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心靈體操 》
第26節:提個馬紮隨處坐
劉心武 Liu Xinwu
那天傍晚,青年朋友跟我一起下樓,遠遠地,看到老裴坐在他的小馬紮上,那是緑地邊上,一個擺攤修理自行車的師傅正在給一個車軲轆"拿聾"(將其恢復正圓),老裴似在有一搭沒一搭地跟他聊閑篇,以使那修理的過程,不那麽枯燥乏味。我指給年輕的朋友看,他偏頭看了一會兒,點頭說:"唔,真該畫成一幅畫!提個馬紮隨處坐--這幅畫如果拿到威尼斯雙年展去,排名肯定在前六位之內!"我忍不住嘴角打彎。
誰能歧視小路?
它引領我們到達通衢。
踏過生命中又一座橋,
就
在這個故事裏
女主角悟出:
幸福與金錢地位的關係有限
而與真情實愛血肉相聯
這裏有草根的清香。
為村友三兒畫像。
列車過去了,還是沒有來?
路軌無言,
我對機遇,仍充滿期待。
個性張揚,氣盛出文。
鞭策自己:
古代石像比我完美,
然而不完美的我比他多個靈魂。
永遠要追求美,
但永遠不必追求完美。
幸福由你自己掌握
快樂之花開你心中
春草明年緑
"如果不在星巴剋咖啡廳,就在去星巴剋咖啡廳的路上。"這是阿鏗教給我的一句形容白領一族的話。但是這天阿鏗說他現在的狀態是"肯定不在星巴剋咖啡廳,可能正在路過星巴剋咖啡廳的人行道上"。
阿鏗是所謂"80年代後"的一員,他本以為大學本科畢業後,能順利進入京都白領一族,喝星巴剋咖啡,吃新款比薩餅,貸款購小戶型,開血紅QQ車,用宜傢傢具,書架上擺幾本--今年應該是耶利內剋的小說……但是,我也看到了傳媒上的消息--是好消息: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比去年提升了好幾個百分點--不過仍有約百分之二十幾的"80年代後"學士不能馬上獲得他們期望的職位,阿鏗即其中一位。
阿鏗也曾動考研的念頭。據他說,考研更有利於女生,導師大多愛紅妝--我不大相信他這一判斷,但女生考起試來勢若破竹--這個判斷我頗認同。一位以極大分數優勢取得讀博資格的女生就自己笑着對我說過:"世界上有三種人,一種是男人,一種是女人,一種是女博士生。"想想這話,既忍俊不住,又不寒而慄。
阿鏗放棄了考研,去秀水街的美國領事館外頭看了看那陣勢,探了探深淺,也放棄了留學。
阿鏗來找我,不是為了求職--他知道我無職無權無關係網,衹不過來散散悶。他說知道過去有"憤青",而他現在衹是鬱悶,他們"80年代後"多屬"悶青"。阿鏗坦言他面臨兩種解悶的東西,一種是搖頭丸,一種是心靈雞湯。他當然是拒丸就湯,但交替着喝了洋人和本土作傢烹製的若幹心靈雞湯後,他現在見湯生膩。他問我,難道就沒有更好的東西,可供"悶青"們破悶?
我沉吟良久,心生慚愧。我雖然沒有刻意地去燉熬什麽心靈雞湯,但寫出的一些文字,也往往衹停留在助人化解焦慮、求得心理平衡的層面上。確實應該超越所謂心靈雞湯,哪怕用最拙樸的話語,來和我們共和國的"80年代後"的青春群體,一起衝决那份鬱悶了!
