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性感男主播胡一虎城事心路:我是谁   》 第27节:第三条道路(1)      胡一虎 Hu Yihu

  6第三条道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A角B角之争"是江湖里惊心的一部分。
  1991年是我步入职业生涯的"元年",也是我正式涉足电视江湖的伊始。整整10年,伴随"胡一虎"名字出现的前缀是"华视新闻记者"和"华视新闻主播"。从24岁到33岁,是我拥有最多活力与最足激情的人生岁月,但梦想的实现并没有给我带来恒久的快乐与满足。我那日夜分泌滋长无数不安分因子的内心始终在"得"与"未得"之间长期徘徊,做A角和做B角的"PLAY"与"STOP"的数轮角色痛苦转换之间,父亲"第三条道路"的理念既造就了一个擅长主动等待的卧虎,也造就了一个鏖战江湖10年依旧剑无定式的少侠。
  A角和B角之外,父亲开辟的"第三条道路"让我时时可以摆脱开江湖的刀光剑影,在内省和反观自我的过程中坚守自己的风格,积存自己的实力;同时也在我出错招的尴尬关头帮我急转方向,弥补自己的仓促行事,佑护我在每一段艰辛跋涉之后安全抵达每一个Landmark:当我参加"华视"招考为最终结果每日心焦之时,父亲教导我:"抢必胜的信心,做最坏的打算";当我为自己起初只是一个小记者不能出镜露面而郁郁寡欢,父亲告诫我:"有隐忍才有进步,有冲劲才有新闻";当我在南非费尽千辛万苦最终做出采访曼德拉的独家报道,父亲肯定我:"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最成功的地方最冒险";当我面对强大的身体精神双重压力,日夜连续坚守在主播台上叫苦不迭,父亲开导我:"能者多劳,有为者当若斯"。
  从"华视"一路走来,父亲点拨我"收放相倚、成败转换、攻守互化、福祸共通",使我逐渐懂得非黑即白的真理在世间永不存在,在那看似决然对立的A角与B角之间,亦存在一条常人看不到的"第三条道路"。时至今日,我依然在父亲引导的这条道路上既如履薄冰又义无反顾。
  在"第三条道路"上,所有寻常游戏规则里的Landmark都会被重新定义。
  震撼与哀愁人生大幕的每一次开启并非都会有期待的掌声响起,刚刚离开象牙之塔,结束役生涯,初涉社会的我在一连串的"闭门羹"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现实震撼,继而也体尝到濒临梦想破灭的绝望哀愁。
  在我的人生履历之中,考取"华视"是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大事件",很多报道都会说我当年是以第一名的身份入职"华视"的,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获取这个"第一"之前我在求职道路上所遭受过的接连挫折与落败。就在我被录取进入"华视"之后,这个"第一名"也一度落人于口实,使我曾经饱受非议和冷遇。
  在整整两年的役生涯之中,我始终未曾放弃自己的"三大台"电视新闻主播梦想。由于之前报考"中视"和后来实习的经历,我意识到"三大台"对于英文要求的水准很高,因此在役期间我就努力训练自己的英文,在学习之余每天坚持收看新闻,继续自说自划地"模仿"播报,希望有朝一日再度参加招考并顺利折桂,坐到真正的主播台上,让父亲可以每天都在电视机里看到我的出镜播报。
  役结束之后的夏天,正好是"三大台"招考的第三期,当时台湾全岛已经解除了"报禁",因此报考"三大台"竞争异常激烈,无数有志青年都希望在电视媒体中一显身手。而"三大台"之间的人才争夺之势也开始显现,每个台都唯恐对手招到比自己这边优秀的人才而致使自身被动。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刚刚步入第三届的电视台招考日趋进入白热化的激烈竞争。按照当时收视率的市场检验标准,"三大台"的排名依次是:"台视"、"中视"、"华视"。于是,在人才大战中,"台视"凭借它业界老大的地位和背后执政当局支持的实力率先发力,在6月第一个开始公开招考。大三就成功考取过"中视",又经历了两年沉淀的我信心满满地前去参加"台视"招考的第一关-面试。没想到我前进的步伐在第一道门槛之前就倏然止步了,这实在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打击,也给我的满腔热忱兜头浇了一瓢冷水。
