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徹底破解二十篇謀局之謎:隱藏的論語 》
以德治國(1)
新燕頓旺 Xin Yandunwang
『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gǒng)之。”
孔子說:“政治工作要以德為中心,好比確定了北極星的中心位置,其他星星就自然圍繞在它的周圍了。”
北辰又叫北極星,是北方天空的標志。古代天文學家對北極星非常尊崇,認為它固定不動,衆星都是繞着它轉的。政治活動錯綜復雜,可衹要把握住“以德治國”的綱領,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如同明確了北極星的位置,而其他的星星就圍繞在它的周圍。這是《為政第二》的第1章,開門見山地點出做政治工作的中心:無綱不舉、無德不立。
可要這麽說,很多人會不服氣,覺得孔子不懂政治,因為現實生活中,政治更多是體現出“權謀”的一面:表面工作會做、與領導處理好關係、搞幾個政績工程,加上一些形象包裝、事件炒作,升官纔有指望。那一套孔子一定也知道,他曾出仕四年,官至大司寇,代攝相事,對官場上的陋習不可能不明白。《為政第二》作為《論語》“學以致用”原則下,為政的開篇,他直接點出的是“權謀”背後起作用的德,一般人所認為的官運,那個不可主宰的東西,恰恰就是德。
回顧歷史,帝王將相行為中所體現的權謀固然是事實,可中國真正的太平盛世時期,其君主和主要領導官員的品德修養都是相當高的。李世民曾直言:“凡人主惟在德行。”劉備也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貞觀之治時,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勃興,全社會幾乎沒有什麽貪污腐敗現象,李世民也沒有殘害開國忠良。這幾條都是中國歷史上極其少有的,其深層的原因,則與李世民、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誠信、奉公廉明的品德密切相關。小人、佞臣當道的歷史時期都是政治黑暗的時期,時間短暫,好比詐騙、搶劫犯固然能風光一時,可終究好景不常一樣,他們不可能長期主導政治局面。以佛傢的智慧看,權位、富貴,皆不可強求,他是道德與能力的附屬果報,就算你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得到的依然是你應該得的。所以官場上那些偏離“為政以德”的陋習,都不過是妄為罷了。
以德為政,可德是什麽?德又如何指導政治活動?文章纔剛剛開始。
『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說:“綜觀《詩經》的內容,用一句話概況,就是思想純潔、情感真摯。”
蔽是遮蔽,引申為涵括、概括。“思無邪”出自《詩經·魯頌·駉(jiōng 壯馬)》,全詩頌魯僖(xī)公牧馬於野不害農田,以喻樂育賢才。思的古字是上“囟”下“心”,囟是頭腦,代表思維和思想,心主情感。所以,一般註解將“思”作為無實義的語氣詞是說不通的。“邪”通虛,無邪指不虛偽,正直純潔,“真正無有邪麯”。
德是什麽?當你想追問答案的時候,冒出一章孔子研究《詩經》的心得來,與為政毫無關聯,可實際上恰恰是在回答“德”。它以《詩經》作比:政治活動如同詩三百,但貫穿其中的,是思想純潔、情感真摯。
從造字結構看,德從“二人,直一心”。直是“十目∟”,“∟”表示躲在圍墻後隱藏起來,十目表示很多眼睛在看着,即無法隱藏為“直”。德的意思就是:大公無私的清淨之心,與“思無邪”意思完全貼合。為政以德即天下為公,要求從政者大公無私,心地清淨。正如《詩經》的內容那樣,為政以德也要滿足以下條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同心出版社 |
|
|
作者簡介 | 序:《論語》是生活中的一面鏡子 | 《論語》今註逐個捉(1) | 《論語》今註逐個捉(2) | 《論語》今註逐個捉(3) | 《論語》今註逐個捉(4) | 《論語》今註逐個捉(5) | 《論語》今註逐個捉(6) | 《論語》今註逐個捉(7) | 目錄(1) | 目錄(2) | 目錄(3) | 學以致用(1) | 學以致用(2) | 本立而道生(1) | 本立而道生(2) | 真抓實幹才有真纔實學(1) | 真抓實幹才有真纔實學(2) | 態度决定一切(1) | 態度决定一切(2) | 態度决定一切(3) | 態度决定一切(4) | 知人識禮(1) | 知人識禮(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