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碎句與短章   》 第27節:靈魂之杯      周國平 Zhou Guoping

  62,靈魂之杯
  靈魂是一隻杯子。如果你用它來盛天上的淨水,你就是一個聖徒。如果你用它來盛大地的佳釀,你就是一個詩人。如果你兩者都不肯捨棄,一心要用它們在你的杯子裏調製出一種更完美的瓊液,你就是一個哲學家。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靈魂之杯,它的容量很可能是確定的。在不同的人之間,容量會有差異,有時差異還非常大。容量極大者必定極為稀少,那便是大聖徒、大詩人、大哲學家,上帝創造他們仿佛是為了展示靈魂所可能達到的偉大。
  不過,我們無須去探究自己的靈魂之杯的容量究竟有多大。在一切情形下,它都不會超載,因為每個人所分配到的容量恰好是他必須付出畢生努力才能夠裝滿的。事實上,大多數杯子衹裝了很少的水或酒,還有許多杯子直到最後仍是空着的。
  63,兩種不同的夢
  有兩種不同的夢。
  第一種夢,它的內容是實際的,譬如說,夢想升官發財,夢想娶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夢想得諾貝爾奬金,等等。對於這些夢,弗洛伊德的定義是適用的:夢是未實現的願望的替代。未實現不等於不可能實現,世上的確有人升了官發了財,娶了美人,得了諾貝爾奬金。這種夢的價值取决於是否變成現實,如果不能,我們就說它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第二種夢,它的內容與實際無關,因而不能用是否變成了現實來衡量它的價值。譬如說,陶淵明夢見桃花源,魯迅夢見好的故事,但丁夢見天堂,或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夢見一片美麗的風景。這種夢不能實現也不需要實現,它的價值在其自身,做這樣的夢本身就是享受,而記載了這類夢的《桃花源記》、《好的故事》、《神麯》本身便成了人類的精神財富。
  我把第一種夢稱做物質的夢,把第二種夢稱做精神的夢。不能說做第一種夢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個人衹做物質的夢,從不做精神的夢,說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個人類衹夢見黃金而從不夢見天堂,則即使夢想成真,也衹是生活在鋪滿金子的地獄裏而已。
  64,卵石和頑石
  一個女中學生給我寫信,說到現在的教育制度固定了一種生存法則,使另一種生存方式難於存在了。接下來,讓我抄錄她的原話吧:"卵石和頑石原先想去的是不同的地方,可通道衹有一條,到最後頑石也莫名其妙到了卵石想去的地方,失去了自我,那它的掙紮到那時又有何意義呢?"
  唉,這塊可愛的小頑石,她自己也不知道她說得多麽精彩!我應該怎樣安慰她或者鼓勵她呢?
  我衹好對她說:看一看賈寶玉這塊頑石吧,賈政要他沿着科舉製的通道去卵石們想去的地方,他不是並沒有去嗎?是真頑石,圓柱形通道也奈何不得它。結局也許是悲劇,但也不一定,因為時代畢竟不同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精神生活第2節:靈魂是什麽第3節:信仰和道德第4節:精神創造
第5節:愛國的尺子第6節:哲學第7節:人生的心靈第8節:宏觀視野
第9節:文化和學術第10節:謙虛和驕傲第11節:智性的快樂第12節:關註靈魂
第13節:寫作之路第14節:寫作第15節:一種自信第16節:生命變成真理
第17節:讀書第18節:讀永恆的書第19節:超越民主第20節:個人態度
第21節:思絮第22節:對人生負責第23節:擁有“自我”第24節:成為自己的朋友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