我對阿鏗說,我的想法是,設法將自己定位在一個好的職業位置,謀求過上穩定的小康生活,這仍然應該是你們這百分之二十幾的待業群體的近期目標;拒絶搖頭丸為象徵的邪惡誘惑,喝心靈雞湯滋潤胸臆,應該是你們永久堅持的生活方式。但是,無論是已經進入白領階層的,還是像你這樣"晚白"一步的青春生命,在構築自己的小康人生的時候,都不應該放棄社會關懷,說穿了,衹有整個社會不斷地朝良性的方向調整,這社會中的成員纔有良性生存和良性發展的可能。社會關懷最能破一己"鬱悶",建立這種關懷不是喝雞湯所能奏效的,要給予自己的生命更強有力的驅動。
阿鏗告訴我,他目前屈就了一份灰領工作,而且"灰得發藍",吃一碗馬蘭拉麵就算"打牙祭"。我並不勸他就此"灰藍"下去,這於他顯然屈纔。但我建議他不要放過接觸"灰藍"的機會,無妨就此積纍些社會閱歷,甚至着手搞一點社會調查。過去的"憤青"那社會關懷往往會滋生出非理性的過激言行,他們"80年代後"則應告別過激,以理性為前導,從小處着手,浸潤性地去優化社會環境。我想起了前些時一位藝術傢的嘗試:邀來許多農民工,與他們同時脫去外衣,鏈環般牽站在一起,構成一次行為藝術。這件事很小,頗有爭議,但經傳媒報道,於受衆心靈而言,卻仿佛墨水滴在宣紙上,有着難以言傳的、浸潤性的啓迪效果。我以為,像這類力所能及的體現社會關懷的事,我們都可以做一點。這比燉熬呷飲心靈雞湯意義大多了。
阿鏗跟我告別時說,起碼他現在不鬱悶了。他說沒時間,也沒必要老來訪我,但明年春天無論他是個什麽狀況,他會再來跟我交流。
明年春草緑,我心多期盼!
意識到我是自己
--嵌在生命年輪中的《約翰·剋利斯朵夫》
16歲至20歲的時候,我最心儀的作傢是法國的羅曼·羅蘭,最喜歡的一部書是他的巨著《約翰·剋利斯朵夫》,附帶也喜歡這部長篇小說的譯者傅雷。說喜歡,其實還不夠準確,讀那部書時的感動與憬悟,其實已經超出了喜歡,達到靈魂為之震顫的程度。
我的16歲至20歲,正當1958年到1962年。那是一個強調集體主義、批判個人主義的時代。羅曼·羅蘭的《約翰·剋利斯朵夫》卻是一部宣揚個人主義的作品。這樣的作品能在那樣的歷史階段在中國公開出版,讓我這樣的青年人看到,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原因之一,是羅曼·羅蘭這個作傢在政治上左傾,他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對通過革命而出現的新興國傢蘇聯充滿善意,與蘇俄作傢高爾基友情甚篤,是衝破政權封鎖率先去蘇聯訪問的西方作傢之一,蘇聯也投桃報李,一直將他視為西方的進步作傢,對《約翰·剋利斯朵夫》的詮釋,也盡量強調其抨擊西方社會和文化的虛偽腐朽一面,把體現在主人公身上的個人主義一分為二,指出其脫離群衆鬥爭的不可取,卻也肯定其拒絶同流合污的可貴;原因之二,是中國1949年以前的左翼文化和1949年以後到1960年左右的新中國文化,在對待西方文學的態度上,是取法蘇聯,步其後塵的,比如蘇聯充分肯定愛爾蘭女作傢伏尼契的《牛虻》,我們也就從俄文轉譯過來大量印行,其實在整個西方,這不過是本籍籍無名的通俗政治小說罷了,羅曼·羅蘭可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奬的作傢,在西方的名氣是伏尼契輩無法望其項背的,蘇聯大力肯定,我們當然更樂得推介;原因之三,是中國左翼文人參加革命的最早動力往往是追求個性解放,完全沒能預見到真地加入革命隊伍後,最後會推進到革個性的命,他們一度理直氣壯地把《約翰·剋利斯朵夫》視為反抗資産階級虛偽腐朽的教科書,而1949後他們當中許多人進入了文化界的領導層,這也就使得這本書一度被普及,像我那樣的青年(其實1958年我初讀此書時還是個少年)很容易從圖書館和新華書店得到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我的心理保健操 | 第2節:皺皮蘋果 | 第3節:譬如朝露 | 第4節:春水浴心 | 第5節:心靈百葉窗 | 第6節:一把米有多少粒 | 第7節:這朵花兒叫喜歡 | 第8節:雲錦滿心湖 | 第9節:鏇出自己的小木梨 | 第10節:長吻蜂 | 第11節:別臨時擺動舌尖 | 第12節:香檳玫瑰 | 第13節:淡黃的銀杏 | 第14節:親近牛筋草 | 第15節:康熙開心果 | 第16節:碰頭食 | 第17節:勇對平淡 | 第18節:從今不怵這衹杯 | 第19節:顧影自賞 | 第20節:栽棵自己的樹 | 第21節:裝滿自己的碗 | 第22節:半拉西瓜 | 第23節:邁過本命年的“坎兒” | 第24節:我的緑寶石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