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我的四爸巴金   》 巴金與《雷雨》      李緻 Li Zhi

   
  讀《作傢文摘》第二四九期,有一篇文摘叫《廢稿中發現的作傢》。全文如下:
  一九三三年,曹禺在清華大學念書時,他五易其稿,完成了處女作《雷雨》。
  曹禺將《雷雨》投寄出去,曾被一些編輯廢棄扔進紙簍裏。後來,巴金意外地從紙簍裏發現了這份手稿,他讀後深感作者才華非凡。認為這是一部深沉的好作品。
  在巴金的高度評價和積極推薦下,一九三四年七月,《雷雨》發表在《文學季刊》1捲3期上,立即引起了廣大讀者和評論界的註意。幾個劇團爭相演出,曹禺一舉成名。(摘自九月二十五日《人民政協報》鄭國柱文)
  這種說法已經流傳了很長一段時間。按這種法,把《雷雨》扔迸紙簍的“一些編輯”,實在太不負責任,差點扼殺這位戲劇大師。如果沒有巴金的“慧眼”,曹禺則很可能不能進入(至少也要推遲進入)文壇。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七十年代後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我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因約稿和別的工作,經常去上海。凡到上海,都住在巴老傢。當時巴老的身體較好。我白天陪他散步,晚上常談到深夜。內容海闊天空,無所不有。
   我問過巴老有關《雷雨》的情況。巴老告訴我,一九三三年,靳以和鄭振鐸在北京創辦大型文學刊物《文學季刊》。曹禺把他的《雷雨》送到《文學季刊》。曹禺和靳以不僅是好友,而且是換帖的兄弟。靳以看了《雷雨》以後,又送給別的編委看。由於意見不完全一致,靳以又不願意退稿,所以放在抽屜裏。當時,巴老正好到北京去看望瀋從文,曾和靳以一起住在三座門十四號《文學季刊》社裏,並認識曹禺。一次,巴老和靳以商談如何進一步為刊物組稿,靳以談到《雷雨》,巴老便要來看。巴老一口氣把《雷雨》讀完,幾次流了眼淚,推薦給《文學季刊》發表。一貫謙遜的巴老連“推薦”也不承認,他說是靳以給他看的。
   巴老與我交談時,多次談過曹禺很有才華,他不如曹禺。六十多年來,巴老和曹禺一直是親密的摯友。在巴老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時,出版了《曹禺戲劇集》。粉碎“四人幫”以後,經巴老建議,四川出版了《曹禺戲劇集》。長期來,巴老希望曹禺擺脫不必要的社會活動,把精力放在寫作上。曹禺也多次告訴我,他不會辜負巴老的期望,拼命也要寫出新作品。遺憾的是後來曹禺多病,長期住醫院,衹能把健康放在第一。
   與巴老接觸幾十年,我深知巴老不喜歡宣傳自己,更不願別人在頌揚他時貶低他的朋友。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六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三聯書店
講真話的作傢--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四句話(1)永遠不能忘記的四句話(2)
我淋着雨,流着淚,離開上海……(1)我淋着雨,流着淚,離開上海……(2)我淋着雨,流着淚,離開上海……(3)
我淋着雨,流着淚,離開上海……(4)兩個“最後一息”巴金的心(1)
巴金的心(2)到死也不願放下筆的作傢(1)到死也不願放下筆的作傢(2)
巴金回故鄉(1)巴金回故鄉(2)尋找童年的足跡(1)
尋找童年的足跡(2)巴老回鄉側記(1)巴老回鄉側記(2)
巴老回鄉側記(3)巴老回鄉側記(4)巴老回鄉側記(5)
偏愛川劇(1)偏愛川劇(2)偏愛川劇(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