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才华横溢的薄命君王:李煜传   》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9)      田居俭 Tian Jujian

  从嘉酷爱书画,又精鉴赏,更喜收藏。对历代丹青墨宝,特别是钟繇、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不惜重金悬赏,多方寻觅。紕紣矠他曾令翰林学士徐铉,将内府所藏的历代书法名家墨迹编次摹勒精拓,并命名为《升元法帖》。据说此帖比后世称为历代法帖之祖的宋初《淳化阁法帖》为时尚早,惜今不传。对于其他所得书画,从嘉则亲自以歌诗杂言题跋,以朱红印泥加盖“内殿图书”、“内合同印”、“建业文房之宝”、“内司文印”、“集贤殿书院印”等篆文印章(惟独加盖金印“集贤院御书印”时用墨)。然后命有司以特制的大回鸾、小回鸾、云鹤练、鹊黑锦等上等丝织品装裱,用黄经纸签帖,最后交后宫保仪黄氏统一保管。紕紤矠宋人邵博曾得南唐建业文房藏书《阁中集》,见该书第九十一卷《画目》载,内收上品九十九种,中品三十三种,下品一百三十九种,其中有贵重名画《江乡春夏景山水》、《山行摘瓜图》、《明皇游猎图》、《奚人习马图》、《蕃王放簇帐》、《卢思道朔方行》、《月令风俗图》、《杨妃使雪衣女乱双陆图》、《猫》等。紕紥矠仅此一斑,可见从嘉收藏之富,亦可想见其当初派人四出求索之不易。难怪他在求得梁元帝撰写的《金楼子》一书后,曾百感交集地书写了《题<金楼子)并序》:
  梁孝元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后西魏破江陵,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诗以慨之曰: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是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然而,从嘉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他在诗中虽然指责博览群书、著作等身的南朝梁元帝萧绎紖紛矠,不该在西魏官兵攻陷都城江陵(今湖北武昌)时传旨纵火焚书,毁灭斯文;但在北宋官兵攻破金陵城廓之后,他竟是当局者迷,步梁元帝的后尘,命保仪黄氏将内府所藏书画图籍付之一炬,尽管焚余尚存六万多卷,业已造成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紖紜矠这种千古大错,必然要受到历史的惩罚。后人提起此事,无不对他进行谴责。
  精擅翰墨的从嘉,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此,他特别重视收藏和改制被历代书画大师奉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对于有“天下之冠”美称的南唐特产李廷墨、澄心堂纸和龙尾砚尤为热心。紖紝矠不论是舞文弄墨的青年学子时代,还是位居九五之尊的帝王时代,都是如此。自然,这与李的耳濡目染有关。早在中主执政之时,南唐就于饶州(治鄱阳,今江西波阳)、歙州(治歙县,今安徽歙县)、扬州三地设置专官,督办墨务、砚务和纸务。紖紞矠从嘉即位后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扬光大,锦上添花,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用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历代帝王都不能望其项背。
  宣州笔匠诸葛高,是南唐的制笔高手。其族人诸葛元、诸葛方、诸葛丰等,也都是制笔能手。诸葛氏家族制笔有术,技艺精湛,尖、齐、圆、健四大特点尤为突出。他们制造的笔,笔锋尖锐、整齐,笔腰浑园饱满,笔头不散锋,不脱毫,经久耐用。从嘉的妻子娥皇生前专用诸葛笔,特命名为“点青螺”。紖紟矠从嘉弟从谦亦用诸葛笔,每枝酬价十金,甲于当时,号为“翘轩宝帚。”紖紡矠据说,宣城特产的诸葛笔,笔头是用鼠须制成的,故又有鼠须笔之称。直到北宋,鼠须笔还颇受青睐。苏轼在《东坡题跋》中写道,他撰《宝月塔铭》,用的就是“一代之选”的鼠须笔。梅尧臣是宣城人,他将家乡这种名笔馈赠文友欧阳修,欧阳修得笔后与京城笔工制造的毛笔比较,挥毫写下了题为《圣俞惠宣州笔戏书》评议高下: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乃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笔,耐久仍可乞。
  “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李廷墨是南唐一宝。这种久不褪色的书画墨,因其研制人为墨工李廷而得名。廷原姓奚,祖籍易水(今河北易县),父辈以制墨为业。唐末,中原大乱,民不聊生。廷全家为了躲避兵灾战祸,随其父奚超背井离乡,从北方制墨中心易州辗转南下,过黄河,渡长江,最后落脚在新安江畔的徽州(治今安徽歙县)城里。奚超见黄山一带盛产优质美松,适宜烧烟制墨,便带领二子廷、廷宽重操旧业,改进制墨技法、造型和题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目录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2)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3)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4)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5)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6)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7)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8)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9)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0)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1)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2)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3)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4)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1)第二章花月正春风(2)第二章花月正春风(3)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4)第二章花月正春风(5)第二章花月正春风(6)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