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讀論語心得全集 》
第26節:論語心得(26)
劉廣宇 Liu Anyu
魏太傅李延實,是孝莊帝的舅舅。永安年間,他官拜青州刺史。要去上任的時候去和皇帝告別,皇帝對他說道:“‘懷磚’的習俗,社會上號稱是難治的病,舅父應該認真想想,對得起朝廷的委任。”李延實回答說:“為臣的歲數已經迫近晚年,精力如同早晨的露水,離人間漸漸遠了,一天天接近墳墓。為臣早已請求退休,陛下卻念及甥舅之情,寵幸到老臣,讓我這個夜間走路的殘疾人管理廣阔的土地。老臣遵奉英明的敕令,不敢失誤墮落。”當時黃門侍郎在皇帝身邊,不明白“懷磚”的意思,私下問捨人溫子升。溫子升說:“我聽說皇帝的哥哥彭城王做青州刺史,聽跟着他一塊到青州的賓客說,齊地的百姓,風俗淺薄,高談空論,專講名利。太守剛入境時,百姓都懷揣磚塊磕頭,用來贊美太守的心意。等到他被下任取代而回傢的時候,百姓又用這些磚打他。這是說人心的嚮背比翻轉手掌還快。所以京城裏民謠說:‘獄中無係囚,捨內無青州。假令傢道惡,腸中不懷愁。’‘懷磚’的含義就是從這兒産生的。”
俗話說,群衆的心裏有一桿秤,對於為政者的得失,民衆看得清清楚楚,懷磚以迎,表明了民衆的期望,擲磚相送,則是民衆對政務的直率評判。從懷磚到擲磚,不過是一字之差,卻表明了民衆對處理政務的人天差地遠的兩極評判,所以明智的人在處理政務之事,從來不敢掉以輕心。
歷史上明智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責人不如修身,己身不正,何以正人。這個道理再也簡單不過的了,但是責人容易,修身難,所以有時候昏透了頭的昏君,在小人的諛奉面前偶爾也會爆發出靈智的火花,讓這沉悶的歷史變得有趣起來。
明憲宗朱見深專講“房中術”,搜羅淫僧妖道,各賜官號,如僧繼曉,擅長“秘術”,受封“通玄翊教廣善國師”。上有好者,下更甚焉,他的宰相萬安也精研此道,收集各種房中術,密封一小箱,進呈朱見深。朱見深見大臣太不成體統,這纔遣一個太監去問他道:“這是大臣該做的事麽?”
大臣不像大臣,那是因為皇帝不像皇帝。
所以,如果管理政務的對老百姓不滿意,那麽,可以確信,百姓對這位管理政務者的評價,也不會好到哪裏去。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社會風氣的好壞,責任同樣是在管理政務者的身上。凡為政者,不可不察。
第四章 經商之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我們今天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什麽“道”?合法之道。說到底,也就是仁義之道——仁道。
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礎,生活的原則。所以,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無論是倉促之間還是顛沛流離之時,都絶不能違背這個基礎和原則。用孟子的話來說,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當然,這裏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則。對於那些“跟着感覺走”,甚至“過把癮就死”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了。面對激烈的競爭,弱肉強食,爾虞我詐,衹要能達到目的,不擇一切手段,還有什麽仁道的原則可遵循呢?如果說有,那也是“盜亦有道”的原則——目的就是一切。
這已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選擇問題了。
任何人都不甘願過貧窮睏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否則寧守清貧也不去享受富貴。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因此,當面對眼前的誘惑時,一定要堅持仁道的原則,否則衹能陷入無法掙脫的圈套。
楊震,字伯起,東漢弘農郡華陰縣人。弘農楊氏是漢代的名門世傢。楊震客居他鄉20多年,靠教書得來的微薄收入奉養老母。州郡聞其名,屢召不出,直到50歲時,在朋友們的勸說下,他纔應聘到州裏任職。將軍鄧騭久聞楊震賢能之名,舉為茂纔(秀纔),先後擔任過荊州刺史、東萊太守、涿郡太守等職務,為官以廉能著稱。
安帝元初四年(117年),楊震被調到朝廷任太僕,轉任太常。他因舉賢楊倫等一批賢能之士為博士官,扭轉了選舉不實的局面,因而受到朝野的贊揚。永寧元年(120年),他晉升為司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論語心得(1) | 第2節:論語心得(2) | 第3節:論語心得(3) | 第4節:論語心得(4) | 第5節:論語心得(5) | 第6節:論語心得(6) | 第7節:論語心得(7) | 第8節:論語心得(8) | 第9節:論語心得(9) | 第10節:論語心得(10) | 第11節:論語心得(11) | 第12節:論語心得(12) | 第13節:論語心得(13) | 第14節:論語心得(14) | 第15節:論語心得(15) | 第16節:論語心得(16) | 第17節:論語心得(17) | 第18節:論語心得(18) | 第19節:論語心得(19) | 第20節:論語心得(20) | 第21節:論語心得(21) | 第22節:論語心得(22) | 第23節:論語心得(23) | 第24節:論語心得(2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