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花间一壶酒 》
第26节:明摆着全是"硬伤"
李零 Li Ling
我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因为现在的校园是"四海无闲田,农夫都忙死"。我们这些教书匠,老得参加学生答辩,又没功夫看论文。流行做法是故作细致入微鸡蛋里面挑什么状,专爱拿错别字、标点符号说事。
我们的关注点,多半正在"牝牡骊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我跟学生常说,你们年轻无名,出版社也好,编辑部也好,都是以貌取人,就像大饭店写的"衣冠不整,不得入内",即使是小疵微瑕,也不能掉以轻心,但我们教给学生的难道仅仅就是这些吗?
有一次答辩,我提出一个问题。我说,有两类论文,大家没争议。一类是有创意,无硬伤,大家肯定说,这是好论文,没问题。一类是无创意,有硬伤,大家肯定说,这是坏论文,也没问题。
但如果一篇论文,它有创意,也有硬伤,问题就大了。我们的很多教授,他们的想法是,我宁要无创意也无硬伤的论文,也不要有创意也有硬伤的论文。
因为他们的想法和秦穆公相似:你连公的母的、黄的黑的都分不清,还谈什么马?这不明摆着全是"硬伤"吗?可是,如果我们用伯乐的逻辑反问一句,"千里马"之为"千里马",这跟"牝牡骊黄"有什么关系?
我们能说母千里马是千里马,公千里马就不是千里马;黄千里马是千里马,黑千里马就不是千里马吗?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启发,但现在的伯乐也不爱听。他们会说,"硬伤"怎么可以同"牝牡骊黄"相比,这是偷换概念。好,那我就再讲一段他们爱听的话。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说校园政治 | 第2节:给不合理制度"火上浇油" | 第3节:"博导"是国际丑闻 | 第4节:给少数人"锦上添花" | 第5节:书不是白菜 | 第6节:浑身都是宝 | 第7节:饥饿是最好的厨师 | 第8节:"经典化"就是为摆脱危险 | 第9节:学校不是养鸡场 | 第10节:校园目睹之怪现状 | 第11节:放下筷子骂娘 | 第12节:大人有钱你有命 | 第13节:清官上面有皇帝 | 第14节:发展不是没头苍蝇 | 第15节:牺牲大家的学术生命 | 第16节:不说人话专说鬼话 | 第17节:没有学问,光点钞票 | 第18节:大国不学外语 | 第19节:"愚兵投险"的御兵之术 | 第20节:知耻近乎勇 | 第21节:改革就会有牺牲 | 第22节:用不着妄自菲薄 | 第23节:要讲兼容并包 | 第24节:马年说伯乐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