紛見陷人。
此二詩皆在安徽作,其飄泊外任已不止十年。可知“十年”之說,但言大概而已。
其三
李白題詩水西寺,古木回岩樓閣風。半醒半醉遊三日,紅白花開山雨中。
水西寺:全稱天宮水西寺,是安徽宣州涇縣水西山中一座有名的寺院。寺中“凡十四院,其最勝者曰華嚴院,橫跨兩山,廊廡皆閣道,泉流其下”(《江南通志》)。李白曾到此遊覽,並作《遊水西簡鄭明府》詩云:“清湍鳴回溪,緑竹繞飛閣;涼風日瀟灑,幽客時憩泊。”
此詩“半醒半醉”似別有寓意,或從屈原“世人皆醉而我獨醒”變化而來。杜牧懷文武之才而不被重用,十載飄泊,常以冷眼看時事,可謂醒者;然於己於國,皆有志而無奈,衹好優遊山水,寄情詩酒,此可謂半醒半醉之人。
過華清宮①絶句三首
長安回望綉成堆②,山頂千門次第開③。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④。
①華清宮:《元和郡縣志》:“華清宮在驪山上,開元十一年初置溫泉宮。天寶六年改為華清宮。又造長生殿,名為集靈臺,以祀神也。”②首句寫從長安回望驪山,山如錦綉擁簇。驪山有東綉嶺、西綉嶺。③千門:誇張之語,言所有山門依次大開,以供送荔枝的馬飛馳無阻。④妃子:指楊貴妃。樂史《楊太真外傳》: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新唐書·李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裏,味未變已至京師。”《唐國史補》:“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然方暑而熟,經宿則敗,後人皆不知之。”按:此詩或為寫意之作,意在諷刺玄宗寵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諸史實。在唐代,嶺南荔枝無法運到長安一帶,故自蘇軾即言“此時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嶺南也”(《通鑒唐紀》註)。而荔枝成熟的季節,玄宗和貴妃必不在驪山。玄宗每年鼕十月進駐華清宮,次年春即回長安。故鬍仔《苕溪漁隱叢話》雲:“詞意雖美而失事實。”《程氏考古編》亦辨其謬,近人陳寅恪亦復考證之。
新豐緑樹起黃埃①,數騎漁陽探使回②。霓裳一麯千峰上③,舞破中原始下來④。
①新豐:唐設新豐縣,在陝西臨潼縣東北,離華清宮不遠。黃埃:馬隊奔馳踏起的塵土。②漁陽探使:安祿山任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伺機謀反。太子和宰相楊國忠屢次奏陳安祿山有反意,玄宗遂派中使璆琳以賜柑為名前去探聽虛實。璆琳受安重賄,回來盛贊安忠心,玄宗於是高枕無憂,更加縱情享樂。③霓裳:《霓裳羽衣麯》,開元年間,西涼節度使楊敬述進獻印度《婆羅門》舞麯十二遍,唐玄宗親自改編為《霓裳羽衣麯》。千峰上:指驪山。④舞破中原:指玄宗耽於享樂而誤國,導致安史之亂。《唐詩箋註》評此句云:“造句驚人,奇絶!痛絶!”《唐賢小三昧集續集》雲:“語帶恢諧,妙絶千古。”
萬國①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②。
①萬國:指全國。②雲中兩句:《舊唐書·安祿山傳》載:祿山體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卻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鬍旋舞》,其疾如風。旁邊的宮人拍掌擊節,因為舞得太快,節拍都亂了。
此三詩藉人們熟知的唐玄宗、楊貴妃荒淫誤國的故事,選取幾個典型事件、場景,加以藝術概括,既巧妙地總結了歷史,又深刻地諷喻了現實。當時社會,世風敗壞,王朝統治者“大起宮室,廣聲色”,過着醉生夢死,驕奢淫逸的生活,亡國沒落之兆隨處可見,詩人既無力回天,衹好藉古諷今了。
讀韓杜集
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①。天外鳳凰誰得髓?無人解合續弦膠②。
①麻姑:仙女。《太平廣記》捲六十引《神仙傳》:“麻姑鳥爪。蔡經見之,心中念言: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②續弦膠:亦作鸞膠,神話傳說中一種由鳳凰嘴和麟角等混合煎製成的膠,能使斷弦粘合如新。
此詩贊揚杜、韓之詩。杜牧《鼕至日寄小侄阿宜詩》:“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近者四君子,與古爭強梁。”可見他對四位詩人的推重。此詩前二句言杜韓之詩氣勢雄偉,能振奮人心,解人憂愁。後兩句將杜韓比做鳳凰,言無人得其詩之精髓。
