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四棵树   》 第27节:望林石      刘心武 Liu Xinwu

  望林石
  年轻画家在那块山顶的大岩石上,遇见了那位老人。画家支着画架子,正在 写生。老人爬上山顶,就在大岩石上的一块自然凸起的地方坐了下来。老的问少 的:“我妨碍你吗?”少的说:“您来得正好,尽管坐在那儿赏景吧,我这画面上 正好缺个有意思的近景,我把您画上去,您不介意吧?”老少二人后来就都不作 声,各自沉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周围全是青山。山底下是翠谷。翠谷里有闪着光斑的小河蜿蜒。鸟雀声声, 却不见它们飞翔。惟独这块山顶岩石,除了缝隙里蹿出些杂草,是蓝天与绿山之 间的一片赭色。虫鸣山更幽,是什么虫躲在石缝里断续地吟唱?它们也有喜乐忧 伤吗? 老人把拐杖放在双腿当中,双手叠放在拐杖头上,望着远近满山的树木,眼 里闪出了泪光。画家在画面一角勾勒着他的轮廓,不禁问道:“您为什么难过?” 老人缓缓地说:“是难过,也是高兴。难过,是我在这个地方做过很多错事。高兴, 是我在这地方做对过一件事情。”
  年轻画家问:“您是个老干部吧?”老人点头:“算 是吧。不过这里的人,包括今天的干部,都不认识我了。这回我是从千里以外来。”
  “看朋友?”“看这周围满山的树林。”
  两个人就都暂停交谈。一片云柔柔地飘过,山林明暗转换,很高的天际,现出鹰的剪影。 老人在那望林石上,回顾自己的生涯。他曾有过许多当年光彩,现在除了履历 表上留有痕迹,连对儿孙也绝不提起的褪色乃至可疑的职衔,如反右运动简报组副组 长、四清工作组代组长、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什么的,当然,也有一些现在依然属于 光彩范畴的职衔。往事究竟如烟,还是并不如烟?在他来说,是仿佛水幕电影,似烟 如雾而又分明呈现出某些清晰的画面。真诚地做过错事,半信半疑地跟着做过错事, 违心地将错就错过……但上世纪70 年代初期,他就只专心做一件事,那就是狠抓实 干地在全县开展植树造林,也曾阻力重重,甚至被指斥为“以种树干扰批林批孔”, 进入80 年代,又出现另外的困难,没同僚说你是干扰政治大方向了,却有大量村 民入林盗树只为换点现钱,他以权谋树,以超前于上面即将出台的土政策稳住了局 面……他从调至这个县到离开这个县,正好三十年,做对的一件事,就是种树。现在 他坐在那望林石上,觉得人生的意义其实就是坚持去做一件对的事情。社会的复杂因 素会让一个人做错许多的事,却很难完全断绝一个人做一件对事的机会,关键在于你 究竟能不能在某一天认定不放、排除万难、锲而不舍地去做那一件事。 老人的心思,是在年轻画家画完那幅画,拿过去给他看,两个人面对面坐在 一起,闲聊起来,才让对方大体上理解的。年轻人说他很少使用对和错的概念来 思考问题。他没觉得自己做错过什么事需要懊悔,也没觉得一定要做对什么事情 来获得心理满足。不光是对错,像美丑、善恶、雅俗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他 也都很少进入,他对老人说,不要因此就以为我们这些年轻人荒唐,我们懂事后 社会就已经多元化了,两极的事物当然好辨其是非、美丑、善恶、雅俗、高低 ……但在两极之间还有非常广阔的中间地带,那里面的事物都是复杂甚至暧昧的, 我徜徉其中,凭借直觉,依着个性,撷取能让自己快乐的因素,当然,我要注意, 自己快乐,不能令别人痛苦,所以要遵守公共契约。年轻人对老人说,感谢您为 这地方出现这么壮观秀媚的山林谷,付出过那么多心血,我爱这些山林,我 也会亲身参与植树与护林,但这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别做错事要做好事的问题,这 是我生命存在的必然逻辑。画家就又让老人看他画的画。老人原来很不习惯他那 带有印象派特点的画风,看不出好来,听了他一番言论,拿起那画仔细端详,尽 管仍有些隔膜,却也渐渐生出一些憬悟,最后胸臆里旋出许多的欣慰。年轻画家 呢,歪头对画自我欣赏,只觉得画里画外的人物都是天赐的精灵,令他本已摇曳 多姿的人生平添了许多的意趣。 风吹过来,山林轻柔地起伏,把那一派翠绿的波澜直浸入两个偶然相逢的一 老一少的心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营养盒饭第2节:巴厘燕窝(1)第3节:巴厘燕窝(2)第4节:巴厘燕窝(3)
第5节:喊山(1)第6节:喊山(2)第7节:曹葬第8节:变叶木(1)
第9节:变叶木(2)第10节:变叶木(3)第11节:科林斯柱第12节:偷父(1)
第13节:偷父(2)第14节:偷父(3)第15节:长袖 短袖第16节:陈灰
第17节:抽象画第18节:机嫂第19节:借条(1)第20节:借条(2)
第21节:没用的故事第22节:米宝第23节:秋色老梧桐第24节:三室九床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