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 》 地震應急救援知識:地震安全手册 》
第26節:第七章 地震次生災害的防範(4)
佚名 Yi Ming
2. 中期預報後對策
中期預報的地震危險區內應進行滑坡、泥石流的調查勘測,圈定危險區,製定防治規劃,對一些重要的危險區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1)進行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險性調查,製定防治規劃。應對預報區進行一次普遍的地質調查,圈定滑坡、泥石流可能發生的危險區段,並對未來發震時滑坡、泥石流的規模、大小進行預測。對重點的、可能的滑坡、泥石流進行係統的測量,製定防治和震後應急救災的規劃。
(2)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工程治理:中期預報後,應根據滑坡調查的情況,對重要建築:如水庫堤壩、人口密集的村鎮、交通幹綫及樞紐等附近的具有滑坡、泥石流潛在危險性的區段進行工程治理。
地震滑坡的工程治理:分為減滑工程和抗滑工程兩類。減滑工
程的目的在於改變滑坡的地形、土質、地下水等狀態,就是改變其自然條件,而使滑坡運動停止或緩和;抗滑工程則在於利用抗滑的工程建築來阻擋全部或部分滑坡,減輕或免於地震滑坡災害。其主要措施為:
● 排除地表水。雨水、泉水、池沼、水庫、渠道的滲透,可使滑坡激化,所以必須防止水的滲透。
防滲處理是對邊坡的坡頂及坡面進行被覆處理。在透水性強的地段,應對已發生的裂縫,用黏土或水泥漿填充,並用薄膜覆蓋;在透水性弱的地段,對重要部位也應采取防滲處理。
水溝排水工程是把滑坡區內的雨水迅速地匯集,排除到滑坡區外的方法。水溝分集水溝和排水溝兩類。集水溝是以溝渠為主,橫貫斜坡,匯集雨水和地表水;排水溝為將匯集的水排出滑坡區。排水溝應采用較陡的坡度,保證排水要求,每20~30米設計一個聯結點,在鬆軟的地層中采用固定排水管綫 ;排水溝的末端要置墻。
● 排除地下水。按地下水埋藏深淺采用不同的方法。對於地表以下3米的淺層地下水,可采用暗溝和明溝結合排水。暗溝也分集水暗溝和排水暗溝。一般每20~30米設計一個集水池或檢查井。對於3米以下地下水,采用鑽孔排水。3~5米的地下水采用水平鑽孔排水,5米以下的地下水采用斜孔排水。孔徑一般采用60毫米的鑽頭為宜。可同時布設2~3層鑽孔,不僅排除深層水,也可以排除淺層水。地下水從其他區域沿着含水層或其他通道大量流入滑坡區時,應在滑坡區外設置地下水截水墻,將流入滑坡區的地下水予以截斷,並用鑽孔誘導排出地表。這種方法選擇位置要適當,否則會導致滑坡的加劇。
● 削方減重法。主要用於小型滑坡。在掌握滑坡的規模,滑坡面的分佈及地震時可能滑動的情況後,削去滑坡後部的土體,前沿衹能填土夯實。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北京晚報 譯言網 地震出版社 |
|
|
第1節:前言 | 第2節:第一章 地震安全逃生手册(1) | 第3節:第一章 地震安全逃生手册(2) | 第4節:第一章 地震安全逃生手册(3) | 第5節:第一章 地震安全逃生手册(4) | 第6節:第二章 國外傢用應急裝備 | 第7節:第三章 災後搜救(1) | 第8節:第三章 災後搜救(2) | 第9節:第三章 災後搜救(3) | 第10節:第三章 災後搜救(4) | 第11節:第四章 災後衛生防疫指南 | 第12節:第五章 災難心理幹預(1) | 第13節:第五章 災難心理幹預(2) | 第14節:第五章 災難心理幹預(3) | 第15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1) | 第16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2) | 第17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3) | 第18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4) | 第19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5) | 第20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6) | 第21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7) | 第22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8) | 第23節:第七章 地震次生災害的防範(1) | 第24節:第七章 地震次生災害的防範(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