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習禪錄影 》
第五天
南懷瑾 Na Huaijin
第五天--農歷正月初六
禪宗又名般若宗,也叫達摩宗。禪那就是禪定,三藏十二部經典,離不開思維修,也就是禪定。大乘六度是禪定成功才能得智慧般若;小乘也是戒定為基才能得慧。因為習定以後,氣機才能發動,才能得定。古來祖師機鋒轉語中,很多講的氣脈,你不經驗過,就不會懂。身心的修法,各宗派雖然不同,但都是講的這個。而個人業力不同,知見不同,知識不同,身體不同,所以現象也就不同。
如何修?久坐必有禪。真正佛法並不衹是“坐”,可是你們這些知識分子,要把過去一些世間知見,一切佛法道理都丟掉,硬是要“久坐”,才能有所成就。佛法要能抵得住最大的病痛窮苦,而一切知見,沒有真功夫都抵擋不住最苦的磨難。
朋友之道,在規過勸善,在這個打七時間,我都是真心奉勸。我不輕易印證人,如果輕易許人,便會害了別人,自己也犯了大妄語戒。真正發了道心,為自己也好,為了生死也好,為救世也好,要好好發心,好好用功,此事非將相之所能為,將相能徵服天下人,而不能徵服自己這個心念。非大丈夫、非真英雄是對付不了這個心念的。各位呀!發個勇猛精進心吧!
古德說:“味到真時唯是淡”,修行亦復如是。“天嚮一中分造化,道於心上起經綸。”註意這個“一”字和“心”字。修道者,修此心也。修行深入後,起用,就可以神通變化。見道而不能起用,那還不是你的,一定要哄他,不離開他,久而久之,就可以起用了。
禪宗自達摩祖師以來,都主張平實。到六祖講用功,講境界,也非常平實。六祖以後的祖師們,怕修行人執著用功的境界,所以不講這些,而詩偈大行。到唐末宋初以後,便以奇特(奇言妙語)為高,以四句八句為主,大傢都在猜謎了。
“寧可將身下地獄,不把佛法送人情。”黃、楊、魯三居士近乎初禪定境,進一步可以得小果。會不會掉呢?功用境界非究竟法,當然怕掉了,但是也離不開功用境界。一般人以為打坐就是禪,其實是大錯。我們也不是學禪,衹是要立志學佛。立此大志,不達目的不止,要發大心,好好地坐一枝香。
外道打坐,有的也可以一坐幾個鐘頭。但是那和見道以後的一坐幾個鐘頭不同。外道的打坐是練出來的,與這個不同。昨天晚上有一位居士很像見道。但是據我看來並不是,衹是似是而非,可是離見道也不遠了。所以楊管老問我,那位是不是見道,我說不是見道。我絶不亂蓋鼕瓜印子的,出世間法絶不可以亂送人情的,如果我亂許可他。他自己明白,他知道我說的不對,豈不是騙了他?他不會受騙的,那麽我這個金字招牌可就倒下來了。世間法有時可以送送人情,般若心印,不會亂送的。
昨天講到見道之事,達摩祖師有兩個路子,一個是理上入,行持功力沒有到,容易退失。從他悟理,非是傢珍。靠別人,穩不住。古人又說:“悟後起修”,也就是見道以後再加上行持。第二個是行上入,楊管老居士是行上入。如何謂之入呢?身心證驗。道傢的與密宗的都對(身上用功),也都不對。了無一物可得,一片光明,就是佛的路子。楊管老兩次現前,但所見的理不深入,功夫還會丟掉。行上入的有好處。但是要精研教理,補其不足。蕭先生昨天衹是理上入,不是渾身滾進來。
近幾年來,有許多人得少為足,狂傲得不得了,不求更上一層樓。又有人以為我有密法不肯傳人,或偷、或抄,不光明,不是學佛學道。你不至誠懇切地問我,我衹好不講;你不懂就要問,有什麽可以害羞的?肯真心問的,我就講,我豈是有所偏愛呢?
平靜的時候,妄念提都提不起來,但偶一不慎,喜怒哀樂之情發起來,更厲害,此心不能安,這是什麽道理呢?這就是修行必然的經過。所以十住、十行、十回嚮、十地、等妙覺,到金剛喻定,破最後一品五明,纔到如來果位,此漸修之路也,豈有那麽容易呀?修行人要“防微杜漸”,此心不能安,是你氣機沒有歸元,觸到你的感官,所以不得安。凡夫心脈衹開一脈,到八脈具開時,氣機動得更厲害,佛經裏都有對治法門,用之皆有效。密宗用戲曼歌舞來疏解它。禪宗修法對此不安之一念,都不用對治法門,正念一提,三際托空,心就安了。重新安了以後,功用見地,又更進一步了。
楊管老問我“沒有見道以前,知道這個是道,見道以後又發生疑情,以為這就是道嗎?又有些信不過,這是什麽道理?”現在我要用禪傢的風範回你一句:“這不是道?你把道拿來給我看!”參!