  回想当时的情景,现在我已全然明白当时自己被拒之门外的原因。但回到17年前,那时候的我对于自己遭受拒绝的本能心理反应是把问题推给别人,责怪评审没有发现千里马的眼光。我是穿着大学校服去参加的"台视"面试,这本来就是不重视招考单位也不尊重评审老师的表现,何况面对自己抽到的播报水灾新闻的考题,我竟然是以满脸微笑的姿态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新闻全稿。今日想来,当年的自己真是可笑至极也愚蠢至极,只是认为微笑是交流最好的语言,却未曾想过要因时制宜灵活变通。我对于"三大台"梦想的第一次冲击就如同阳光下一个无比鲜艳的美丽泡沫一样,迅速破灭了。幸好,没过几天之后,我就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启动招考的"中视",这个在两年前就曾经成全自己首次主播梦的"老东家"果然再度垂青于我,"中视"首轮的面试,次轮的"笔试",我都是顺利通过,进而进入至关重要的"面谈"环节。由于"三大台"招考都只是间隔几天时间而已,因此很多考生都是连续转战其间,伴随着一轮轮的厮杀淘汰,一来二去,大家日日在各处考场上都成了熟面孔,而随着考试的深入,剩下来的对手也都越来越具有最终问鼎的真正实力。
  面谈环节有如宣布"入围",离正式录取也只有一步之遥,所以招考单位都格外重视"面谈",分别设置了中英文双语考官,总经理和各高层部门主管也纷纷亲自出动担任评审。正是在这样性命攸关的环节,我再度遭遇了翻盘滑铁卢式的大逆转,最终在"中视"招考中名落孙山。记得在最后一次"面谈"的考场上,一位主管忽然问我:"你家在高雄,如果你一旦被录用,我们派你去高雄入职,你愿意吗?"面对这道超出业务实力考核范畴之外的"考题",年轻气盛的我显然没有明白考官的真正意图,因此本能地脱口而出:"我是来台北发展的,台北是文化中心,我觉得在这里自己才能够有大发展。"考官紧接着说道:"那你就不能委屈一下自己,从基层做起吗?"至此,我才领悟到评审的真正用意,无奈话已出口有如覆水难收,眼睁睁看着已经面对自己徐徐开启的"中视"大门在一瞬间绝情地关闭,一只脚已然迈入"中视"的我被突然宣判"红牌"退场,顷刻之间我体会到了近乎心死的感觉。从"中视"考场走出来的那一刻,我感觉全世界井然有序的秩序体系一下子都纷纷破碎瓦解。
  如果说"台视"的败北我还可以为自己找到解脱的理由,那么"中视"的落败则彻底清扫了我几乎所有的骄傲与信心。"还要不要继续做主播的梦想?还要坚持做高尚的记者吗?"24岁的我开始摇摆不定,心中梦寐以求的主播台转眼间咫尺天涯,站在"梦想"与"绝望"的边际线上,我问自己:9年的辛苦付出真的要付之东流吗?那个在幼时家中与父亲辩论时就种下的梦想种子果真要随风散去吗?在无尽的自我拷问声中,我无法平复短时间内两度失败带来的心灵震撼,开始挨过备受煎熬而不知所措的哀愁时期。时至今日,当我再度回首当年那个招考夏日里接踵而至的挫败,我不禁想到法国作家莫洛亚在他的《人生五大问题》一书中这样写道:"若将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时,亦可见它是由斗争与苦恼形成的,唯此斗争和苦恼永远被希望所挽救而已。"我不敢说是由于当时的失败才成就了现在的自我,亦不敢大言不惭现今的自己已经身处成功与幸福,只是当初深陷"斗争"和"苦恼"泥沼的自己在一时间找不回失落殆尽的信心,因此也就无法迈步继续上路。如果说人生的每一个困境都要被"希望"所挽救,那么谁来挽救我几近破碎的"梦想"与"希望"呢?两个男人的海大海,对我而言,是滋养,更是力量;是抚慰,更是挑战;是寻梦,更是逐梦;是探索,更是实践!只要远远瞥见海,不管身处何地,背负在肩上的压力,压在胸口沉甸甸的喧嚣,躲藏在脑门神经里自寻烦恼的忧愁,都会在瞬间化为无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信出版社
第1节:序(1)第2节:序(2)第3节:城事(1)第4节:城事(2)
第5节:城事(3)第6节:城事(4)第7节:城事(5)第8节:城事(6)
第9节:爱河奔(1)第10节:爱河奔(2)第11节:爱河奔(3)第12节:爱河奔(4)
第13节:爱河奔(5)第14节:爱河奔(6)第15节:爱河奔(7)第16节:爱河奔(8)
第17节:爱河奔(9)第18节:爱河奔(10)第19节:爱河奔(11)第20节:LIBERALARTS(1)
第21节:LIBERALARTS(2)第22节:LIBERALARTS(3)第23节:LIBERALARTS(4)第24节:LIBERALARTS(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