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书信 》 征婚启事(阿飞姑娘的私人笔记) 》
第27节:艺谋
吴虹飞 Wu Hongfei
于是他就开始和老板吵架,吵很久,老板不肯退钱,还要作势打人。这个GG,他有录音笔(!!!),于是他就录音,把这个事情报了警,结果警察来了,居然立了案,有了口供。警察也不肯管,只好告到了法院。法院搞了两个月,终于愿意开庭审理这个案子。这是北京首例因为一只苍蝇而上法庭的官司,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于是这位GG,踌躇满志,在早上开完庭后,回去上班,上完班后,找我看电影来。
这便是六里桥的藏香馆的一只没有左腿的苍蝇,和艺谋兄的牡丹坊的歌舞之间的关系。唯物论告诉我们,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一次,我的运气更好了,因为我看完了电影后,还被请吃了一个麦当劳的麦香鱼汉堡,还被免费送回了住处!所以我的心情十分愉快,以至于我从来都没有写过和电影有关的,都忍不住要摩拳擦掌,写写"观影手记"了。
上面说到,我对艺谋感情很深,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所有电影,我都是免费看到的--吃人的嘴软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很爱国。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爱国并不稀罕,但像我这么单纯地爱国的人,也是比较少见。
我对艺谋最初的认识,从初中(小学?)就开始了,那时候,还没有"六四",我们正在开展《红高粱》的大讨论。讨论的核心是,这个片子到底是不是在丑化我们中华民族。我在电视里,看到了赤裸上身的叔叔,他们在酿着中华民族的高粱酒。我从来没有见过高粱,也没有见过那么多的红色,还有听过那么西北味的歌:九千九百九十九啊!我对歌词里的具有雄性意味的带着西北土味的短促的"啊"非常感兴趣,因为我是一个南方人,却还不大知道屈原的传统,多少会以为黄河、中原才是我们的正宗。这些,我都以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辉形象!
那时,并不知道里面有所谓的"野合"的戏,而且也不知道"野合"这个词的意思。光看到了大家齐心协力酿酒,好像要奔四个现代化,朝气蓬勃,听说又是"我爷爷","我奶奶"带领大伙反抗日本侵略军的故事。我当然很讨厌日本人了。而且又听说,这个片子拿到了外国去,外国人好吃惊啊,给了一个好大好大的奖,为国争了光。我那时虽然才读初中,却在老师的布置下,写了一篇文章,激情澎湃地称赞了这个片子弘扬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列位,其实我那时,根本没有看过《红高粱》,照样写出了起承转合都很合理的议论文,其实,是开了后来某些文艺评论家的批评方法的先河!
到了高中我终于看到了莫言那篇给他带来很大声誉,但是有些语焉不详的著名小说。我觉得有些黄色。但不是那么明显。一直到了我上大学快毕业那年,学校在礼堂里放映《红高粱》。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补这一门缺失多年的文化课。这显然是一个有着独到摄影技巧和强烈视觉冲击的影片,但是我突然看到四周的高粱被放倒,形成了一个圈,而巩俐四仰八叉地在圆心躺着的时候,礼堂里突然爆发出了哄笑声,这笑声里也包括了我自己!!!
贾樟柯说,我们无法摆脱中国的文化宿命。到后来的后来,我亲临《英雄》的笑场、我听到《十面埋伏》的章子怡"诈尸"的笑场。而我也发现,这样的笑场,俨然已经成为了艺谋兄的电影历史中无可回避的宿命。
这样的重复,并不是单纯说明导演的用心过于拙劣,或者我们具备了多少幽默感,而是张艺谋他自己选择了这样的一种大众娱乐的方式。大众娱乐是一起哭,一起笑的,因为许多人,聚集在一个地方,总是容易形成一种气场,相互感染,把情绪、情感叠加、放大。但这样的情感,其实也是最没心没肺的。
张艺谋不愧是中国电影中的大腕和枭雄。过去,我们的枭雄,是用暴力来衡量的,谁在上海滩称霸,谁围困了长春,谁过了长江,谁发动了文革等等。现在我们则是用"谁有钱"来衡量。看看《十面埋伏》吧。它的镜头质感,它的色泽和光,道具的花纹和皮肤的质地,都表现得如此清晰完美,包括章子怡脸上粉盖不住的小雀斑。我好像看到白花花的银子,在屏幕上滚动,一泻如注。我相信,那是好多好多的钱。而使用这样好多好多的钱的而毫不动容的人,一定是一个大枭雄!那一刻,我心痛了。但我对他依然充满了敬意,因为这个人的气魄,端是非凡,我是一定会仰视他,虽然他炮制了如此巨大唯美的视觉垃圾。好比我本科期间,独自把121公斤的垃圾拉回系实验室时,我的导师,实验室的所有男子汉,都不得不对我--一个差点连毕业都有问题的弱流女子,表示了适度的敬意。而且我对他的"全民娱乐"的方针还是觉得气魄宏伟,因为无论是投资、演员、观众、媒体,都找到了自己满意之处。
还是不要光顾着进行艺术批判,进行一下往事的回顾吧。除了莫言的小说,我还看了苏童的《妻妾成群》,那本书是我花了三块六从城里的书店买回来的,封面是巩俐不很清晰的脸,名字叫《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宿舍里每个人都传阅过。我不知道为什么四姨太颂莲不跟着年轻的少爷去私奔。我的一个父母是医生的同学比较早熟,她对我说,你没有看出来那个少爷其实是一个同性恋吗?我那个吃惊啊,赶紧把书又翻了一遍,到底还是没有看出来。里面还有一句,大概是那个老爷在房事时对着四姨太耳语几句,四姨太很勉强,说,那不和狗一样吗?我当时十分好奇,不知道和狗一样是什么意思,又不便去问别人。我勉强看明白了,那是一个"反对封建家族专制和罪恶"的小说。那时候我们看书都是主题先行,我看懂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因为那是讲一个追求理想和自由的文艺工作者,而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当然是人道主义的光辉理想,我当时没有看懂张爱玲,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她到底想干什么,她想批判谁,同情谁,弘扬谁,根本就是中心思想不明确。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出版社 |
|
|
第1节:我要征婚 | 第2节:本科生活 | 第3节:橘子 | 第4节:过往 | 第5节:爱情 | 第6节:郑渊洁 | 第7节:懂事 | 第8节:蝴蝶 | 第9节:阅历 | 第10节:做梦 | 第11节:生日快乐 | 第12节:辞职 | 第13节:二奶 | 第14节:碟机 | 第15节:买药 | 第16节:邮差 | 第17节:杀人 | 第18节:世事沧桑 | 第19节:核桃 | 第20节:电影 | 第21节:师兄 | 第22节:暗恋 | 第23节:棉被 | 第24节:房东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