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未死的沙威   》 第27節:風能吹進詩裏      梁曉聲 Liang Xiaosheng

  風能吹進詩裏
  ——序竇利亞詩集
  坦率地說,讀了兆騫兄為利亞詩集所作的序,我真的覺得,不,是認為——我這一篇序,簡直是可以不寫的了。關於利亞的詩幾乎一切我欲評論之點,兆騫兄是都點評到了。而且,評的那麽熱忱,又是那麽的確切。它是我所讀到過的,兆騫筆下的最具有熱情,也是最優美的一篇評論性文字。我很慚愧地承認,與兆騫兄友誼久矣,深矣,以前衹知道他對於小說之得失研究極深,頗多真知灼見,卻又不知他對於詩中三味,亦早有諸般之寶貴心得。他的序,本身便是一篇詩性顯明的美文。
  兆騫兄無論在任《當代》副主編時,還是退休了以後,都一貫積極能動地也是心甘情願地充當着業餘文學創作者們的辛勤園丁和陪嫁娘的角色。他對業餘文學創作者們的扶植熱忱一嚮是無怨無悔的,此種熱忱,在他的這一篇序中,也極其飽滿地體現着了。
  受他的影響,我多次參加過由他組織的,面嚮業餘文學創作者們的講座活動,由而認識了竇利亞。
  誠如兆騫兄序中所言,竇利亞“來自民間,曾抖擻跤場,得意商場,又在賭場走了麥城”;妻子在花市設位賣花;兒子大專剛剛畢業,還沒簽約下一份較穩定的工作……
  應該說,即使在平頭百姓中,利亞一傢人的日子,比起來也是過得相當清貧的。
  然而有着以上人生經歷的竇利亞,卻將他那一腔不泯的生活熱能,義無反顧地給了詩!
  他愛詩,作詩,已七八年矣。
  即使無人喝彩,愛詩如故,作詩如故。
  這令我大為感動。
  感動於一個人在物質上清貧了以後,在精神上非但沒有萎靡,反而竟那麽的豪邁了起來。
  有他的詩為證。
  是的,他的大多數詩篇乃是氣質奔放而豪邁的。
  用兆騫兄的評語來說,那就是——
  “我們捕捉到詩人激動不安的精神心靈和對心靈自由的嚮往,且有一種不屈的生命熱情流宕於其間。”
  “顯示了當代意識和生命個體對廣阔文化疆域的欲望和追求。”
  而且,利亞之詩,有古風也。
  這一點,兆騫兄也以一段漂亮的文字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揚。
  兆騫兄的評論,我都是完全同意的。
  利亞和妻子兒子,曾一道來過我傢一次。大出我意料的是——受他的影響,他的妻子,他的兒子,已都成了詩的愛好者。
  詩之對於他們這一個清貧的家庭,據我看來,差不多成了一種宗教,不斷地洗禮着他們的心靈,使他們成為精神上達觀嚮上的人。
  我曾以為,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詩已經根本不可能對人的心靈、人的精神具有那麽不可思議的影響了。
  然而,我竟錯了。
  故我的這一篇序,某種程度上也是感動的産物。
  具體談到利亞的詩,兆騫兄的序中摘引了的那些佳句,也都是我所特別欣賞的。我在大學的課堂上,還嚮學子們朗誦過某幾首利亞的詩。
  我以為,利亞的詩,總體而言,可曰之為情緒詩。凡詩,當然都是必有幾分情緒化的。無個人的情緒色彩可言,幾乎談不上是詩。
  但,人之情緒,是多種多樣的;以詩的方式表達情緒的風格,對於詩人而言,更應是多種多樣的。
  且,對詩人而言,尤其對詩人而言,他或她表達和抒發個人情緒的詩之風格,一定是要比他的情緒更豐富多彩纔好。進一步說就是——若將詩人的情緒比之為分母,表達和抒發它的風格理當是分子。分子永遠大於分母,分數的值纔是絶對的正值。那值,便是詩人的魂魄的質量。
  讀利亞的詩,感覺他的詩人情緒,大抵是以潑墨式的,大寫意的詩之風格來進行表達和抒發的。某些佳句,正是出現在這樣的詩行裏。一旦風格轉換,其詩韻意欠佳也。
  顯然的,利亞今後還須多多實踐詩的其他風格,以使自己每一首詩的內容,既不但與形式達到相宜性,而且使相宜性趨於完美。
  關於利亞的詩的不足,兆騫兄也有一段相當漂亮的文字進行了點評。據我看來,委實句句是點在“軟肋”處的。其中“才力勝於功力”一句,尤一語中的也。
  所謂“才力”,據我理解,是指利亞那一種似乎先天具備的詩人氣質;而所謂“功力”,當指對詩之詩性的更全面的表現力無疑。
  我和兆騫兄一樣,對民間孜孜不倦的文學愛好者,無論寫小說的人,還是寫詩的人,都是願意熱誠相待,平等切磋,相得益彰的。
  故我代表兆騫兄,祝竇利亞在詩歌創作的實踐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006年4月19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第1節:目錄第2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1)第3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2)第4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3)
第5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4)第6節:十種關係(下篇)(1)第7節:十種關係(下篇)(2)第8節:十種關係(下篇)(3)
第9節:十種關係(下篇)(4)第10節:讀書與人生(1)第11節:讀書與人生(2)第12節:讀書與人生(3)
第13節:讀書與人生(4)第14節:讀書與人生(5)第15節:讀書與人生(6)第16節:讀書與人生(7)
第17節:虛假柔情似水(1)第18節:虛假柔情似水(2)第19節:虛假柔情似水(3)第20節:關於說話
第21節:紙簍該由誰倒空第22節:讀書與人生(1)第23節:讀書與人生(2)第24節:一個國傢的明信片(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