長安秋望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此詩贊美秋高氣爽。後兩句頗有氣勢,可見胸襟高遠之境界。可與劉禹錫《秋詞》二首參讀。其一見前。其二:“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登樂遊原①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嚮此中。看取漢傢何似②業?五陵③無樹起秋風。
①樂遊原:在長安城南,地勢較高。《長安志》:“升平坊東北隅,漢樂遊廟。”註云:“漢宣帝所立,因樂遊苑為名。在麯江北面高原上,餘址尚有。……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寬敞。京城之內,俯視指掌。②似:一作事。③五陵:西漢皇陵,分別為高帝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三國志·魏書·文帝紀》:“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漢武帝《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
此登臨懷古,感傷時事之作。詩人感慨漢傢王朝之衰落,深寓憂國之意。《唐詩品匯》引謝雲:“漢傢基業之廣大為何如?今日登原一望,五陵變為荒田墅草,無樹木可以起秋風矣。盛衰無常,廢興有時,有天下者觀此,亦可以慄慄危懼。”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絶①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③,樂遊原上望昭陵④。
①本篇是宣宗大中四年(850)杜牧由吏部員外郎即將赴任湖州刺史時所作。吳興:唐郡名,即湖州,在今浙江省吳興縣。樂遊原:見前詩註。②清時:太平時世。有味:有登臨賞景訪僧尋友的閑情逸趣。此兩句自嘲無所作為。③麾:旗幟。此指自己的車騎。江海:指吳興。④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陝西醴泉東北九嵕山。
此詩前兩句自嘲無用於世,後兩句表達對唐太宗的仰慕,實則是懷想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以及他重賢任能、從諫如流的帝王風範。而另一層言外之意,自然就是對當朝皇帝和國勢深懷失望和不滿了。《石林詩話》雲:“此蓋不滿於當時,故末有‘望昭陵’之句。”《唐賢清雅集》雲:“昭陵為唐創業守成英主,與世子孫夷陵不振,故牧之去國時登高寄慨,詞意渾含,得風人遺意。”
潤州①
嚮吳亭②東千裏秋,放歌曾作昔年遊。青苔寺裏無馬跡,緑水橋邊多酒樓。
大抵③南朝皆曠達,可憐④東晉最風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⑤。
①潤州:今江蘇省鎮江。②嚮吳亭:在潤州丹陽縣南。③大抵:大略。④可憐:可羨慕。這兩句說東晉、南朝士人最為曠達風流。⑤桓伊:東晉人,官至刺史,曾與謝玄、謝琰大破秦符堅車於淝水,穩定了東晉時局。他喜歡音樂,善於吹笛子,時稱“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世說新語》:“王子猷出都,舊聞醒子野善吹笛,遇桓於岸上。王便令人與相聞雲:‘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素聞王名,即下車踞鬍床,為作三調,弄畢,上車去。”《晉書·劉隗傳》:“子疇曾避亂烏壁,賈鬍百數欲害之。疇無懼色,援笳而吹之,為《出塞》、《入塞》之聲,以動其遊客之思。於是群鬍皆垂泣而去之。”
此詩是杜牧遊江南時所作,通過懷想古人,抒發自己懷才不遇,閑遊放浪之情。晉宋人物令他羨慕的,不僅僅是曠達和風流,更主要的是桓伊等人曾為安定國傢建立過赫赫功勳。結尾兩句想像自己與桓伊對話,聽他吹奏《出塞》麯。這是一種意在言外的寫法:今無知遇,衹好期諸古人。
江南春
