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放虎歸山   》 第26節:傳統為什麽這樣紅(3)      李零 Li Ling

  古董,很多本來也是普通玩意兒,日用的東西,傢傢都有。毀的毀,棄的棄,最後剩下來, 全是寶貝。保古和西化,如影隨形。西化的破壞,反而擡高了古董的身價。
  文物,擺進博物館的展櫃,都是稀罕玩意兒,無所謂精華糟粕。糟粕精華,衹有進入現代生 活的東西,還在使用的東西,纔有這類問題。我們把古董擺進展櫃,但不必把自個兒也擺進 去。
  四、國學是國將不國之學
  前一陣兒,國學網選國學大師。尹小林問我,哪些人算國學大師。我跟他說,舉國若狂談國 學,大師不大師,暫且擱一邊兒,咱們先得問一下,什麽叫國學?
  國學是個混亂概念。
  什麽叫國學?研究中國的學問就叫國學嗎?不是。第一,沒有西學,無所謂國學,國學是對 西學而言,鄭玄不是國學家,戴震也不是。第二,人傢外國有漢學,同樣研究中國。比如20 世紀上半葉,法國漢學很牛。漢學不能叫國學。他們從周邊國傢講中國邊疆,從中國邊疆講 中國內陸,比世界眼光誰大,比精通語言誰多,我們的大師(如陳寅恪),毫無優勢可言。 當時,五大發現,全和外國人有染,真讓國人氣短。陳寅恪、傅斯年,他們到外國幹什麽? 就是出去偷藝。他們心裏,全都憋着口氣:人傢看不起,暫時不說話,三十年後,再與他們 爭勝。
  我的看法,國學雖刻意區別於西學,但實質上是"國將不國之學"。它跟西學爭勝,越爭氣 越短。新學,就連國學家也學,即使最最保守者也學--明着不學偷着學。大傢要找原汁原 味,幾乎沒有,其實都是不中不西之學,不新不舊之學。所謂大師也很簡單,全是推倒重來 ,白手起傢,創建各門新學術的人。
  現在,一般人的印象,讀古書就是國學。比如章太炎、黃侃,楊樹達、餘嘉錫,還有錢穆, 這樣的人才算國學大師。如果這纔叫國學大師,很多人都不能算,國學的陣容很可憐。
  我的意見,近代學術,有些太新,不算國學,最好歸入西學;有些太舊,也不算,最好歸入 清代學術。比如考古學(archaeology),就是地地道道的外國學問,絶不是宋人講的考古 學;還有歷史比較語言學(philology),也是地地道道的外國學問,絶不是清代的小學和 考據學。李濟、夏鼐,不算國學家;李方桂、趙元任,也不算國學家。
  大傢說的國學,很多都是不新不舊之學,什麽算,什麽不算?標準很難定。如所謂羅(振玉 )、王(國維)之學,材料是五大發現,全是新材料,他們和法國、日本的學者有不少交流 ,眼界也很新,這種學問,大傢叫國學。但中國邊疆史地的研究算不算,好像不算(地理係 ,現在歸理科)。中國哲學史的研究算不算,讓哲學係一講,當然算,特別是近代尊孔的名 人,更是絶對沒跑,肯定都是國學大師,就連釋道二藏也算是國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新版序言(1)第2節:新版序言(2)第3節:放虎歸山(代序)(1)
第4節:放虎歸山(代序)(2)第5節:漢姦發生學(1)第6節:漢姦發生學(2)
第7節:漢姦發生學(3)第8節:漢姦發生學(4)第9節:漢姦發生學(5)
第10節:漢姦發生學(6)第11節:漢姦發生學(7)第12節:紙上談兵--裝孫子(1)
第13節:紙上談兵--裝孫子(2)第14節:紙上談兵--裝孫子(3)第15節:紙上談兵--裝孫子(4)
第16節:紙上談兵--裝孫子(5)第17節:紙上談兵--裝孫子(6)第18節: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1)
第19節: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2)第20節: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3)第21節: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4)
第22節:萬歲考(1)第23節:萬歲考(2)第24節:傳統為什麽這樣紅(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