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 》 地震應急救援知識:地震安全手册 》
第27節:第七章 地震次生災害的防範(5)
佚名 Yi Ming
● 抗滑樁。在滑坡前沿用鑽頭垂直地穿過滑動面,再插入鋼管或工字鋼,樁基應打入滑面以下三分之一;也可以用直徑1.5~2.0米的竪井來代替鑽孔,井中全部要用鋼筋混凝土充填。抗滑樁既有抗滑阻擋作用,又有鉚固增加預應力的作用。
● 擋墻滑坡。前沿挖開後,以網架方式建築鋼筋混凝土墻作為滑坡前沿反壓填土的支擋工程,以穩定單個滑坡體,同時對上部斜坡的滑動塊體也起到穩定作用。
● 河流建築物。由於河流的侵蝕,河床下切,河岸遭受衝刷,損害坡體的穩定,往往在地震時發生滑坡。可采用防護堤護岸,加固河床或用導流工程防止河流對河岸的衝刷,保護岸坡的穩定。
地震泥石流災害的工程治理:這裏應強調指出,治理泥石流是
一項十分艱巨、耗資巨大,而且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難題。因此,在泥石流活動區修建居民點、工礦企業、交通幹綫等,都以躲避為上策。在無法躲避,必須在泥石流區內建築的工程,在對泥石流的治理上也要註意從上到下(從源頭區-徑流區-堆積區)綜合治理,要結合當地具體環境,因勢利導地進行總體設計,諸項措施配套進行。這裏粗略地介紹幾種常用的工程治理措施,僅供讀者參考。
(1) 蓄水、引水工程。一般在水體補給區修建調洪水庫、引水渠和截流水溝等。調洪水庫的設計標準要比灌溉水庫的標準高,適當考慮提高設計烈度,以防地震時水庫潰决,形成特大的泥石流和水災。引水渠可按一般水渠工程設計。截流溝的設計同滑坡的截流溝,在施工中保證質量,嚴防漏水。
(2) 攔擋工程。包括攔沙壩、𠔌坊、擋土墻和護坡,按一般土建工程建築設計施工。
(3) 排導工程。包括排導溝、渡槽、急流槽、導流堤、順水壩等,多數建在流通區和堆積區。
(4) 停淤工程。包括停淤場和攔淤庫。一般建在下遊開闊平坦的河床段或平坦低窪的堆積扇上。通常與導流堤、攔淤堤和溢流堰共同組成。導流堤和攔淤堤的設計與排導溝、導流堰的設計大體相同;溢流堰的設計與攔沙壩及溢流口的設計相似,但應註意溢流堰的位置選擇與兩側攔淤堤(或溝岸)的銜接。
(5) 改土工程。包括改田改土和輪耕等。一般泥石流的溝坡上不宜造梯田,尤其在崩塌地區,當做出地震預報之後絶對禁止耕作。梯田、道埂需要用塊石加固,溝渠窪地裏修梯田時,留有足夠寬度和深度的排水溝。
3. 臨震對策
(1) 進行滑坡動態監測。短臨預報期間,應對村、鎮以及要害建築物附近的滑坡進行監測。可用形變方法,如水平形變網,垂直、水平位儀,傾斜儀,電阻應變片等進行滑坡和滑坡體上建築物的變形觀測:選擇滑坡體上鑽孔、泉、民用井等進行地下水水溫、水位、水化學成分動態觀測,以掌握滑坡穩定程度和發展趨勢,及時預報滑坡和泥石流活動情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北京晚報 譯言網 地震出版社 |
|
|
第1節:前言 | 第2節:第一章 地震安全逃生手册(1) | 第3節:第一章 地震安全逃生手册(2) | 第4節:第一章 地震安全逃生手册(3) | 第5節:第一章 地震安全逃生手册(4) | 第6節:第二章 國外傢用應急裝備 | 第7節:第三章 災後搜救(1) | 第8節:第三章 災後搜救(2) | 第9節:第三章 災後搜救(3) | 第10節:第三章 災後搜救(4) | 第11節:第四章 災後衛生防疫指南 | 第12節:第五章 災難心理幹預(1) | 第13節:第五章 災難心理幹預(2) | 第14節:第五章 災難心理幹預(3) | 第15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1) | 第16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2) | 第17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3) | 第18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4) | 第19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5) | 第20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6) | 第21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7) | 第22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8) | 第23節:第七章 地震次生災害的防範(1) | 第24節:第七章 地震次生災害的防範(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