千裏鶯啼緑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此詩用寫意的手法描繪了江南春景:煙水迷離,生機勃勃,廣袤富庶。同時含蓄地藉前朝故事揭露當時崇佛修寺的情景。明楊慎《升庵詩話》雲:“千裏鶯啼,誰人聽得?千裏緑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裏,則鶯啼緑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駁曰:“即作十裏,亦未必盡聽得着,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裏,千裏之中,鶯啼而緑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澹雲閑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②。
深秋簾幕千傢雨,落日樓臺一笛風。惆悵無因見范蠡③,參差煙樹五湖東④。
①此詩作於文宗開成年間,當時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團練判官。城東有宛溪,城東北有敬亭山。城中開元寺,原名永樂寺,東晉時建。②人歌人哭:指人生之喜慶吊喪,即生死過程。《禮記·檀弓》:“晉獻文子成室,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③范蠡:春秋時輔佐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功成之後,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歸隱五湖。《吳越春秋》:“范蠡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適。”④五湖:舊說太湖有五湖。
此詩前六句以六朝文物消失和天光水色依舊對比,“言人事有變易,而清景則古今不變易”(《唐詩繹》),表達一種人事無常而自然永恆的感慨:客觀世界是持久的,而歌哭相繼的一代代人生卻是有限而且多變的。後兩句忽然又聯想到范蠡,感慨“蕭條異代不同時”,自己與他無緣相見,衹能懷着仰慕的心情憑吊他的遺蹤。杜牧寫詩善用比興寄托,此詩之深意或有兩層:一是藉六朝變遷而興世事多變、朝代興衰難料之嘆;二是明思范蠡而暗寓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之悲。《瀛奎律髓匯評》引何義門語:“六朝不過瞬息,人生哪可不乘壯大盛立不朽之功!然而此懷誰可與語?‘風’、‘雨’二句,思同心而莫之致也。我思古人之功成身退如範子者,雖為執鞭,所欣慕焉。”許印芳曰:“此詩全在景中寫情,極灑脫,極含蓄,讀之再三,神味益出,與空講風調者不同。”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①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九華山路雲遮寺②,清弋江村柳拂橋③。
君意如鴻高的的④,我心懸旆正搖搖⑤。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①此詩作於開成四年(839)春,在宣州作官的杜牧將歸京任職,而同來的朋友裴坦則要到舒州(今安徽潛山)去,杜牧先為他送行,並賦此詩相贈。②九華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國仙城”之稱。是裴坦此行赴舒州的必經之路。《太平寰宇記》:“池州青陽縣九華山,在縣南二十裏,舊名九子山,李白以有九峰如蓮花削成,改為九華山。”③清弋:一名青弋。《元和郡縣志》:“宣州宣城縣清弋水,州西九十九裏。”《方輿紀要》:“寧國府宣城縣青弋江,府西六十裏,源出涇縣及池州府之石埭縣,又太平縣及府西南境諸川皆匯入焉。”④高的的:明快。宋玉《神女賦》:“朱唇的其若丹。”《淮南子》:“的的者獲。”⑤搖搖:忐忑不安,不踏實。《史記·蘇秦傳》:“心搖搖然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此詩前四句寫江南春景明麗,為朋友之行助興。傳神寫意,筆法高妙。後四句轉用對比手法,寫裴坦剛中進士不久,仕途正春風得意;而自己則長期沉浮下僚,仕宦飄零,此番歸京,又不知前景如何。設想與裴坦分手回到京城後,春日無聊,一定是獨自寂寞的處境。這是以樂景寫哀情,以得意反襯失意的筆法,惜別之意,由此化出。
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①
百感衷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②。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③?