你在清淨圓明以後,忽然變去,起心動念,是天魔;不起心動念,是陰魔;道起不起,是煩惱魔。如何破去此魔?一念清淨,魔既是佛。此心坦然平靜,天人都不知道的樂處,何況是魔呢?不求靜,不求定,要跑出去,就讓他跑出去,你那個知道它跑出去的那個沒有動過。
魯居士啊!你住得遠,又不好學深思,這次以後,要好好把持住,不要把它丟了。這些話都好好記着。見道以後 ,何以會變去呢,初見清淨圓明,貴為黃金,過些時就跑去了,不要抓住它,有一點抓住它的心,就是後天的執著,它就跑了,不去抓它,它反而在那裏,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清淨圓明本來沒有離開過你嘛!何用你去用心抓它呢!俗語說:“沒有問題,請放心好了。”這放心二字,雖不是佛經裏的話,但是修行的人真能放心就好了。
不要求清淨,本自清淨,何須更求清淨。把清淨也要放下,放下更放下,放到無可放處,這就是你安身立命之處。“損之又損,以至於無。”就是這個道理。
你們聽!風聲樹聲,一陣陣,一聲聲,清清靜靜,都在你的心內。肇法師說:“會萬物於己者,其為聖人乎。”
當我初入道時,我的老師印證我,說我明白了。平時我最怕鬼,一夜,到墳場去坐,完全不怕鬼了。眼通,耳通也經驗一番過來,馬上被老師打破。到峨眉閉關,也時常發生楊居士一樣的問題。七月十五夜裏我在山上施食度鬼,普賢菩薩大放光明,為我證明。以後出關到各地參訪,乃至遍學顯密等教,經常起疑。深信不疑至今,不過十五六年耳。古人說,大悟十八回,小悟無數回,也確有道理,談何容易。得無所得,了無所了,就是要認清此心。認識了此心清淨,還是要養它,會有種種變化。如何培養此心?修禪定。“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不是比喻,真的像看電影一樣,如夢如幻的呀!凡夫境界都是嚮外跑的,一板子之下,嚮裏跑了,放射的電能嚮內收回,全宇宙的電能一起嚮你射來,而你心性沒有通達,不易接受,所以時時會有退心。
《法華經》最重要的幾句話:“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信“一心是佛,一心成佛”此外並無二事。(對楊管老說:)信心清淨,便生實相。須知不明心見性,不能除去貪嗔癡。了無一物--就是本來面目,什麽是本來面目?本來無面目。你參參看!
理是障道的,但是當你見道以後,就不怕理障了。
十方諸佛,皆從定中得來。如何定法?認清本來面目!氣機發動了,把它由海底衝上頂去,與天地合一。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此乃養氣而已。當心佛法如何?
華嚴境界,是一真法界。真者真心也,清淨圓明之心也,見着真心以後要入一真法界。“出息不隨外緣,入息不居藴界。”靈明一點。我們這個身體衹不過是大宇宙中之一點而已。不要亂聽啊!魯居士還是守丹田,聽呼吸。好好坐一堂啊,放心去坐,我給你們看着。
明末朱舜水先生乘海船去日本,遇到大臺風,看到前面兩盞紅燈,據說既是海妖來覆滅船衹。他立刻取紙筆大書“敬”字,焚化後投入海中,即時風平浪靜。他這衹是一股正氣,正氣亦可通靈。
此心靜的時候,一念不生,充塞天地之間,與十方諸佛光光相接;此心動的時候,可以為惡為善,一念邪,則生陰氣,便於鬼神相投。
一念不生全體現,空空洞洞,明明白白,道之根本在此一心。“放之則彌與六合,收之則退藏於密。”怎麽收?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道體也)。用的時候,此心一動,忠孝仁愛,用到濟世度人,功德圓滿,就可以神通具足,於宇宙合一,充塞於天地之間。
“不見一法名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上座。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
“舉手攀南鬥,回身倚北辰,出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己物,不從外得。”
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衹是無虛妄凡聖等心,本來是自己的,平平常常,如此而已。
聖凡俱盡,似睡非睡,有一點道心可得,都不是。經教都給你說完了,字字皆是黃金。
參要真參,悟要實悟,證要實證。
(晚九點開靜後)
楊管老問:這一枝香,我一上座就好像昏沉,像是要睡覺的樣子。我又聽到老師說:“昏沉就隨它去昏沉,散亂就隨他去散亂,不要去修正它。我就沒有去把清淨圓明的境界用心去把持住,知道自己好像是睡着了,但是清清靜靜,外面一切響動,聽得清清楚楚,心情非常舒服,就這樣坐了一枝香。我不懂這是怎麽一回事,請老師開示。”
師雲:你跟我學佛五、六年,這一次總算是讓你摸到了邊。這兩天我總是拿話來引你,不要修正啊!不要修正啊!可是你總是翻不過來,知道嗎?這樣纔是入定的前象。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跟着就會一步一步到達,一切神通妙用,也要從此定中發出來。要能夠隨時隨地,一切動作雲為,行住坐臥,都不離開這個,就可以有大成就。
韓居士問:我今天在黃昏時坐一枝香,跟楊管老的情形一樣。
師雲:功用上是對了,見地上還沒有透,還要多多努力用功,纔可以到達楊管老這個境界。
師謂楊管老曰:你看你前兩天,氣機發動了,氣機竄動,氣脈不能歸元,所以精彩外露,面如桃花。你今晚能夠大休大歇下來,氣脈初步歸元,所以精華內斂,氣色馬上就不同了。若能再退藏於密,一切鬼神都找不到你了,就是一切天人也找不到你了。這時天地與你合一,宇宙和你一體,就可漸漸地與佛光相接了。
---wang yuanyuan師兄錄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一九七五年: 事前講話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拾遺記要 | 片段殘記 | 一九六零年: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第六天 | 第七天 | 一九六二年: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第六天 | 第七天 | 一九六二年: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