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一代才子錢鍾書   》 上海:勝利後(1945-1949)(1)      湯晏 Tang Yan

  ……
  4
  《圍城》是錢鍾書最成功的文學創作,於1947年6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列入“晨光文學叢書”。這是錢鍾書留下來的惟一的一本長篇小說,分九章計25萬字。……
  ……批評傢瑞恰慈(I.A.Richards)一派認為文學作品字義越抽象,其象徵性也強,則文學價值更高。這樣說來錢鍾書寫《圍城》是有理論架構的。英國當代思想史傢伯林(IsaiahBerlin,1909-1997,他比錢鍾書早一年生,早一年卒,也是牛津畢業),於1951年出版了一册不到一百頁的小書(計86頁)。這是他一生寫得最好也是最有名的一本書:《刺蝟與狐狸》(TheHedgehogandtheFox)[39],書名取自古希臘詩人阿奇洛剋思(Archilochus)的話“狐狸多知,而刺蝟有一大知。”(Thefoxknowsmanythingsbutthehedgehogknowsonebigthing)伯林說:“原文隱晦難解,其正確詮釋,學者言人人殊,推諸字意思,可能衹是說‘狐狸機巧百出,不敵刺蝟一計防禦’”(伯林原書附有希臘文)。詩人的話錢鍾書譯為“狐狸多才多藝,刺蝟衹會一件看傢本領”[40]。伯林在他這本書裏,將西方思想傢和作傢分作兩類:刺蝟型與狐狸型。前者有一個中心思想,即有一套思想體係,大的理論架構,如柏拉圖和馬剋思。後者(即是狐狸型)無所不知,無所不包,觀察入微但思想散漫,以亞裏士多德、伏爾泰為代表。伯林認為但丁、巴斯噶(Pascal)、黑格爾、陀思妥也夫斯基、尼采、易卜生、普魯斯特(Proust)是刺蝟(屬於刺蝟型)。而莎士比亞、歌德、普希金、巴爾紮剋、喬伊斯(Joyce)和屠格涅夫則是狐狸(屬於狐狸型)。具體一點來說,“狐狸型”優點是文字美且精練,觀察入微。而“刺蝟型”的優點是有體係,結構完整。伯林說托爾斯泰是天生的狐狸,卻一心要作刺蝟(Tolstoywasbynatureafox,butbelievedinbeingahedgehog)。因此他兼取兩者的優點,使他的小說《戰爭與和平》成為永垂不朽的舉世名著。
  哈佛大學教授李歐梵說,中國古今作傢兼具刺蝟與狐狸優點的衹有一個——曹雪芹。他又說魯迅是狐狸,茅盾是刺蝟。[41]我們可以說,錢鍾書是狐狸,是天生的一個大狐狸(arch-fox),像托爾斯泰一樣,他一心想作刺蝟。《圍城》出版後,行傢一致叫好,暢銷不墜,在烽火戰亂中,二年內就很快出了三版,最足以反映出這部小說受讀者歡迎的程度,但錢鍾書認為不夠好,在1980年《圍城》人民文學版重印前記中說:“我寫完《圍城》,就對它不很滿意。”也許他覺得《圍城》裏刺蝟不夠,狐氣太多。接着他又說:“出版了我現在更不滿意的一本文學批評以後,我抽空又寫長篇小說,命名《百合心》,也脫胎於法國成語(lecoeurd’artichaut),中心人物是一個女角。大約已寫成了兩萬字。1949年夏天,全家從上海遷居北京,手忙腳亂中,我把一疊看來像亂紙的草稿扔到不知哪裏去了。興致大掃,一直沒有再鼓起來,倒也從此省心省事。”這部殘稿不是遺失即毀掉,反正已沒有了。雖然不是全璧,但散佚了總覺得可惜。[42]這部小說涵義是人的心像百合花鱗莖一樣,一瓣一瓣剝掉,到後來一無所有。也是悲觀人生的象徵性。我想當更屬於刺蝟型有大理論架構並兼具狐狸型的小說。錢鍾書在《重印前記》中特別強調:“假如《百合心》寫得成,它會比《圍城》好一點。”可是1979年錢鍾書訪美時,他私下對夏志清說《百合心》“可比《圍城》寫得更精彩”[43]。我們當然相信他的話,《圍城》比《人·獸·鬼》好,除了要兼取狐狸與刺蝟兩者的優點外,諸如人生閱歷,寫作技巧,我們對錢有信心,且有太多理由相信他所說《百合心》“可比《圍城》寫得更精彩”。現在所可惜的是,一部可能直追《紅樓夢》的曠世巨作,終於未能面世。誠為中國文學史上無可彌補的損失,嘆,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鐘情於書不問功名的一生(1)鐘情於書不問功名的一生(2)鐘情於書不問功名的一生(3)楊絳先生函
引言(1)引言(2)傢世(1849-1910)(1)傢世(1849-1910)(2)
幼年(1910-1929)(1)幼年(1910-1929)(2)幼年(1910-1929)(3)父親錢基博(1887-1957)(1)
父親錢基博(1887-1957)(2)父親錢基博(1887-1957)(3)清華才子(1929-1933)(1)清華才子(1929-1933)(2)
清華才子(1929-1933)(3)清華才子(1929-1933)(4)清華才子(1929-1933)(5)青年講師(1933-1935)(1)
青年講師(1933-1935)(2)青年講師(1933-1935)(3)青年講師(1933-1935)(4)牛津(1935—1937)(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