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④?誰人得似⑤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①九峰樓:一作九華樓。清《一統志》雲:“池州九華樓有二:一在貴池縣九華門上,唐建;一在青陽縣東南二裏。”張祜,字承吉,清河(今日屬河北)人,初寓姑蘇,後至長安,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愛丹陽麯阿地,隱居以終。卒於大中年間(849年以後)。據《雲溪友議》載:白居易長慶年間(821—824)為杭州刺史時,張祜和徐凝同應貢舉而未能分出誰當首薦。白居易遂出試題《長劍倚天外賦》、《餘霞散成綺詩》,命二人决賽。結果列徐第一,張第二。張以為恥,遂“行歌而返”。會昌五年(845)秋,張祜來池州看望任池州刺史的杜牧,二人詩酒相會,意氣相投。杜牧也聽說過當年白居易重徐輕張之事,頗為張抱不平。此次別後,杜作此詩寄贈張祜。②百感句:江淹《別賦》:“百感凄惻。”《宋書·樂志》:“憂從中來。”《隋書·房陵王勇傳》:“一事以上,不得自由。”前二句是因果倒裝句,意謂黃昏時聽到號角聲從城樓上凄厲地響起,引起人百感交集。《東岩草堂評定唐詩鼓吹》曰:“入手劈將有感於中不自由作起,真有一段登高望遠、觸景興懷、情不自已之況。”③三四句言面對昔日同遊的碧山芳草,心中有說不盡的離思別恨。屈原《九章·思美人》:“吾誰與玩此芳草?”④五句以目不見睫比喻白居易不識人才,六句稱頌張祜詩藝高妙,有道在身,無須他求。這是為朋友抱不平,也是安慰。⑤得似:能像,能比得上。
此詩為抒情佳作,氣格清高俊爽,興寄深遠,情韻悠長,將對朋友的思念、同情、慰勉、敬重等意思,一一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含蓄婉轉而又激情蕩漾。
九日齊山登高①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薇②。塵世難逢開口笑③,菊花須插滿頭歸④。
但將酩酊⑤酬佳節,不用登臨送落暉。古往今來衹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⑥。
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陽節。齊山:今安徽省貴池縣。②翠薇:指山。菊花:此暗用典故。③塵世句:《莊子》:“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此言人生歡笑既難得,則更應善自寬慰,多方開解,切不可對一些煩惱事過於挂懷。④菊花句:《藝文類聚》捲四引《續晉陽秋》:“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留,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⑤酩酊:大醉。⑥牛山:《晏子春秋·內篇諫上》:“(齊)景公遊於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據皆從而泣。”
此詩以曠達(甚至頽廢)之意來消解人生多憂、生死無常的悲哀。起二句興寄高遠,以高秋寫高情,頗顯名士風範。三四句即引古名士莊周、陶潛以為解釋。後四句直言縱飲銷憂、曠達處世,不必憂生傷逝。據說詩中的“客”是詩人張祜。此詩風格既爽利俊健,又含思凄惻,因而讀來頗覺頓挫跌宕,風神搖曳。
早雁
金河秋半虜弦開①,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②,長門燈暗數聲來③。
須知鬍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①金河:在今內蒙呼和浩特市南。秋半:八月。虜弦開:指回鶻南侵。②仙掌:指長安建章宮內銅鑄仙人舉掌托起承露盤。③長門:漢宮名,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時幽居長門宮。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鶻族烏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邊民紛紛逃亡。杜牧時任黃州刺史,聞此而憂之。八月正是大雁南飛的季節,此詩藉雁抒懷,以驚飛四散的鴻雁比喻流離失所的人民,對他們有傢而不能歸的悲慘處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又藉漢言唐,對當權統治者昏庸腐敗,不能守邊安民進行諷刺。通篇為詠物體,前四句寫大雁驚飛,影過皇城,鳴聲回蕩在長安城上空。言外之意是:不知是否能引起皇宮中統治者的關註?後四句安慰大雁:鬍騎尚在,你們到春天時也不要急於北飛,瀟湘之地也可以覓食。此詩通篇無一語批評執政者,但在秋天就設想明年春天鬍騎還在,則朝廷無力安邊之意自明。這是非常含蓄的怨刺方法。
赤壁①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②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③。
①此詩又見李商隱集。赤壁:今湖北浦圻縣西北赤壁山,在長江南岸,即三國時赤壁大戰之地。②不與:若不與。③銅雀:建安十五年(210)曹操於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建造銅雀臺,因樓頂鑄有大銅雀而得名。《水經註·濁濟水篇》:“鄴西三臺,中曰銅雀臺,高十丈,有層百一間。”二喬:《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喬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裴註引《江表傳》曰:“策從容戲瑜曰:‘喬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
此論兵之詩,立意奇特,不寫赤壁史實,卻以假設發言:若無東風助周郎,說不定戰爭的勝負就相反了。表面看來,這似乎是一種歷史偶然論。而另一層深意,大約是杜牧自負深知兵法,認為周瑜當時之用兵,並無必勝的把握,就算萬事俱備,衹欠東風,但若無東風,則萬事皆成徒勞矣。前人以為杜牧過分誇大了東風的作用。其實杜牧的見解是非常有道理的,戰爭的勝負,的確需要百慮而無一失,有一失則足以毀百慮。古今中外無數戰事是因一着不慎而導致滿盤皆輸的,這其實是極普遍的真理。
