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讀遍紅樓   》 茶道始於寺院(1)      鬍文彬 Hu Wenbin

  茶道始於寺院
  櫳翠庵品茶寓意心解
  在《茶香四溢滿紅樓》(見《紅樓夢學刊》1994年第4期)一文中,我曾對《紅樓夢》中的茶事描寫進行了一番梳理和探討,提出一些粗淺的認識。但是當時忽略了作者選擇櫳翠庵作
  為“品茶”地點的原因,沒有從學術層面上給以闡釋。其後再閱讀《紅樓夢》第41回,對這個問題恍有所悟,於是找來一些茶道的書閱讀,以求解開自己心中的疑惑。此後我在多處《紅樓夢》講座中就這個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認識,得到不少同道的首肯,認為有必要談一談。
  古代先民們最初是含茶嚼茶,用以驅毒和清口。“茶之飲,發於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又有記載說:“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這說明中國人飲茶的歷史很悠久。秦以後,歷經西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飲茶漸成風氣,至唐代陸羽《茶經》問世,飲茶之風已經出現興旺之象。
  唐代是中國飲茶史的里程碑。飲茶之風的興盛為陸羽的《茶經》著述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條件。因為自佛教傳人之後,寺院的僧侶們出於戒律要求戒酒,於是以茶代酒、以茶代客,使飲茶的意境說與佛教提倡的精神——清雅、寧靜、和諧、超脫、儉德結合在一起,進一步豐富了飲茶的理論內容。在這個大背景下,封演在《封氏聞見記·飲茶》中提出了“茶道”說。其原文雲:“因鴻漸之論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茶道始於寺院,還可從日本的“茶道”傳人歷史和近世日本人的“茶道”尋蹤中得到印證。據記載,日本的“茶道”始創者是唐代日本僧人圓仁。他在入唐學法後將中國茶樹種子和“茶道”帶回日本傳播,故日本寺院從此以後建築了“茶堂”、“茶寮”,以招待遊人和香客。近世以來日本“茶道”專傢親赴中國各大名寺尋根求源,說明“茶道”與寺院的密切關係。
  《紅樓夢》中將“品茶”故事地點選在了出傢人妙玉的居處櫳翠庵,顯然是作者的刻意安排。作者藉此暗寫妙玉的烹茶技藝,凸顯這位檻外人知識的博洽與檻外人性格的潔癖。另一方面也寓示了“茶道”與寺院間的淵源關係,讓讀者從中領略一點有關茶道的知識。
  至於讀者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從而解得“其中味”,那就要看各人的緣分和悟性了。
  烏者,孝鳥也
  ——烏進孝姓名補說
  在《浮生看甚苫奔忙——烏進孝之“孝”》(見《南部學壇》2005年第二期)短文中,對“烏”與“孝”二字作瞭解讀:
  烏進孝,姓烏名進孝。烏者黑也。這個姓是作者“隨事而命”,因為他所管的田莊是黑山村。黑即烏。……孝是一種情態。烏進“孝”之“孝”即有謙恭和善事尊長之孝敬態。
  如果從本文的表面看,這樣解說並無“原則”性的錯誤。但最近我偶爾翻一部辭書中“孝”字和“烏”字發現“孝鳥,烏也”、“烏鳥,鳥名,孝鳥也。”我忽然聯想到烏進孝名字本意應該取之於此。至少應該將這一解釋告訴讀者,以增加一點文本之外的知識。
  (1)烏字內有“烏鳥”一詞,釋文雲:“烏鳥,鳥名,孝鳥也。”又“鳥哺,烏能反哺,喻人子孝養其親也。”《文選·東暫·補亡詩》:“嗷嗷林鳥,受哺於子。”又蘇轍《次韻宋構朝請歸守彭城詩》:“馬遲未覺西南遠,烏哺何辭日夜飛。”《周禮·夏官·羅氏》:“羅氏掌羅烏鳥,臘則作羅襦。”《後漢書·趙典傳》:“且烏鳥反哺報德,況於士邪。”李郢《寒食野頭望詩》:“烏鳥亂人未遠,野風吹散白棠梨。”在“烏鳥私情”條下釋:“謂反哺之情”。引自居易《謝官狀》:“烏鳥私情,得盡歡於展養”。
  (2)“孝”字內有“孝鳥”一詞,釋文雲:“孝鳥,烏能反哺,故稱烏鳥曰孝鳥。“成公綏《烏賦序》有雲:“有孝烏集於之廬,乃喟然而嘆曰:‘餘無仁惠之禎祥,禽曷為而至哉’。”此條內又有雲:“孝鳥,烏也。烏能反哺,故名。”《古今註·鳥獸》:“烏,一名孝鳥。”
  (3)《詩經·小雅·正月》:“詹烏爰止,於誰之屋?”毛傳:“富人之屋,烏所樂也。”烏又稱慈鳥。
  出則既明,我們再結合文本略加申述。首先,賈府是世傢大族,雖然稱不上富甲天下,但其在京城亦是鐘鳴鼎食之傢,屬於“富人之屋”。其次,賈府經濟來源除了皇傢按例賞賜,襲爵者領薪俸之外,主要來之於東省田莊,有莊頭管理,故賈府有“烏”所集。再次,田莊每年當年節有莊頭進貢,即為“反哺”,此“烏鳥”之原意,“孝”亦來“孝鳥”之“孝”原意。
  烏進孝是一個莊頭之符號,而其人在文本中一閃即逝。但曹雪芹在取姓命名上卻如此匠心經營,實在令人感佩良深。所謂大傢纔藝,名人風範,總是一絲不苟,點滴積纍而成,這一點足可垂範後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捲首絮語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此書係自愧而成
通靈寶玉:一塊被幻化的頑石賈寶玉:前身是一塊“美石”智而通則悟
難得糊塗寧榮二公的囑托與寧國府的祭宗祠實非別書之可比
《紅樓夢》中的一樁難解之謎尤氏心內有什麽“病”?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裙釵一二可齊傢
萬不可奢華過費敏探春“興利除弊”三人成衆,衆志成城(1)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2)不過實錄其事我心裏進不去,也白過了一世
娶妻當如薛寶釵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1)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