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春秋繁露義證   》 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第二十五      蘇輿 Su Yu

  堯舜何緣而得擅移天下哉?《孝經》之語曰:“事父孝,故事天明。”事天與父,同禮也。今父有以重予子,子不敢擅予他人,人心皆然。則王者亦天之子也,天以天下予堯舜,堯舜受命於天而王天下,猶子安敢擅以所重受於天者予他人也。天有不以予堯舜漸奪之,故明為子道,則堯舜之不私傳天下而擅移位也,無所疑也。儒者以湯武為至聖大賢也,以為全道究義盡美者,故列之堯舜,謂之聖王,如法則之。今足下以湯武為不義,然則足下之所謂義者,何世之王也?曰;弗知。弗知者,以天下王為無義者耶?其有義者而足下不知耶?則答之以神農。應之曰:神農之為天子,與天地俱起乎?將有所伐乎?神農氏有所伐可,湯武有所伐獨不可,何也?且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詩》雲:“殷士膚敏,裸將於京,侯服於周,天命靡常。”言天之無常予,無常奪也。故封泰山之上。,禪梁父之下,易姓而王,德如堯舜者七十二人。王者,天之所予也,其所伐皆天之所奪也。今唯以湯武之伐桀紂為不義,則七十二王亦有伐也。推足下之說,將以七十二王為皆不義也!故夏無道而殷伐之,殷無道而周伐之,周無道而秦伐之,秦無道而漢伐之。有道伐無道,此天理也,所從來久矣,寧能至湯武而然耶?夫非湯武之伐桀紂者,亦將非秦之伐周,漢之伐秦,非徒不知天理,又不明人禮。禮,子為父隱惡。今使伐人者而信不義,當為國諱之,豈宜如誹謗者,此所謂一言而再過者也。君也者,掌令者也,令行而禁止也。今桀紂令天下而不行,禁天下而不止,安在其能臣天下也?果不能臣天下,何謂湯武弒?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自序楚莊王第一玉杯第二竹林第三
玉英第四精華第五王道第六滅國上第七
滅國下第八隨本消息第九盟會要第十正貫第十一
十指第十二重政第十三服製像第十四二端第十五
符瑞第十六俞序第十七離合根第十八立元神第十九
保位權第二十考功名第二十一通國身第二十二三代改製質文第二十三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