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花間一壺酒   》 第27節:伯樂的好學生      李零 Li Ling

  我想,韓非子的話最合適。他說,伯樂相馬,是讓他最討厭的學生去相千裏馬,而讓他最喜歡的學生去相拉車的馬。道理是什麽呢?因為千裏馬是千載難逢,指望它是耽誤事。
  而拉車的馬,每天都在賣,大傢更需要(《韓非子·說林下》)。這話和當代精神很合拍(當代思想在骨子裏是法傢思想)。因為你想,如果花天價,買天馬,那筆錢是足夠買一大批拉車的馬,買驢更多。
  如今校園裏流行一句話,叫"千裏馬的價錢買了一批驢"。按韓非子的說法,這纔叫"伯樂的好學生",而且可以估計的是,"好學生"的"好學生",準比老師會買驢。
  2000年2月26日(馬年元宵)寫於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附錄】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91;草飲水,翹足而陸(踛),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峨)臺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烙)之,連之以羈馽(縶),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饑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筴(策)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磨),怒則分背相踶,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闉扼、鷙曼、詭銜、竊轡。故馬之知而態至盜者,伯樂之罪也。(《莊子·馬蹄》)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絶塵弭轍。臣之子皆下纔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菜者,有九方臯,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說(悅),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臯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麤,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臯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列子·說符》,又見《呂氏春秋·觀表》、《淮南子·道應》,文略不同,"臯"作"堙")
  伯樂教其所憎者相千裏之為,教其所愛者相馭馬。千裏之馬時一,其利緩;馭馬日售,其利急。此《周書》所謂"下言而上用者,惑也"。(《韓非子·說林下》)
  【附記】
  原文曾在《文匯報》2002年3月12日第12版刊出,題目被編者改成《千裏馬的價錢買了一批驢》,後面的原文也被刪掉,現在恢復本來面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說校園政治第2節:給不合理制度"火上澆油"第3節:"博導"是國際醜聞
第4節:給少數人"錦上添花"第5節:書不是白菜第6節:渾身都是寶
第7節:饑餓是最好的廚師第8節:"經典化"就是為擺脫危險第9節:學校不是養雞場
第10節:校園目睹之怪現狀第11節:放下筷子駡娘第12節:大人有錢你有命
第13節:清官上面有皇帝第14節:發展不是沒頭蒼蠅第15節:犧牲大傢的學術生命
第16節:不說人話專說鬼話第17節:沒有學問,光點鈔票第18節:大國不學外語
第19節:"愚兵投險"的禦兵之術第20節:知恥近乎勇第21節:改革就會有犧牲
第22節:用不着妄自菲薄第23節:要講兼容並包第24節:馬年說伯樂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