泊秦淮①
煙籠寒水月籠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傢。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③。
①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蘇溧水縣東北,流經南京地區,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準河。②籠:籠罩。③商女:一說商女即歌女,在酒樓或船舫中以賣唱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說唐詩》雲:“商女,是以唱麯作生涯者。唱《後庭花》麯,唱而已矣,哪知陳後主以此亡國,有恨於內哉?杜牧之隔江聽去,有無限興亡之感,故作是詩。”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雲:“牧之此詩所謂隔江者,指金陵與揚州二地而言。此商女當即揚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夫金陵,陳之國都也。《玉樹後庭花》,陳後主亡國之音也。此來自江北揚州之歌女,不解陳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遺音。牧之聞其歌聲,因為詩以詠之耳。”今人鐘振振雲:“商女當釋作商婦”(《中國古典詩詞的理解與誤解》,載《文學遺産》1998年第二期)。一說即商人婦,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婦。二說皆可通。《後庭花》:即樂麯《玉樹後庭花》,以此麯填歌詞者,今存數種,而以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所作最為有名。因陳後主是亡國之君,所以後人又把他所喜愛的《玉樹後庭花》麯、詞當作亡國之音的代名詞。如《舊唐書·音樂志》引杜淹對唐太宗語:“前代興亡,實由於樂。陳將亡也,為《玉樹後庭花》;齊將亡也,而為《伴侶麯》。行路聞之,莫不悲泣,所謂亡國之音也。”許渾《金陵懷古》詩云:“《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此詩寫秦淮月夜,樸朔迷離,酒傢夜市繁榮,弦歌處處,而世風日下,花天酒地歌舞沉迷已成風氣,商女衹知清謳娛客,豈知前朝亡國之鑒?詩之警策之處在“不知”與“猶唱”的對比。詩人以冷眼看時事,以醒目觀醉者,以歷史諷現實:多少王朝的衰敗,就是這樣在人們醉生夢死、無憂無慮的享樂聲中不知不覺地釀成的。人們腳下的金陵古城,就曾見證過多少這樣的亡國故事啊!
題烏江亭①
勝敗兵傢事不期②,包羞忍辱是男兒③。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士重來未可知。
①烏江亭:在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兵敗,烏江亭長備好船勸他渡江回江東再圖發展,他覺得無顔見江東父老,乃自刎於江邊。②不期:難以預料。③包羞忍辱:意謂大丈夫能屈能伸,應有忍受屈辱的胸襟氣度。
此詩與前選《赤壁》詩一樣,議論戰爭成敗之理,提出自己對歷史上已有結局的戰爭的假設性推想。首句言勝敗乃兵傢常事。次句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缺乏大將氣度。三四句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說不定就可以捲土重來。這句有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卻是批評他不善於把握機遇,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於得人、用人。司馬遷曾以史傢眼光批評項羽“天亡我,非戰之罪”的執迷不悟。杜牧則以兵傢的眼光論成敗由人之理。二人都註重人事,但司馬遷是總結已然之教訓,強調其必敗之原因;杜牧則是假想未然之機會,強調兵傢須有遠見卓識和不屈不撓的意志。
寄揚州韓綽判官①
青山隱隱水迢迢②,秋盡江南草末凋③。二十四橋④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⑤。
①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判官:觀察使、節度使的僚屬。時韓綽似任淮南節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與韓綽是同僚。②迢迢:一作遙遙。③草木凋:一作草未凋。④二十四橋:一說為二十四座橋。北宋瀋括《夢溪筆談·補筆談》捲三中對每座橋的方位和名稱一一做了記載。一說有一座橋名叫二十四橋,清李鬥《揚州畫舫錄》捲十五:“廿四橋即吳傢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後,……揚州鼓吹詞序雲,是橋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⑤玉人:美人。一解指揚州的歌女;一解為杜牧戲稱韓綽為玉人。
這首絶句風調悠揚,意境優美。揚州自古即為風景名勝之地,本在長江北岸,但在北方人心目中,亦屬江南之地。張祜《縱遊淮南》詩稱揚州“月明橋上看神仙。”徐凝《憶揚州》雲“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首二句寫西北與揚州相距遙遙,山長水遠,暗寓對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意。後兩句以調侃的語氣問韓綽:在明月的夜晚,你這位風流纔俊在何處與歌女們歌吹取樂呢?這不僅說出了韓綽的風流倜儻,而且隱隱流露出自己對“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懷想。令讀者感到杜牧和韓綽同是二十四橋的風華才子。由於二十四橋有美女吹簫的傳說,詩人藉用此意,為讀者創造了一個恍如仙境的想像空間:月色迷離、山水朦朧的揚州之夜,秋意清涼怡人,水畔橋頭,江南才子和玉色佳人款款雅集,悠揚婉轉的簫聲回蕩在瘦西湖的青山緑水間。這便是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揚州月夜!其中有多少“可言不可言”,“可解不可解”(葉燮《原詩》)的妙處啊!
