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追憶繁華京城過往煙雲:圖說北京三千年   》 明清皇帝的登基之禮(2)      葛忠雨 Ge Zhongyu

  清朝初期,皇子之間奪取皇位的明爭暗鬥相當激烈。為了緩和這種矛盾,雍正朝開始采取秘密建儲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寫出所選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內,放到乾清宮正殿由清代順治皇帝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的背後。皇帝死後,由顧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儲匣”,和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對照驗看,經核實後宣佈皇位的繼承人。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寶座的。到了清代後期,由於鹹豐皇帝衹有一個兒子,同治和光緒皇帝沒有兒子,這種秘密立儲的辦法纔失去其意義。
  另一次特殊的情況是嘉慶帝的登基。因為是其父乾隆親自傳位,名為授受大典,儀式隆重而又充滿歡慶氣氛。乾隆剛一即位,就密定了繼承人。乾隆元年七月,乾隆皇帝在乾清宮西暖閣召總理事務大臣、九卿入見,令大臣們親眼見證他密寫、密藏的經過。乾隆當時選定的繼承人是孝賢皇后所生的次子永璉。但是永璉在乾隆三年便夭折了。乾隆皇帝命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將藏有立永璉為嗣的密詔取出,以太子的禮儀辦理永璉的喪事。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再建密詔,藏於“正大光明”匾後的鐵匣中。1795年,85歲的乾隆皇帝召集所有的皇子皇孫王公及滿漢大臣齊聚圓明園勤政殿,當衆取下並打開了已經在“正大光明”匾後收藏多年的密旨。35歲的嘉親王永琰被正式册立為皇太子,改名顒琰,移居毓慶宮。在册立皇太子的同時,乾隆還决定履行自己曾經公開許下的退位歸政之願,頒布了一道禪位詔書,决定於鼕至日禪位皇太子。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清晨,清王朝的唯一一次帝位禪讓大典,正式在紫禁城舉行。禪位之禮舉行之後,嘉慶皇帝的登基大典隆重開鑼。
  除了這兩次情況特殊之外,其餘八次都是新皇帝在上一代皇帝喪期內即位的。雍正十三年八月(1735年),雍正帝死於圓明園內。九月,乾隆帝在太和殿登基。九月初三日,登基大典的準備工作就緒,禮部尚書奏請即位。乾清宮正門要垂簾,表示喪事暫停。弘歷到保和殿降輿,先到中和殿升座,各級官員行禮。行完禮後,官員們各就各位,禮部尚書再奏請即皇帝位。弘歷在太和殿即皇帝位,這時按一般典禮規定,由中和韶樂樂隊演奏,但由於處在喪期,規定音樂設而不作,衹在午門上鳴鐘鼓。乾隆帝即位後,階下鳴鞭三下,群臣依據口令行三跪九叩禮。在百官行禮時,音樂設而不作,群臣慶賀的表文也進而不宣。最後要頒布詔書,以表示皇帝是“真命天子”,儀式莊嚴而隆重。首先,大學士再將詔書捧出,交禮部尚書捧詔書至階下,交禮部司官放在雲盤內,由鑾儀衛的人擎執黃蓋共同由中道出太和門,再鳴鞭,乾隆帝還宮。文武百官分別由太和門兩旁的昭德門、貞度門隨詔書出午門,將詔書放在竜亭內,擡至天安門城樓上頒布。乾隆帝返端凝殿,再換上孝服。大學士等將“皇帝之寶”交回,貯於大內。
  這是一次典型的登基大典,其餘七次均大同小異。朝廷大典,初登基、授受大典外,還有親政,晚清的垂簾聽政,上皇帝的尊號、徽號,上太皇太後、皇太後尊號、徽號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黃山書社
繁華有因:“漂”來的北京虎踞竜盤:棋盤結構的北京城缺憾之惑:北京古城墻缺個角
中軸傾斜:京城中軸綫之謎皇傢寺院: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古城的“雙竜”佈局
中南海的歷史滄桑北海九竜壁的傳說什剎海的由來之謎
正陽門箭樓千斤閘探秘天安門城樓設計者之謎前門大柵欄之謎
太廟被李自成燒毀了嗎社稷壇的五色土景山坐像之謎
北京城的“後門”故宮又稱紫禁城之謎宮門:解讀故宮之謎的鑰匙
揭秘皇城三大殿故宮房間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故宮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東華門門釘也有謎團元代皇帝為何沒有陵墓神秘的明代皇帝葬儀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