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杂家 於丹閻崇年等名傢演講錄:發現你的心靈   》 第26節:素質教育與青少年網絡問題(1)      於丹 Yu Dan

  素質教育與青少年網絡問題
  謝謝大傢,很高興和朋友們交流。我在美國看春節晚會時,聽到張也演唱的《走進新時代》,這是一首寫得非常好也非常好聽的歌。每唱一次這首歌,我都有新的感受。現代化的城市給人一種街道十分寬闊、面目一新的感覺,但什麽叫做新時代呢?為什麽叫新時代?它新在哪裏?希望大傢踴躍參加今天的互動講座,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在美國,老師問孩子們:4加5等於多少?孩子們踴躍舉手,一個孩子站起來說:等於8。很多人笑了,老師說:笑什麽?他答得已經很接近了。老師對孩子的教學是引導式的,如果老師嚴厲地說:答錯了,等於9。這會傷害孩子的積極性。素質教育是引導孩子健康成長,而不是註重分數。我想問一問大傢:我們這個時代為什麽叫做新時代?它新在哪裏?
  聽衆:現代有網絡了。
  聽衆:除了新的信息,還有新的思想,我們接觸了更多的理念和觀點。
  陶宏開:我們這個時代之所以稱做新時代,因為它是信息時代。我們走進了信息時代,新就新在有了電腦和網絡,通過電腦和網絡我們增加了很多新的信息。說實話,青少年真的走進了新時代嗎?我們根據現實分析一下。
  小聽衆:上網可以玩遊戲,我玩過網絡遊戲,開始上網我主要就是玩遊戲,但現在不玩了,現在我上網給爸爸發E-mail。我們傢剛有電腦的時候沒有遊戲,上網之後就搜索一些小遊戲。
  陶宏開:你為什麽玩遊戲呢?
  小聽衆:玩遊戲不寂寞。
  陶宏開:玩電腦遊戲可以給你帶來朋友嗎?
  小聽衆:不可以。
  陶宏開:你在現實生活中有朋友嗎?
  小聽衆:在學校裏有朋友,但在傢裏總是一個人。
  陶宏開:你可以和父母做朋友嗎?
  小聽衆:No.
  陶宏開:父母可以成為你的朋友嗎?
  小聽衆:有可能。
  陶宏開:父母曾經成為你的朋友嗎?
  小聽衆:我爸爸媽媽和我的關係非常好。
  陶宏開:父母能做朋友嗎?
  小聽衆:有可能。
  陶宏開:你為此努力了嗎?
  小聽衆:No.
  在現實生活中找朋友最好,因為網絡中的朋友是虛擬的,你並不真的認識他們,他們可能會給你帶來失望、痛苦甚至傷害。希望大傢能通過網絡搜索信息,將網絡當成工具而不是玩具。我去美國之前在中國沒有接觸過電腦,1984年8月4日我到美國後發現,美國人都是通過電腦工作或學習,如果對電腦一無所知在美國是不可能立足的。我放下研究再做學生,主修電腦,因為要學電腦,我下定决心努力學習。越難的事越有價值,很多朋友遇到難事就放棄了,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越難的事對你的將來越有好處,有一句話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認為"吃得苦中苦,方為成功人"。到紐約我做過國際貿易、房地産,後來做素質教育。要與時俱進就得學習,但是現在中國人太愛玩了。我是2002年從美國退休回到中國的,我在美國生活的18年中沒有見過"網癮孩子",我從1993年開始在美國做素質教育,沒有孩子迷戀網絡遊戲。CNN是美國最有名的電視頻道,就像中央電視臺的新聞頻道,收視率很高,它曾經報道可以在網上打網球、高爾夫球,美國小朋友玩的網絡遊戲都是健康的。我在美國看到美國小朋友玩的一個遊戲,一個拍子有九個位子,通過腳踩,音樂從慢到快,根據節奏去踩,小朋友玩得滿頭大汗,兩衹手交叉做方向,肢體因此變得靈活。我在中國沒有看到過這種遊戲,中國孩子玩的網絡遊戲都是打打殺殺、色情暴力的。我在美國生活的18年從來沒有見過網吧,而中國遍地是網吧。我是美國公民,回到中國後每年我要回美國納稅。我今年回美國納稅時在美國看到了網吧,網吧是在唐人街,因為臺灣、香港寫繁體字,所以用簡體字書寫的網吧應當是大陸人把網吧"出口"到了美國。我第一次在美國看到網吧是2006年4月12日,裏面全是中國孩子,英文裏面沒有對照的"網吧"一詞,美國沒有純粹專業性的網吧。電腦網絡是美國發明的,別人在用電腦網絡去發展生産、發展科技,而我們呢,用最先進的科技毒害青少年,這到底是為什麽?8月4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會議,十多位領導包括信息産業部、文化部的人參加會議,有人嚮中央報告成就,說中國網絡發展很快,有12萬傢網吧,1.24億網民,他們調查過了嗎?這1.24億網民中有多少人是未成年的在校學生?有多少人在玩?難道網絡就是玩那些打打殺殺的遊戲嗎?這難道就是網絡發展的目的嗎?12萬網吧是功德還是錯誤?我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我所看到的是,網吧開到什麽地方,哪裏學風就會下降,青少年的犯罪率馬上上升,那裏的父母就會擔心、痛苦,那裏的家庭開始不和諧--孩子上網徹夜不歸。現在網絡犯罪成為阻礙構建和諧社會的最主要障礙,每年新升的犯罪率是兩位數的百分比,2005年全國犯罪總人數裏面80%是青少年,多麽可怕呀!過去犯罪都是成年人,現在犯罪80%是青少年,青少年犯罪中60%與網絡相關,網絡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第一位因素。報紙、電臺、電視臺都有相關報道,《環球時報》報道:"外國遊戲危害中國下一代。"還有很多報紙報道相關事例:為玩遊戲,8歲女孩猖狂賣廢品;為上網打遊戲賣書賣課本;鄭州一個11歲的孩子把收破爛的叫到傢裏,價值50萬元的新傢賣了2000元錢;湖北襄陽4個孩子去偷鋼筋,為了弄斷四五米長的鋼筋,將鋼筋放到鐵軌上想讓火車把鋼筋軋斷,第一根鋼筋被第一輛火車軋飛了,於是孩子們把鋼筋固定在鐵軌上,結果第二列火車輪被碾碎了,火車出軌;一個孩子在網上娶了30個老婆,這樣的孩子還會上學嗎?在網上不喜歡就可以換老婆,那麽他有家庭責任感嗎?男孩子打遊戲,女孩子網上聊天交友,很多罪犯利用這個特點販賣少女。