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玄奘西遊記 》
第27節:被睏高昌(1)
錢文忠 Qian Wenzhong
第九講 被睏高昌
玄奘九死一生纔走出八百裏大沙漠來到高昌,但高昌王卻一心想把玄奘留下,做高昌國的大法師。但玄奘表示,决不會改變西行的初衷。高昌王會不會放過玄奘?高昌王和玄奘之間後來又發生了什麽故事?
玄奘到達了高昌以後,高昌王麴文泰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想讓玄奘留在高昌,充當高昌這個在西域地位非常重要的佛教國傢的大法師。而玄奘也明確表達了自己不會改變西行求法意志的態度。此時,麴文泰的反應非常有意思,作為一個國王,他大概很難相信有誰能抗拒得了他所開出的條件的誘惑,所以他以為,玄奘的表白無非是想進一步試探他的誠心,於是他更為態度堅决地說了下面一段話:
弟子慕樂法師,必留供養,雖蔥山可轉,此意無移。乞信愚誠,勿疑不實。
意思是說:“弟子我非常敬仰法師,即使蔥山可以移動,我留您的心意也絶對不會有任何改變。”
玄奘聽了這番話後,依然毫不動搖,他回答說:
王之深心,豈待屢言然後知也?但玄奘西來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以是敬辭,願王相體。
意思是說:您的心意我早就明白了,您不必這麽賭咒發誓,也不必再三聲明。但是我從中土西行是為了求法,現在佛法還沒有求得,目的還沒有到達,所以不能中途停下來。我沒有辦法接受您的這個要求,希望國王能夠體諒我的心情。
由此看來,玄奘確實是非常了不得的一個人。既不像《西遊記》裏面這麽窩囊,也不像《大話西遊》裏面那麽嘮叨。他在關鍵時刻往往言辭犀利,態度明確,而且他很會根據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語氣,從不同的角度來和對方進行溝通和交流。他接下來的話就首先從大義上占據有理地位:
大王曩修勝福,位為人主,非唯蒼生恃仰,固亦釋教悠憑,理在助揚,豈宜為礙。
意思是說:因為大王過去世世代代修福,所以今天當了國王。但是,難道僅僅是老百姓依靠您這個國王嗎?不,其實連佛祖的教化都要憑藉您的啊!所以呢,您聽到我西行求法的心願,理應支持啊,怎麽能阻礙我呢?
玄奘的這段話表面上看很謙恭,但是實際上是在批評麴文泰衹顧自己,不考慮別人。
麹文泰當然也不是個一般的國王,他一聽玄奘的話開始犀利起來,就再一次從弘法的角度來說服他:
弟子亦不敢障礙,直以國無導師,故屈留法師以引迷愚耳。
意思是說:弟子我原本也不敢阻礙您西行求法,確實是因為我這個高昌國沒有大法師來教導,所以纔委屈法師您留下來指引在迷茫愚昧狀態下的國民。
玄奘一看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索性就來了一個充耳不聞。無論你怎麽說,反正我就是不答應。但是麹文泰畢竟是一個國王,權勢者的耐性總是有限的,最後他終於發火了,而且這個發火還發得很大,連臉色都變了,提起衣襟(這是一般人準備動手動腳前的樣子),大聲吼道(王乃動色攘袂大言曰):
弟子有異途處師,師安能自去。或定相留,或送師歸國,請自思之,相順猶勝。
意思是說:您可別不識擡舉,弟子我還有別的辦法處置您,您怎麽能想走就走呢?什麽辦法呢?兩條。第一條,留在高昌,充當高昌的國師;第二條,我把您遣送回唐朝。這兩條路就擺在您面前了,請您自己想一想,其實還是順從我更好一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西遊記 百傢講壇 |
|
|
第1節:前 言 | 第2節:目 錄 | 第3節:玄奘身世(1) | 第4節:玄奘身世(2) | 第5節:玄奘身世(3) | 第6節:皈依佛門(1) | 第7節:皈依佛門(2) | 第8節:皈依佛門(3) | 第9節:求學之路(1) | 第10節:求學之路(2) | 第11節:求學之路(3) | 第12節:求學之路(4) | 第13節:潛往邊關(1) | 第14節:潛往邊關(2) | 第15節:潛往邊關(3) | 第16節:偷渡國境(1) | 第17節:偷渡國境(2) | 第18節:邊關被擒(1) | 第19節:邊關被擒(2) | 第20節:邊關被擒(3) | 第21節:險象環生(1) | 第22節:險象環生(2) | 第23節:身臨絶境(1) | 第24節:身臨絶境(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