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帝國潛流   》 第27節:黑獄不是商業傳說1      李光閣 Li Guangge

  黑獄不是商業傳說
  在吏製腐敗、司法黑暗的灰社會狀態下,一旦執法權落到了心術不正的執法者手裏,而制度又對律法的執行過程無法進行有效監督,公共權力便會切換成私人牟利的資源。
  《監獄風雲》是一部香港商業片,我曾經反反復復看過好幾遍,起初是為了消遣,後來是震驚於影片所描寫的司法體係的黑化。周潤發、梁傢輝等扮演的社會各層次人等因罪入獄,飽受監獄內黑社會幫派的折磨。然而,最大的傷害來自於司法工作者,他們對服刑人員進行合法性殘酷折磨,最後激起了激烈反抗。在這裏,司法工作者成了邪惡的代表,服刑人員反而變為正義的化身。
  以後我又多次看過類似的影片,包括美國、歐洲的一些大片。雖然故事不同,但寓意如出一轍,都是講正義與邪惡的互換。導演炮製這樣的影片,無非是想通過角色的衝突、情節的矛盾、人物的魅力,吸引更多的眼球,獲得豐厚的票房。這種以盈利為目的故事敘述,經過了商業化的加工與包裝,往往有誇大其詞的嫌疑。然而,我慢慢發現,這種黑獄現象,似乎並不止是現代電影版的商業化故事傳說。
  武鬆曾經有過兩次黑獄經歷。他為了給哥哥武大郎報仇,親手殺死了潘金蓮和西門慶,被官府從輕發落刺配到了孟州。剛到孟州的監獄,牢裏的犯人就勸告他,嚮牢頭差撥孝敬點銀子,“若吃殺威棒時,也打得輕。若沒人情送他時,端的狼狽。”
  囚犯對武鬆的勸告,讓人倍感心酸。這些普通的囚犯可能既沒有銀子做“人情”,又沒有武鬆這樣的利用價值,同時也沒有辦法像那八九十個囚徒打手一樣,靠出賣自己的生命和肉體獲得施恩的眷顧,衹有面對那一百殺威棒和日常的刑罰了。吃了虧長了見識的囚犯們,並沒有幸災樂禍的意思,而是好心地提醒後來人,怎麽樣才能避開執法者的黑暗傷害。囚犯們還給武鬆介紹了執法者兩種傷害方法,一種叫盆吊殺人法,一種是土袋壓殺法,“衹是這兩件怕人些,其餘的也不打緊”。在這樣的黑獄裏,生命已經失去了尊嚴和價值,弄死一個囚犯比捏死一隻臭蟲還容易。執法者具有很強的創新開拓精神,發明了很多藝術性的刑罰和殺人花樣。刑罰與殺人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娛樂方式。
  比黑獄還黑的是冤獄,冤獄是黑獄的最高形式。在黑獄中,執法者無非就是想弄點錢,然後就是拿刑罰犯人作為一項樂趣,如同觀看鬥雞比賽,欣賞那殘酷的“美”。當然,如果犯人實在不懂事,“惹”得執法者們心煩了,可能會要犯人的命。冤獄則不然,一下子把罪名做實了,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武鬆第二次碰到的就是冤獄。張團練丟了快活林,白花花的銀子流走了,就去找張都監幫自己出氣。張都監設局以偷盜罪把武鬆扭送到了官府,拿了銀子的孟州知府,根本不會也沒有必要讓武鬆辯解:“休聽這廝鬍說,衹顧與我加力打這廝。”在明確規定不準刑訊逼供的現代律法制度下,某些地方對犯人用刑仍是傢常便飯,何況是在九百年前的北宋時期。武鬆再也沒有了“我若是叫一聲,也不是好男子”的骨氣,眼看獄卒拿起批頭竹片,雨點般打來,衹能屈打成招。這個時候,决定武鬆死活的已經不是案件本身的律法依據問題,而是銀子的多少問題。隨着施恩和張團練競投標似的往官府裏送銀子,武鬆的命被保了下來。在流放途中,張都監、張團練派人欲斬草除根。江湖經驗豐富的武鬆躲過追殺,並殺死殺手後返回孟州,血濺鴛鴦樓,殺了張都監、張團練等15人。一個冤案不僅塑造了一個殺人魔王,也培養了一個反朝廷悍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梁山好漢
第1節:導言:灰社會現象第2節:在水滸世界裏第3節:“社會灰化”階段
第4節:一個沉重的問題第5節:一個帝王的亡事1第6節:一個帝王的亡事2
第7節:一個帝王的亡事3第8節:蔡京分利集團1第9節:蔡京分利集團2
第10節:蔡京分利集團3第11節:合法性傷害1第12節:合法性傷害2
第13節:合法性傷害3第14節:一個小吏的情理法難題1第15節:一個小吏的情理法難題2
第16節:柴進不是冤大頭1第17節:柴進不是冤大頭2第18節:官差涉黑定律1
第19節:官差涉黑定律2第20節:官差涉黑定律3第21節:官匪切換1
第22節:官匪切換2第23節:祝傢莊的悲哀1第24節:祝傢莊的悲哀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