題商山四皓廟①
呂氏強梁嗣子柔②,我於天性豈恩仇。南軍不襢左邊袖,四老安劉是滅劉③。
①商山四皓廟:商山在陝西商縣東南,地形險要,景色幽勝。秦末漢初時,東園公、角裏先生、綺裏季、夏黃公四人隱居於此,年皆八十餘,時稱“商山四皓”。②呂氏句:《漢書·呂皇后傳》:“呂後為人剛毅。”又:“太子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己,常欲廢之。”③南軍句:《文獻通考》:“漢京師有南北軍之屯,南軍,衛尉主之,掌宮城門內之兵;北軍,中衛主之,掌京城門內之兵。高後時,呂祿為將軍,掌北軍;産為相國,掌南軍。”《漢書·高後紀》:“太尉勃入北軍,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襢,為劉氏左襢!’軍皆左襢。勃遂將北軍。然尚有南軍。丞相平召朱虛侯章佐勃,章從勃請卒千人,入未央宮掖門,擊産殺之。”四老句:《漢書·張良傳》:“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後恐,不知所為,乃使建成侯呂擇劫良為畫計。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所不能緻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侮士,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誠令太子為書,卑詞安車固請,宜來,來以為客,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一助也。於是四人至……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乃驚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遊乎?’四人曰:‘……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願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上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竟不易太子”。
此詠史詩。詩人采用與《赤壁》、《烏江亭》詩一樣的假設手法,翻出一番新穎的歷史見解:如果南軍當時不支持周勃安劉誅呂,那麽四老也是無力安劉的。如果僅僅依靠四老,劉氏就會被諸呂滅掉。歷史是不能假設重複的。而任何事後的假設,都可能有其更合理的一面,但也衹能是假設。不過,後人在藉鑒歷史時,各種假設就有了現實的意義。杜牧此詩除了強調歷史具有某些偶然性外,還可說明政治鬥爭具有很大的冒險性,而人心之嚮背,往往在關鍵時候起决定作用。
贈別二首
娉娉裊裊十三餘①,豆蔻梢頭二月初②。春風十裏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③。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①娉娉裊裊:形容女子體態輕盈美好。十三餘:言其年齡。②豆蔻:據《本草》載,豆蔻花生於葉間,南人取其未大開者,謂之含胎花,常以比喻處女。③三四句說繁華的揚州城中,十裏長街上有多少歌樓舞榭,珠簾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麗,但都不如這位少女美麗動人。
此二詩是詩人將離揚州時,與所愛的少年歌女惜別留贈之作。第一首贊美對方的美麗,以豆蔻花比喻花季少女,可謂別出心裁,後世乃有豆蔻年華之說。後兩句用對比手法,言滿城美女皆不及此人。詩寫得空靈清妙。第二首言惜別之意。首二句寫多情人因惜別而感傷,默然相對,無言無笑,竟似無情之人。這是以無情寫多情的手法。後兩句既是擬人,又是象徵。擬燭為人,言其為離人而垂淚。燭淚依依,又可象徵離人惜別。且“垂淚到天明”,又暗示離人徹夜未眠。二詩語言清爽俊逸,情思纏綿深摯,別有一番風神韻緻。
《唐人絶句精華》謂“此二詩為張好好作也。杜別有贈好好五言古詩一首,詩前有小序曰:‘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瀋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後一歲,公移鎮宣城,復置好好於宣城籍中。後二歲,為瀋著作述師以雙鬟納之。後二歲,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按此詩有‘娉娉裊裊十三餘’句,當是初與好好別時所作。前首言其美麗,後首敘別。‘似無情’、‘笑不成’,正十三女兒情態。”此可備一說。
