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风中的纸屑   》 第26节:哲学无国别      周国平 Zhou Guoping

  哲学是对人生的思考和体悟,文学则是对之的丰满而贴切的表达。
  8
  哲学无国别。
  9
  人生与道德、做人与处世、精神追求与社会关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要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伦理学无疑最具备此种资格。伦理学的内容应该拓宽,把人生哲学的基本原理也包括进去,不能只局限于道德学说。
  10
  我认为,以哲学为生活方式的人有以下主要特点:一,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和人生;二,除了理性的权威,不承认任何权威;三,关注思想本身而非其实用性,能够从思想本身获得最大的快乐;四,与社会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五,为了精神的自由而安于简朴的物质生活。
  11
  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是一个伟大的提问者,他的问题--
  一,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性追问,既属于人类,是人类永恒的问题,又完全属于他自己,是他灵魂中的问题。
  二,也是他的时代的精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因而他的提问会对时代发生巨大影响。
  三,他的提问和寻求答案的方式改变了哲学史上的旧思路,启示了新思路,使他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2
  如果有一种东西,始则充当权力的奴仆,继而沦为金钱的乞丐,我们便可断定它不是哲学。
  哲学当然是高贵的。它的高贵还表现在这一点上:它决没有做众学科之王这样的世俗野心。
  其实,贵为王公,一旦丧权失势,也完全可能沦落为奴仆或乞丐。
  13
  哲学家这个称号可以用在三种人身上。第一种是那种创建了新体系﹑改变了哲学史的哲学天才。第二种是以哲学为职业的人,在哲学这门学科内从事学术研究,做一些知识性的整理和解释工作。第三种是所谓爱智慧者,也就是把哲学当作一种精神生活方式,执著地思考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这样的哲学家分散在各行各业之中,与职业无关。
  14
  被本体论问题纠缠的人是疯子,被方法论问题纠缠的人是呆子,哲学家无非是这两种人。
  15
  有两类哲学家,一类努力于使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另一类努力于使简单的事物变得复杂。
  16
  同行相遇,常听见问:"最近搞什么?"我的回答是:"什么也不搞。"于是问者立即面露不信任的表情,仿佛我是瞒着他们,要趁其不备搞出一点名堂,占个大便宜似的。
  唉,这些搞哲学的,就是他们把哲学搞糟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第1节:享受生命本身第2节:和命运结伴而行第3节:困惑与觉悟第4节:亲近自然
第5节:爱与孤独第6节:幸福和苦难第7节:寻常的苦难第8节:人得救靠本能
第9节:人类的命运第10节:自我和他人第11节:爱情的容量第12节:性爱哲学
第13节:性爱伦理学第14节:性爱心理学第15节:性爱美学第16节:两性之间
第17节:婚姻与爱情第18节:亲子之爱第19节:比成功更宝贵第20节:灵魂和肉体
第21节:坚守精神的家园第22节:理想主义第23节:心灵也是一种现实第24节:信仰和宗教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