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荟萃 》 梅兰芳自述 》
第27节:对外传播京剧艺术(2)
梅绍武 Mei Shaowu
梅卫东 Mei Weidong
美国之行
1930年1月18日,我带了剧团赴美演出,从上海乘“加拿大皇后”号轮船出国。2月8日到达纽约,车站上看热闹的人甚多,由警察维持秩序,从月台到车站外两边,用网拦隔。两旁的观众有脱帽的,摇手绢的,更有许多抛鲜花的。
在车站月台上立着许多照相架,新闻记者纷纷摄影,接着又赶到旅馆来,这里面包括各国记者来采访新闻。当天和第二天的报纸都登了照相和新闻。各报陆续刊登介绍中国剧和梅剧团演出后的评论文章。有一家报纸的标题是:《五万万人欢迎的一位大艺术家梅兰芳来纽约》,这意思是说中国有四亿多人,加上日本就有五万万人了。
著名剧评家斯达克?杨(StarkYoung)在演出前后发表了几篇有真知灼见的专论,还和我单独晤谈,提出了对梅剧团表演的看法,他的精辟论述,令我心折。
2月27日,我们在纽约49号街剧院(49thStreetTheatre)第一次演出,我们在这个剧院连演了两个星期。到第七天,派拉蒙电影公司到剧场来排新闻片。那天大轴是《刺虎》,我们决定拍摄费贞娥向罗虎将军敬酒的一节。那次赴美所演的三个主要剧目是《刺虎》、《汾河湾》、《打渔杀家》。其中《刺虎》演出的次数最多,也最受美国观众欢迎,这可能是因为故事简练,容易理解,编排的手法也相当巧妙的缘故。后来因为这出戏牵涉到农民起义,解放后国内评论上有分歧,所以我就把它搁下了。
4月中旬,我们到了美国西部旧金山,那是侨胞集中的大城。市长在车站外能容纳几万人的广场上致欢迎词,大家分乘十几辆汽车出发。我和市长同乘敞篷汽车,最前面是六辆警卫车,鸣笛开道。第二队是两面大旗,上写“欢迎大艺术家梅兰芳”,后面是乐队。汽车在两旁密密层层的人群中缓缓行驶到大中华戏院。只见门前挂着“欢迎大艺术家梅兰芳大会”两面大旗,一阵如雷的掌声,把我送进了会场,当时,我心头的激动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
第二天,我去答谢市长,那里正开市政会议,市长宣布改为“欢迎梅兰芳”会,委员的欢迎词和我的答谢词都作为议案,永存在市政的档案里面。
到了旧金山第二天,就接到以演武侠片著名的电影演员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Fairbanks)的电报说:“您若到洛杉矶城演出,务必请到我家作客。”我与范朋克素不相识,过去只在银幕上见过面,现在突然接到他的电报,虽深觉热情可感,但不便贸然相扰,所以便回了他一个电报:“这次去洛杉矶演出,因为剧团同行的人太多,并且每天总要对戏,恐怕有许多不便,请不必费心了,心领盛意,特此致谢。”过了一天,又接到他第二个电报:“我已经把房子和一切事情都准备妥当了,务必请您光临,我家的房子,足可供贵剧团排戏之用了,我的专用汽车,也完全归您使用。”我们见他词意恳切,情不可却,就复电答应了。又接他一个电报:“因有要事须往英国,家里一切已嘱我妻玛丽?璧克福(MaryPickford)办理招待,她的招待一定能够使您满意。我在赴英之前,如能抽出几小时的工夫,还打算乘飞机到旧金山和您见一面。”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早就规定要到英国去,怕预先告诉我们,不肯住到他家里去,所以等我答应了,才说出来。跟着又接玛丽?璧克福来电说:“我丈夫临行时,再三叮嘱,妥为招待,务请惠临舍间,勿却是幸。”
5月12日抵洛杉矶城,有我国华侨及各国领事到站欢迎。比利时的领事代表领事团向我们献花。玛丽?璧克福派代表二人到站迎迓,并派摄影队在站内为我们拍摄有声新闻电影。随即乘玛丽?璧克福所备的汽车出站。我们先去拜访市长波尔泰,向市长告辞出来,即乘车至“飞来福别庄”(Fairford),这是用范朋克的名字上半截与玛丽?璧克福的名字下半截合卺而成。当时上海译音范朋克,北京译音飞来伯,用“飞来福”来命名他们的别庄是象征他俩幸福结合的意思。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
|
|
第1节:梨园世家(1) | 第2节:梨园世家(2) | 第3节:梨园世家(3) | 第4节:梨园世家(4) | 第5节:学艺过程(1) | 第6节:学艺过程(2) | 第7节:学艺过程(3) | 第8节:登上舞台(1) | 第9节:登上舞台(2) | 第10节:登上舞台(3) | 第11节:登上舞台(4) | 第12节:改革创新(1) | 第13节:改革创新(2) | 第14节:改革创新(3) | 第15节:改革创新(4) | 第16节:业余爱好(1) | 第17节:业余爱好(2) | 第18节:业余爱好(3) | 第19节:风险遭遇(1) | 第20节:风险遭遇(2) | 第21节:风险遭遇(3) | 第22节:风险遭遇(4) | 第23节:风险遭遇(5) | 第24节:风险遭遇(6)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