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喪傢狗 Funeral home dog   》 孔子對於孝的看法(1)      李零 Li Ling

  2.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此章和以下三章都是討論孝。“孝”是孔子的重要思想。在他看來,是為人的根本,也是為政的根本。孝,包括孝順、孝養和孝敬,首先是孝順。順,就是無違。
  “孟懿子”,是魯國的大貴族。“孟”是氏,“懿”是謚,“子”是尊稱。這種稱呼是死後的叫法。此人也叫仲孫何忌。孟氏,即孟孫氏。孟孫氏是魯三桓中的一支。下文的“孟孫”就是指他。孟孫氏也叫仲孫氏,何忌是他的名。三桓是魯桓公的後代,除孟孫氏,還有叔孫氏和季孫氏,稱呼是以行輩分。他們世代為魯卿,春秋中期以來,地位最顯赫。孟孫氏,孟是庶出的長子,有別於伯。伯是嫡出的長子。嫡出的長子,照例當魯侯。孟孫氏,地位在伯之下,不能即位,衹能和叔孫氏、季孫氏當卿大夫,地位是老二,也叫仲孫氏。〔1〕
  孟孫氏或仲孫氏是老二的後代,叔孫氏是老三的後代,季孫氏是老四的後代。孔子生活的年代,魯國的權力一直在季孫氏的手中。老二不如老四。
  孔子34歲,孟僖子卒,死前,他留下遺言,說孔子是“聖人之後”,要他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拜孔子為師。當時,孟懿子衹有13歲。司馬遷說,隨後,孔子到洛陽見老子,就是帶着南宮敬叔(《史記?孔子世傢》)。這兩位,全都不在司馬遷的學生名單中,但既言“師事仲尼”(《左傳》昭公七年),有人把他倆也算成孔子的學生。如果他們算學生,就是孔門中地位最高的學生。子貢是大富,他們是大貴。但我們都知道,蔣介石拜老頭,認黃金榮為師,他當總統後,黃金榮把帖子退還,不再以師生相稱。這種身份很高的徒弟不是一般的徒弟。孟懿子即便拜孔子為師,恐怕也不同於隨侍左右的那些學生。
  “樊遲”,樊須,字子遲,這是以字稱。他喜歡種莊稼,挨過孔子駡。樊遲是孔門三期的學生,比孔子小36歲。我們從樊遲的年齡考慮,這是孔子晚年的事,當時,孟懿子的父親早已去世。
  “無違”,照下文2.9“不違”的用法看,應指不違父母之言,不逆父母之志。(孟懿子問孝)
  註:〔1〕伯是嫡長,孟是庶長,下面的仲、叔、季怎麽排,還不太清楚。魯國的三桓,孟孫氏又稱仲孫氏,但孔子的哥哥叫孟皮,他卻叫仲尼,似孟、仲仍有別。也許,庶長比嫡長年紀大,要特別標明是孟;年紀小,則順排為仲。
  2.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孟”是氏,“武”是謚,“伯”是行輩字,他的名叫彘,也叫武伯彘,或仲孫彘。此問也是孔子晚年的事。
  “父母,唯其疾之憂”,是子女唯恐父母生病。《淮南子?說林》“憂父母之疾者子,治之者醫”,是年代較早的證明。馬融說,孝子從來不讓父母操心,除了生病,說法太繞。朱註也繞。他們都說反了。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能不能伺候久病在床的父母,纔是對孝子的最大考驗。(孟武伯問孝)
  2.7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古人有孝養和孝敬兩個詞。孝不光是養,更重要的是,它還要敬。衹養不敬,不算孝。
  “子遊”,言偃的字。他是孔門三期的學生,孔門十哲之一,長於文學。此問也應是孔子晚年的事。
  “養”,養活、伺候,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陽貨》17.25),其中的“養”也是這個意思。養是教化的生物學基礎,當媽的最明白。動物都是因為養,纔忠心耿耿,聽人使喚。但光養還不夠,還要敬,除了養老,還要敬老。孔子認為,光把老人養起來,不敬老人,和養狗養馬有什麽兩樣?養爹養媽,不同養狗養馬。(子遊問孝)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李零簡介及自序(1)自序(2)自序(3)自序(4)
自序(5)為什麽我要讀《論語》(1)為什麽我要讀《論語》(2)孔子獲罪的原因(1)
孔子獲罪的原因(2)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1)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2)孔子喜歡木訥之人
在守信守時上中國不如西方孔子講節約是心疼有錢有勢人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孔子怎樣做調查研究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禮之用,和為貴(1)禮之用,和為貴(2)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嗎?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1)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2)怎麽消滅無恥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