重慶4個人的犯罪團夥上網勾引女孩去賣,共賣了29個女孩,最大的19歲,最小的13歲。女孩子不要幻想上網找白馬王子,那是找死;一個孩子的媽媽不給錢讓其上網,他把傢給燒着了;一個孩子沒錢上網,知道一樓有一個老太太孤身在傢,便夥同他人用被子蒙住老太太,在老太太傢中搜了13.4元去上網,但把老太太悶死了;有個孩子的父母不給錢,孩子用斧頭把父母砍倒了。網絡遊戲比父母還重要;一個14歲的初二年級的孩子在網上招聘殺手,把母親活活捅死;山東一個孩子,父親早逝,母親一個人把他拉扯大,母親賣大蒜的2200元錢是全年的收入,孩子將錢偷去上網,找到孩子時2200元錢衹剩下380元錢,看到母親很痛苦孩子回屋就喝藥自盡了。網吧導致孩子死亡的案例越來越多:太原一個17歲的孩子在網吧內猝死;父親怒殺沉迷網絡的孩子;1.86米的孩子經常打父母,捨不得花錢的父親給孩子買了8臺遊戲機,有一天孩子嚮父親要錢買遊戲機,父親說太晚了,兒子說:"明天不給錢,我就弄死你。"父親對傢對兒子産生絶望,他半夜起床去看兒子,進入他視綫的是兒子放在桌上的一把菜刀,父親拿起啞鈴砸嚮兒子,然後用刀肢解兒子,在妻子的幫助下棄屍;29歲的母親上網成癮,到黃梅縣城打工,迷戀上網絡遊戲和網上聊天,不做傢務不照顧孩子,丈夫和她吵架,她把6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按在水桶裏淹死,以報復她的丈夫。能嚮自己的親生子女下手,網絡遊戲使人失去了人性,真是不可思議!很多傢長以為孩子考上大學就好了,這是夢想。前幾天《東方時空》要做四五集"大學網癮"的紀錄片。現在規定"未成年人不許進網吧"。但網吧圍着大學開, 把大學給包圍了,北大門前網吧一條街,東北一傢大學外面有33傢網吧。80%的大學生迷戀上網,還有一部分因為早戀影響學習。清華、北大成批開除上網成癮的學生。幾個大學的教授和我說,200多個人的年級,衹有四五個人上課,現在大學的學風越來越糟糕。2002年5月15日我回國,我的母校華中師範大學要聘請我擔任華中師範大學的教授。我沒想到通過在大學的調查,2002年時大學上課的到課率是2/3左右,現在不到1/2,200多個人的年級衹有四五個人上課是什麽樣的到課率呀!上了大學後,沒有高考壓力了,因為已經成年,老師不會太嚴厲,住校後沒有父母管教,手中也有生活費了,大學生的犯罪率逐年上升。有些傢長以為孩子好好讀書就可以了。一個大學生,2002年考取武漢大學,因為玩遊戲一年後被退學;第二年又考取一所重點大學,一年後又因玩遊戲被退學;第三年他考取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樣因玩遊戲被退學;今年他又考上華中科技大學。一個學生因為上網幾度被退學,我們到底走進了什麽樣的新時代?我在人大講課時說得很清楚,我們要把中國建設成為經濟大國、文化大國、教育大國,我們沒有理由把中國建設成為遊戲大國。我希望我們的信息産業不要變成遊戲産業,有關部門把國傢的錢大量地批給遊戲産業,對網絡技術的開發投資很少,這到底是為什麽?為什麽有些領導喜歡把大量的錢投入到網絡遊戲?2006年7月12日《北京晚報》登載消息,稱將把遊戲人才作為國傢短缺人才,每年要培養55000名國際遊戲人才。這樣對嗎?很多孩子把遊戲當成理想、職業,父母無法說服孩子,孩子可以說要當職業玩傢賺錢。這要把中國以及中國網絡引嚮何處?為什麽有些人熱衷於發展網絡遊戲、發展網吧呢?是為了中國的進步嗎?是為了走進新時代嗎?還是為了什麽?分析一下,為什麽有些人把網絡引入到遊戲化而不是科技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發現你的心靈(1)第2節:發現你的心靈(2)第3節:發現你的心靈(3)
第4節:發現你的心靈(4)第5節:發現你的心靈(5)第6節:發現你的心靈(6)
第7節:發現你的心靈(7)第8節:發現你的心靈(8)第9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1)
第10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2)第11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3)第12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4)
第13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1)第14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2)第15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3)
第16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4)第17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5)第18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1)
第19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2)第20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3)第21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4)
第22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5)第23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6)第24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7)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