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老滋味   》 第26节:秦淮河畔"六华春"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秦淮河畔"六华春"
  十多年前,台北市的南京东路开了一家"南京六华春"餐厅,不知是怀念南京的"六华春",还是想回味一下南京的菜肴,该店自开张以来,生意一直很兴隆。尤其是供应的南京板鸭、盐水鸭、卤味,虽谈不上正宗,但在台北饮食界堪称一绝。这不由使我想起了以京苏帮名菜佳肴著称的南京"六华春"。
  犹如包含着六朝胜地春华之意的"六华春",座落在秦楼楚馆栉比的秦淮河畔,创业老板名朱继林,清末在此靠卖"柜酒"(简易酒店)发家;后来古董商胡某见该店生财有望,遂带头入股经营菜馆。"六华春"正式开业后,就以正宗京苏帮烹调技艺而闻名遐迩。所烹制的菜肴口感平和,咸淡适中,讲究色、香、味、形、器,注意保持原汁原味醇浓及京苏帮口的鲜、香、稣、嫩的特色,所以当年每当华灯初上,门前车水马龙,各界人士翩然而至。"六华春"的应招及广告多为国民党元老所书,后来的应招一直是名教授胡小石手迹。
  在这些京苏大菜珍馐美味中,该店的松子熏肉、芙蓉虾球、清炖鸡孚、炖菜核被誉称"四大名菜"。传统炖焖烤菜肴中的炖生敲、黄焖鸭、金腿炖腰酥、金陵圆子、贵妃鸡翅、鸡蓉鲍鱼、金陵文烤及老卤浸盐水鸭,也早就脍炙人口,享誉海内外。还有那美誉"平地一声雷"的口蘑锅巴,更是号称"天下第一菜"。
  据当年厨师介绍,芙蓉虾球是选用鲜活的清水大虾作原料,将虾子斩头去尾,挤出虾仁洗净沥干,拌以蛋清,热油中一爆而成。如用小虾则成了虾米;炒时配齐佐料,下锅只能翻几个身。虾球的鲜嫩色彩,全靠厨师的火眼金睛来掌握。炖菜核是选用南京特有的矮脚黄青菜,这种菜叶短而肥,色翠质嫩,制时只用其长约三寸的菜心二十四颗,削成橄榄形,交叉划成十字状,配以切成一寸五分长、三分宽的柳叶形鸡脯、肉片,用蛋清、干淀粉拌匀,分别入猪油微爆,待菜叶色呈鲜绿色、菜根白中透明、鸡片起壳时捞起,将菜心头向外、叶朝里放入砂锅排齐,再用冬菇、冬荀、火腿、鸡脯片顺序排成圆形,置于菜叶上,放进各种佐料后置旺火炖沸再用文火焖透,最后淋些鸡油放上桌。只见碧绿晶莹的菜叶,你会疑为鲜货:那调和的色彩令你越看越爱;即食,则鲜嫩油润,入口酥烂,汤汁醇浓,味极鲜美,达斯文的食客也在不自觉之中连取数箸而不以为饕餮也。
  该店制作的盐水鸭,向为南京正宗榜首,它是用肥膘的仔鸭精制而成,人称该店盐水鸭"炒盐腌,老卤复,吹得干,焐得足,皮白肉红骨头线"。成为鸭肴之上乘。另外该店制作的香酥鸭亦异常香脆,据称这种鸭多炸一分钟或少作一分钟都是不合格的,达不到理想的色泽和酥脆。
  我曾经请教老厨师火候是如何掌握的,厨师笑答曰:"全凭眼力!"真是"慧眼识香脆"。
  "六华春"的京苏名菜久享盛誉。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五院八部的官员、各界名流无不往之。如国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院长谭延■,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家,他常在公务之暇到"六华春"品尝陈年花雕、京苏大菜;著名的国学大师胡小石,也常常喜欢邀请有才华的学生去"六华春"下馆子,且在酒酣饭饱时,将长期研究积累的知识、经验一一传授给得意门生。据当年厨师告之,西安事变结束后不久,蒋介石在陵园官邸宴请张学良,菜肴就是从"六华春"包送去的,当时席上还有孙科、张群、何应钦、宋子文、朱家骅等军政要员。蒋纬国也是"六华春"的常客,每当春深之后,他总喜欢来此品尝炖生■、炒鳝糊之类。这时鳝鱼肥膘鲜嫩,无论炖炒软兜,都极为鲜美和富于营养。"六华春"鳝鱼菜肴不下十种,都是下酒的佳肴。
  宋美龄与宋蔼龄亦是"六华春"的老食客。记得一九四七年元宵节,宋美龄兴之所至,邀约宋蔼龄及孔家公子和小姐等到夫子庙逛花灯市场,事前嘱咐侍从到"六华春"预订一桌酒席,但口味要清淡。"六华春"的厨师知道宋氏姐妹不爱多吃荤腥,经过多次琢磨,由胡天保、殷长贵两名厨制定了这次别出心裁的筵席。当日宋氏一家大小围桌后,先上了一道冰糖银耳清补甜食,然后逐一上些淡雅的菜肴,当上完口蘑锅巴、汽锅鸡后,酒菜也吃得差不多了,最后上来一碟色如碧玉、清香扑鼻的小磨麻油拌腌菜心,吃粳米稀饭。上口鲜嫩异常的腌菜心,众人顿觉清爽可口,余味无穷,蒋夫人大加赞赏。她平日在官邸里没有吃过这种小菜,便传呼厨师询问菜的做法,临走时还带了一小缸回去。不登大雅之堂的寻常人家冬季必备的腌菜,一时跃登龙门,身价百倍。吃腻了荤腥的达官富贾们,常登"六华春"去品尝小磨麻油腌菜心。
  这件名人品尝腌菜的轶事,成了金陵饮食史上的一段珍闻。其实南京腌菜是平民百姓家的一项时令菜,开春之后,用它和猪肉或河蚌炖汤,鲜美无匹,而且能清热降火,比麻油腌菜更胜一筹。南京冬季寒冷,故而腌菜能久贮不坏。
  "六华春"不仅历史悠久,名扬四方,而且名师辈出。如现为内地特一级厨师的胡长龄,曾多年在此挂牌掌灶;冷碟名家、特级厨师杨继林也曾在此执刀多年;已故的胡贤义、屠文元等前辈都是这里负有声望的名师。建国后,该店从夫子庙迁到新街口,一九六八年又迁到南京车站,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乾隆赐匾"都一处"(1)第2节:乾隆赐匾"都一处"(2)第3节:便宜坊和全聚德
第4节:仿膳话当年第5节:龙袍、活鱼宴、听鹂馆第6节:历史悠久致美斋
第7节:誉满京华泰丰楼第8节:萃华楼的鸡汤菜第9节:悠久美味话水饺
第10节:"八大楼"外又一楼第11节:"八大堂"中惠丰堂第12节:柳泉居与砂锅居(1)
第13节:柳泉居与砂锅居(2)第14节:谭家菜名重京华第15节:阮元与"满汉全席"
第16节:恭王府畔"厉家菜"第17节:"教席"之首两益轩第18节:东来顺如何发迹?(1)
第19节:东来顺如何发迹?(2)第20节:银锭桥畔"烤肉季"第21节:"清真烤肉宛"沧桑
第22节:誉满京华"爆肚王"第23节:津门"天下第一坊"第24节:难忘的中立园饭馆(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