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Laughing   》 第26节:演说的四项高级要求(13)      He Zhuang

  好在维克多并不是一个完全失掉自尊心的人,女伯爵的话深深刺痛了他,他回家之后在心里反反复复回味女伯爵的话,并开始反省自己从前的生活方式是不是真的有价值、有尊严。很快他就得出了答案:从前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种空洞无聊的生活,根本就谈不上什么价值!
  这个时候,维克多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他要发奋图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能够被人尊敬的人。而这个时候他又明确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不适合他学习,也不适合他改过自新。因为这种安逸的生活对他来说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且他那些朋友对他也没有好的熏陶,只有坏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总跟这些人混在一块自己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于是他决定离家出走。他给父母留下了一封信,没说要去哪里,只说自己要离开瑟堡市,到外边去闯一闯,让父母不用惦记他,更不要去找他。然后维克多就离开家乡,孤身一人来到了里昂,并进入里昂大学学习。当然他读里昂大学也是费了一番周折的,虽然在法国上大学不需要入学考试,但他的基础实在太差了,小学中学都没学好,怎么读大学?幸亏里昂大学有一位叫波韦尔的老师很同情他的遭遇,于是帮助他补习功课。在波韦尔老师的帮助下,也通过维克多自己的努力,他用了两年时间把自己以前落下的功课补上了。后来里昂大学有机化学权威巴比尔教授又收他作学生,维克多开始在化学领域探索。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学习,1901年,维克多发明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同年他被授予博士学位。1912年,维克多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中间还有一段插曲,就是当他知道自己即将被授予诺贝尔奖的消息之后,他建议颁奖机构瑞典皇家科学院把这一奖项授予他的老师巴比尔教授,因为是巴比尔教授和他一起完成格氏试剂的研究的,而且也是巴比尔教授培养造就了他。不过瑞典皇家科学院还是把奖项授予了维克多,因为维克多在研究过程中是起主要作用的。这充分说明维克多不但已经成为了一个才华横溢、硕果累累的学者,也成为了一个胸襟宽广、品德高尚的人。这时的维克多已经名满天下。
  有一天,维克多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信上只有一句话:“亲爱的维克多,我永远敬爱你!”信的落款就是20年前曾经羞辱过他的那位波多丽伯爵!
  那么为什么女伯爵无意中的一句话就改变了他的一生呢?是心灵的触动!我想波多丽伯爵对他的这种触动是很复杂的。首先是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人都是要面子的,中国人要面子,法国人也要面子,他要争一口气,他希望有一天能找回这个面子;也很可能是波多丽伯爵的优雅和智慧使维克多真地爱上了她,而他知道要想让女伯爵也爱上他,靠他现在的家世和财富是不可能的,炫耀自己的这些东西只会让女伯爵更看不起他,他必须要作出一番事业。虽然后来他们两个并没有结婚,但是波多丽伯爵信上的那句话对维克多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个故事还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感性的力量远比理性的力量强大。维克多在认识波多丽伯爵之前,他的父母也想给他良好的教育,希望他成为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对他的教育是很严格的。但是他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学习也学不进去,老师父母都拿他没办法。或许维克多在见到波多丽伯爵之前也不见得就一直不明白应该努力学习好好做人,只不过他有惰性,人人都有惰性,他知道应该发奋图强,但他也知道发奋图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何况现实的生活又这么优越,他没有一种力量去克服自己的惰性,去纠正自己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所以他就一直放纵自己。而当他被波多丽醍醐灌顶时,从内心生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为他克服了现实中的一切阻碍,使他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作出了义无反顾的选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开场白(1)第2节:开场白(2)第3节:开场白(3)
第4节:演说的四项基本要求(1)第5节:演说的四项基本要求(2)第6节:演说的四项基本要求(3)
第7节:演说的四项基本要求(4)第8节:演说的四项基本要求(5)第9节:演说的四项基本要求(6)
第10节:演说的四项基本要求(7)第11节:演说的四项基本要求(8)第12节:演说的四项基本要求(9)
第13节:演说的四项基本要求(10)第14节:演说的四项高级要求(1)第15节:演说的四项高级要求(2)
第16节:演说的四项高级要求(3)第17节:演说的四项高级要求(4)第18节:演说的四项高级要求(5)
第19节:演说的四项高级要求(6)第20节:演说的四项高级要求(7)第21节:演说的四项高级要求(8)
第22节:演说的四项高级要求(9)第23节:演说的四项高级要求(10)第24节:演说的四项高级要求(11)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