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孟母,早就为这些被“问题孩子”困扰的家长做出了榜样。
据《韩诗外传》载:“东家杀豚,孟子向其母曰:‘杀猪为何?’母曰:‘欲啖汝’。既而悔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一句戏言,就想到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孟母真是了不起。她对孩子的教育,连最细小的一个细节也不放过,身体力行,当为后世永久之楷模。
“教者必以正。”(离娄章句上)孟子后来成为旷世大儒,在他的思想中,就有许多关于诚信、正己的内容,无疑,都是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而后形成的。
而时下,那些“问题孩子”的父母,应该痛切反思,自己的孩子,之所以会变成一个“问题孩子”,首先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滕文公章句下)连自己都扭曲了,如何能正别人呢?在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中,肯定把不良的行为和错误的习惯无意或有意地传导给孩子了,才有“问题孩子”的“报应”。
如果天下的母亲,都能以孟母为榜样,教子有方,那不是真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了吗?
但令人遗憾之至的是,我们现在不少父母不仅没有孟母那样的远见卓识,而且依然在不自觉地犯孟母时代普通父母所犯的那种错误。
“我爸爸是个大骗子,我不愿再理他。”这是很多影视片中,都能听到的童声。原来,那位被自己的小女儿(也有儿子)称为大骗子的爸爸,早已经答应在节假日带孩子去公园玩,但都因为工作太忙,而失信于孩子。剧情所要表现的是,这位初为人父的爸爸,一心扑在工作上,连亲情、教育孩子都顾不上。其用意本无错,但失信于孩子之错,并不比耽误工作轻多少!要知,失信于孩子,不只是自己的事,而使孩子也会轻承诺。
一个人,小时轻承诺,长大了依然轻承诺,那还会有什么作为呢?
所以,失信于孩子的父亲,罪莫大也!
用失信于孩子,反衬父亲忘我工作,是用双刃剑同时刺向了父子,不制止行吗?
有这样一些父母,把不断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当作一种爱。他们今天承诺要送孩子贵重的礼物,明天答应孩子去外地旅游,结果都无法兑现。孩子满怀希望,一次又一次等待,却一次又一次失望,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就完全失望了。“轻诺者寡信”,父母对孩子无信,孩子对父母能有信吗?当失信变成了一种习惯,这样的孩子将如何自处呢?
《颜氏家训·教子篇》称:“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动,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尽其所有,去满足孩子的欲望;放任自流,不限制孩子的行为,等到种种坏习惯已养成,恶劣的品行已成习,才开始试图改变,可已经晚了。想强制使其改变,只能徒增彼此的对立、怨恨,终于败德坏名,这样的孩子和父母在现实生活中,还少吗?
对照孟母教子之法,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些父母想必会知道该怎么办了。
“虚学”犹如“断织”
懒惰是人共有的弱点,贪玩、追求享乐也是人共有的弱点,怎样才能克服呢?
小孩子,自制能力很差,稍有松懈,这些人所共有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若不及时克服的话,那就会形成不良的习惯,贻害可就大了。
怎样才能使小孩子可塑的心理和品格一直保持良好,并不向坏的方面转化呢?
请看孟母是怎样做的。
据《列女传》载:“(轲)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绩,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以刀断织。轲惧,问其故。其曰:‘子之虚学,若我断其织矣。君子学以立名,问以广其知,是以居以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食哉?’轲惧,旦夕勤学不息。”这个故事的开头,在古今都是司空见惯的。孩子放学回来了,父母问一句:“今天学得怎么样?”回答:“差不多”、“一般”、“作业都做完了”、“课都上完了”等等,不一而论。做父母的大多不再追问,孩子学得究竟如何,便无下文了。认真点的,只多再叮嘱几句,或检查检查作业什么的,能像孟母那样“以刀断织”的,肯定不会有第二个。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