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酱缸:千年难醒的噩梦   》 第26节:邪说      柏杨 Bai Yang

  除了沈犹龙先生,还有一批不甘屈辱的血性男儿,曰谢尧文先生,曰顾咸正先生,曰刘公旦先生,曰董佑申先生,曰袁国楠先生,曰朱用枚先生,曰张谢石先生,曰董刚先生,都是向撤退到江南的明王朝中央政府谋取联系的,结果事机不密,落到汉奸之手,"莫不骈首就戮,其余株连不可胜数",对这一批爱国烈士,曹家驹先生也有评语,曰:"夫时方多事,觊非份之福,必招无妄之祸,颜氏家训所以有戒兵篇也。"把缅怀家国,反抗异族的英雄豪杰,栽赃为"妄求非份之福",真是血都凉啦。但这也不能怪他,前已言之,势利眼主义的尊脑中,从来没有想到人类中除了势利眼,除了富贵功名,还有纯正圣洁的情操。呜呼,在势利眼主义中,烈士反而成了乱民贼子,而且用尽吃奶的力气,予以侮蔑。其实要他不侮蔑也很简单,只要成了大功,掌了大权,抓了大钱,就自然而然的奴性四溢,五体投地。斯时也,他震天响叫起"天王圣明""乃天授也",恐怕用臭狗屎都堵不住他的嘴。
  柏杨先生曾介绍过《康圣人显圣记》,现在再介绍一遍,以加强读者老爷的印象。该书作者用的是一个笔名"伏魔使者",他阁下对戊戍政变六君子殉难的悲剧,有极使人心魄动摇的评论,曰:"只听一排枪炮声,六名犯官的头,早已个个落下。可怜富贵功名,一旦化为乌有。"请注意"富贵功名,一旦化为乌有"。在势利眼看来,啥都可以,卖国可以,祸国可以,当奴才当狗可以,就是不可以"富贵功名,一旦化为乌有"。六君子唯一的错处是没有得到富贵功名,没有走"正路"。写到这里,忍不住又要叹曰:"血泪流尽反惹笑,常使英雄涕满襟。"嗟夫,每个人都努力势利眼,走富贵功名的"正路",中国社会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社会?中国人还有什么样的前途?用不着到关帝庙抽签算卦,就可知道啦。可是,迄今为止,仍有成群结队的人在提倡富贵功名的"正路",你说急死人不急死人哉。
  留华学生狄仁华先生曾指责中国人富于人情味而缺少公德心,我想狄先生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而没有看到事情的骨髓,如果看到了骨髓,他就连人情味都看不到,而只看到了势利眼──冷漠、残忍、忌猜、幸灾乐祸,天天盼望别人垮,为了富贵功名而人性泯灭,而如醉如痴,而如癫如狂。
  30.邪说
  刚才接到袁晴晖先生大函,说看了敝大作《非人也》,非常感慨,曰:"在这个非人社会,该段可对那些满口讲道德说仁义,而行为盗跖之伪君子,作一当头棒喝。"拜读之后,浑身舒服。不过有一点却提出异议的,那就是当头棒喝问题,袁先生恐怕误矣,一个人在酱缸里酱得久啦,任何属于灵性的当头棒喝,他都不在乎,打到他头上就像打到南墙上,虽有响声,却如春风吹驴耳,他不但茫然如故,如果爱之心切,用劲过大,恐怕反而会把自己的虎口震裂。必须换一个富贵功名的当头棒,才能其效如神。好比说,他再随地吐痰就教他"富贵功名,一旦化为乌有",他立刻就会不吐,而且其尊嘴之现代化,用猪八戒先生的五齿钯都掏不出一滴唾沫。
  袁先生信上又曰:"常见有些小姐太太,大雨中路滑,撑着伞,穿著高跟鞋,偶不小心,一个两脚朝天,或且弄破衣裤,则路人拍掌,呵呵大笑。我自少年到老年,曾亲眼看见几次,可谓无同情心,又无公德心,冷酷之极。一些伪善者在中国数千年伟大陈年酱缸中,有酸腐臭酒味,自我陶醉,还发明外国人重公德,中国人重私德之邪说。我认为『仁』者,从二人,是讲人与人的关系,如既无同情心,又无公德心,则可谓非人也,无论自己私德如何配合天地,都是社会败类,不配称做人,盖公德私德岂可分乎?"
  袁先生此论,我老人家又有异议啦,盖袁先生称有人发明"外国人重公德,中国人重私德",是一种"邪说",非也,非也。这不但不是邪说,反而恰恰的是"正路",一个人必须走此"正路",才有富贵功名。若只追求灵性,追求侠义情操,那才叫"邪说"哩。可惜袁先生没有介绍出来这位发明家姓甚名谁,以便拜识尊颜,不过也用不着介绍,读者老爷中有不怕输一块钱的,敢跟我赌上一赌乎,十拿十一稳,该发明家准是一个酱缸蛆──势利眼主义兼富贵功名之士。
  欣赏老奶天天在大街上表演翻觔斗,还是小焉者也,袁先生一定还看见过游街示众,闹市枪决人犯的节目。日俄战争时,日本皇军常把当俄国探子的中国人,五花大绑,背插白旗,在大街上一路鞭打,打到刑场,用军刀斩首。斯时也,中国观众,人山人海,却一个个呆若木鸡,不但没有愤怒,也没有哀怜,好象被砍的不是自己同胞,而是山坡上的一棵椰子树。这景象曾使鲁迅先生吐血扼腕。其实固老毛病也,柏杨先生曾介绍过,昔黄道周先生于明王朝覆亡后,被逮至南京,途中正逢过年,家家笙歌,处处狮舞,一窝蜂围上来看那个囚犯老头,同样没有表情。有表情的话也是叹惜他"富贵功名,一旦化为乌有!"也是叹息他不走"正路",不肯"正干",如果不叛逆异族,"妄图非份之福",何至落得绑赴刑场。
  袁晴晖先生是现任监察委员,按照正常的酱缸传统,一个人不要说当到了监察委员,就是当到了一个五六七八流,甚至根本不入流的官崽,好比说,不过当了一个科长组长股长,有的甚至连个"长"还没混上哩,就自以为已走上了"正路",对于凡无益于富贵功名的事,想都不敢想,更别说有啥感慨啦。要感慨也只是感慨长官不欣赏他,或感慨同一条线的弟兄挤他,绝不敢乱交"富贵功名一旦化为乌有"的朋友。所以我颇为担心,袁先生憋不住三昧真火,写这一封信,会不会影响到他的富贵功名?但愿没有影响,如不幸而有影响,则不妨学学苏雪林女士骂鲁迅先生的绝技,随时再写一文,把柏杨先生蹂躏得一钱不值,我老人家绝不大惊小怪。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酱缸第2节:灵性衰微第3节:酱缸特产第4节:化淫棍为圣明
第5节:尿入骨髓第6节:说不准学第7节:荣华富贵第8节:英雄人物
第9节:千古奇冤第10节:愚恶第11节:难得胡涂第12节:鬼神欢声雷动
第13节:做官与麻人第14节:走老板路线第15节:赏饭学第16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第17节:人生以做官为目的第18节:圣人的定义第19节:建议三项第20节:尽可能少开会
第21节:努力读书第22节:党进先生第23节:三代以下第24节:非人也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