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26節:四、瀟灑東坡(2)      康震 Kang Zhen

  蘇軾帶領傢人在東坡開墾荒地,播種大麥,第二年,就收穫了二千多斤。我們知道,現在大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飼料,二是釀啤酒,但在當時這卻成為蘇軾一傢人的口糧。大麥飯有個特點,口感滑滑的、粘粘的,挺筋道,有嚼頭兒,吃起來嘖嘖有聲。幾個兒子邊吃邊說:"父親,這個大麥飯吃起來像是在咬跳蚤啊!"不過大麥飯吃多了不好消化,而且酸不溜丟的。蘇軾於是改革大麥飯,將黃色的大麥與紅豆摻在一起,口味獨特,蘇夫人笑着說:"這是真正的二紅飯!"(事載蘇軾《二紅飯》)莊稼要是歉收,飯就不夠吃,怎麽辦?勒緊褲腰帶!有人會說,這算什麽瀟灑,一個文人混成這樣,太丟臉了!但蘇軾並不這麽看,他專門寫了一篇《節飲食說》,貼在墻壁上,作為養生補氣的座右銘。全文如下:
  東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有召我者,預以此告之。主人不從而過是,乃止。一曰安分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
  意思是:東坡居士從今往後,早晚吃飯不過一杯酒、一塊肉。如果有尊貴的客人來訪,即便擺下豐盛的酒宴,也衹是三杯酒、三塊肉,衹可減少不可增加。如果有人請客,我就事先嚮他通報自己吃飯的原則。如果主人不聽從非要超過這個界限,就幹脆不去赴宴。為什麽這樣做?蘇軾回答:一來安分養福氣,二來寬胃養神氣,三來省錢養財氣。
  餓肚子當然很難過,也很沒面子,但是蘇軾並不覺得,反而堂堂正正地講了三條大道理,這不是面對睏難、超越睏難的瀟灑是什麽?當然,闢𠔌節食本來也是道傢養生的重要手段,但畢竟闢𠔌是積極主動的節食,而挨餓是被動的節食,能夠將這二者故意混淆並賦予崇高目的的,大概衹有蘇東坡了!
  苦中作樂 亦是瀟灑
  當然,真正的瀟灑並不僅僅是寫寫文章、動動嘴皮子,關鍵還在於親身實踐,在實踐中表現出瀟灑的風采、瀟灑的內涵。黃州的飲食、生活條件都比較睏難,但是再難也難不倒蘇軾這個瀟灑的美食傢,他總能在惡劣的環境中創造享受美食的機會。正是在黃州,他發明了著名的東坡肉,有頌文為證,頌文曰:
  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傢君莫管。(《豬肉頌》)
  翻譯成白話小兒歌就是:洗淨大鍋少放水,文火慢燉莫張嘴。火候到了揭鍋蓋,肉味真香好可愛!黃州豬肉真便宜,價錢好比黃泥土。有錢人傢不肯吃,窮人傢裏不會煮。早上起來吃兩碗,飽我肚子你別管!
  第二道菜叫做東坡羹,也有頌文為證,頌文曰:
  東坡羹,蓋東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蘆菔,若薺,皆揉洗數過,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許塗釜緣及瓷碗,下菜湯中,入生米為糝及少生薑,以油碗覆之,不得觸,觸則生油氣,至熟不除。(《東坡羹頌》)
  翻譯成白話菜譜是:第一步,將大白菜、大頭菜、大蘿蔔、野薺菜反復揉洗幹淨,意在除去菜蔬中的苦汁兒;第二步,在大鍋四壁、大瓷碗上塗抹生油;第三步,將切碎的白菜、蘿蔔、薺菜及少許生薑放入鍋中煮菜羹,用油碗覆蓋但不觸碰菜羹,否則會有生油味;第四步,將盛滿米的蒸屜放在鍋上,等到菜完全煮熟後再蓋上屜蓋。煮東坡羹的訣竅在於:菜羹煮沸時必然上溢,但因鍋四壁塗有生油,又有油碗覆蓋,因此不會溢上蒸屜。但是蒸氣上達蒸屜,米飯也就煮熟了。這樣一來,鍋中的菜羹以及蒸屜中的米飯都一次加工而成,方便實惠,價廉飯美,有點兒類似於現在的快餐"蓋澆飯",做到菜飯合一,簡便易食,蘇軾曾將它介紹給一些道士、和尚朋友,很受歡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第2節:一、少年成名(1)第3節:一、少年成名(2)第4節:一、少年成名(3)
第5節:一、少年成名(4)第6節:一、少年成名(5)第7節:一、少年成名(6)第8節:二、步入仕途(1)
第9節:二、步入仕途(2)第10節:二、步入仕途(3)第11節:二、步入仕途(4)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第14節:二、步入仕途(7)第15節:二、步入仕途(8)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第18節:三、大難臨頭(1)第19節:三、大難臨頭(2)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第22節:三、大難臨頭(5)第23節:三、大難臨頭(6)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