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①,楚腰纖細掌中輕②。十年③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④。
①落魄:仕宦潦倒不得意,飄泊江湖。魄一作拓。楚腰:指細腰美女。《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掌中輕:漢成帝皇后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飛燕外傳》)。③十年:一作三年。④青樓:舊指精美華麗的樓房,也指妓院。薄幸:薄情。
此追憶揚州歲月之作。杜牧於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儒幕府任推官,轉掌書記,居揚州。當時他三十一、二歲,頗好宴遊。從此詩看,他與揚州青樓女子多有來往,詩酒風流,放浪形骸。故日後追憶,乃有如夢如幻、一事無成之嘆。這是詩人感慨人生自傷懷才不遇之作,非如某些文學史所論遊戲人生,輕佻頽廢,庸俗放蕩之什。《唐人絶句精華》雲:“才人不得見重於時之意,發為此詩,讀來但見其兀傲不平之態。世稱杜牧詩情豪邁,又謂其不為齪齪小謹,即此等詩可見其概。”
嘆花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緑葉成陰子滿枝。
詩人藉尋春遲到,芳華已逝,花開花落、子滿枝頭,喻少女青春已過,含蓄委婉地抒發機緣已誤,時不再來的惆悵之情。關於此詩,有一個傳說:杜牧遊湖州,識一民女,年十餘歲,杜牧與其母相約過十年來娶。後十四年,杜牧始為湖州刺史,該女已嫁三年,生二子。杜牧有感而作此詩嘆之。事雖不可信,但詩人藉惜春詠花感慨人生情緣容易失之交臂則是無疑的。此詩又題作《悵詩》,文亦有不同:“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緑葉成陰子滿枝。”“自恨”是主題詞。通篇用比似手法。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傢。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寫秋日山行所見,寒山白石,楓葉如丹,明麗鮮豔。而觀者如醉如癡,因激賞於秋霜紅葉而停車駐足。詩中藴涵着一種不畏霜寒、不同流俗的生命激情,因而備受人們喜愛。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此詩寫失意宮女孤獨的生活和凄涼的心境。“冷”和“涼”既是深秋的季節感覺,又是人物的生活感受。她生活在一個非人的環境裏,沒有人氣,沒有朋友和親人,當然也沒有愛的溫暖生活的樂趣。但他似乎滿有興致,在凄涼的秋夜裏,時而獨自撲打流螢,時而癡癡地凝望着夜空中的牽牛和織女星。詩中的三個意象值得註意。小扇,因其秋來而不用,所以常被古代詩人用來象徵被冷落遺棄的女子。流螢,古人認為腐草化螢,螢總是生於荒涼之地。而宮女居住的地方竟有流螢,可見她被冷落很久了。牽牛織女星:象徵愛情也象徵離別。但那是有團聚期望的離別。這位宮女被冷落已久,或許她早已沒有得到恩寵的希望了,但她卻仍然苦苦地期待着。因為這期待是她生命的唯一意義。詩人不動聲色地寫出了深宮怨女寂寞歲月中無限凄涼的生命況味。
此詩一作王建詩。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這是祭奠的時節,也是團聚的時節,路上的行人或許正各自傷逝悼亡,然而飄泊異鄉的詩人是否也在黯然傷神呢?他想尋找一個酒傢,牧童嚮他指點着遠遠的杏花村。詩寫得清新自然,飄逸輕靈,耐人尋味。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盧照鄰 | 駱賓王 | 王勃 | 楊炯 | 劉希夷 | 陳子昂 | 賀知章 | 張若虛 | 張九齡 | 王之渙 | 孟浩然 | 王昌齡 | 王維 | 崔顥 | 王翰 | 高適 | 岑參 | 李白 | 杜甫 | 張繼 | 韓愈 | 元稹 | 白居易 | 劉禹錫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