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 》 滿族民風民俗詳解:圖像中國滿族風俗敘錄 》
1滿族先人的貿易(1)
富育光 Fu Yoguang
後金玉牌舜禹之時,“息慎氏來朝,貢弓矢”(《竹書紀年》)。西周初,“周公旦主東方……稷慎大麈。稷慎,肅慎也,貢麈似鹿”(《逸周書?王會解》)。肅慎人的矢石、大麈等方物都是通好中原的貢品,也是部族之間的集團交易的古老方式。勿吉人對北魏連年入貢甚至一年二貢,一次即有五百人之多,貢馬也達五百匹,這是在莊嚴的進貢方式外衣包裹下的商品交易,皆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尚未發現貨幣。渤海時,設立“渤海館”,以朝貢形式進行宮廷王室間的貿易,大多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但也用中原貨幣作為流通的等價物。同時,繼承挹婁人擅長航海的傳統,開闢了通往日本的海路,以國傢禮儀形式開展了以物易物的特殊貿易,即宮廷貿易和民間貿易的“市易”。遼代,在寧江州設立“榷場”,是遼與生女真貿易的主場所,榷場互市,成為民族間經濟交流的重要形式。金代,有了集中的商業市場,鑄造了自己的貨幣,並發行“交鈔”(紙幣),建立了自己的貨幣制度。明代,女真人和中原的貿易一直在“敕貢製”的外殼下進行,直至明萬歷十六年(1618)二月,北關葉赫的女真人最後一次入貢。同年四月,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發動對明的戰爭,宣告了敕貢製的結束。在民間,明朝在邊墻一些關卡重鎮(廣寧、開原、撫順)設立與女真人交換物資的官市——“馬市”,促進了漢族、女真各族的經濟發展,可謂“華得夷貨更生殖,夷得華貨即歡欣”。
渤海館
疆裏雖重海,車書本一傢。
盛勳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定界分秋漲,開帆至暑霞。
九門風月好,回首是天涯。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溫庭筠為《送渤海王子歸本圖》寫的題畫詩,寓意深厚。
渤海高王大祚榮派遣使團朝唐,請求市場交易,得到唐玄宗的允許,在登州(今山東蓬萊)設渤海館,負責接待渤海使者和處理貿易事宜,揭開了渤海和唐朝之間文化、經濟交流的新篇章。文獻記載,渤海入唐朝貢多達一百三十餘次,主要以朝貢形式進行宮廷王室間的貿易。那時,渤海嚮唐朝輸出的商品有貂、虎、豹、熊、羆、兔、鼠等皮張,人參、牛黃、白附子、麝香、蜂蜜等藥材,以及鯨鯢魚、乾文魚、鷹、馬、羊、布綢、綢等。中原和渤海交流的有帛、錦、綿、絹、金銀器等。當然,這種朝貢不是單純的商品交易,而是伴隨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交往。唐朝內地輝煌的封建文化推動了邊疆渤海文化的發展,建立的渤海文化也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內容,以致唐朝詩人溫庭筠有感而發,為此贊道:“疆裏雖重海,車書本一傢。”
市易
渤海時期,開闢了通往日本的海路,和日本開展的國際貿易達三十四次之多。渤海在同日本進行宮廷貿易的同時,也有民間貿易。如大興九年(746),“國人及鐵利部人一千一百餘,賈於日本”,“聽諸市人與客徒相市易”。(《日本三代實錄》)這種官方和民間的貿易,經濟上不但互通有無,而且加強了雙方政治、文化聯繫,成為中日關係史上的重要一章。
金代交鈔
金代女真,是我國第一個使用自製紙幣(交鈔)的東北少數民族。
金代貨幣經濟非常活躍。金朝除繼續吸收宋朝銅錢外,為解决日益嚴重的錢荒問題,印發“交鈔”(紙幣),鑄造銅錢。貞元二年(1154),海陵王遷都中京後,下詔“戶部尚書蔡鬆年復鈔引法,遂製交鈔,與錢並用”。當時,鹹平、東京兩路,商旅所集,遂從都南例,一貫以上皆用交鈔,不得使錢。(《金史?食貨志》)金代有了自己的貨幣制度。
憑敕入貢
憑敕入貢,是明代女真人和中原貿易的重要方式。
明永樂至宣德年間,明朝積極招撫女真,對女真人的朝貢,在人數、回數、時間上,不加限製,實行鼓勵和開放政策。正統至天順年間,明廷對女真人的朝貢,一再加以限製,而女真各部則以種種手段進行抵製,要求增設新衛、升襲官職,爭取更多的敕書朝貢。海西女真襲職奏文、請賞奏文,就是佐證。成化五年,單海西女真進貢人數已達1832人。明中葉以後,明廷嚴格憑敕入貢,把發放敕書的數量與入貢人數的定額一致起來。因此,女真強部巨酋加劇了對敕書的爭奪。努爾哈赤以父祖十三副遺甲起兵,開始其統一女真各部事業,首先統一建州諸部,集中了建州的敕書。到萬歷十六年(1588),他就“遣人朝貢,執五百道敕書領年例賞物”。(《清太祖武皇帝實錄》)這些歷史事實,表明了當時女真人的朝貢是其貿易重要方式,對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
|
|
編輯推薦 | 前言(1) | 前言(2) | 1衣着(1) | 1衣着(2) | 2發式 | 3靴鞋 | 4帽子 | 5佩飾 | 1風味獨特的飲食(1) | 1風味獨特的飲食(2) | 1風味獨特的飲食(3) | 1風味獨特的飲食(4) | 1風味獨特的飲食(5) | 2飲食習俗禮儀 | 1滿族先民的住宅(1) | 1滿族先民的住宅(2) | 2滿族的住宅 | 3建房、居住習俗 | 1狩獵 | 2捕撈與海獵 | 3農耕 | 1交通(1) | 1交通(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