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26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5)      劉緒義 Liu Xuyi

  但那個公孫滑跑到衛國政治避難時,衛國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出兵來幫助公孫滑來報仇,還奪了鄭國的一個城池。鄭國就嚮周天子和虢國藉兵進行反攻,後來又請一個小國"邾"出兵幫忙。這樣,幾國聯合,形成了對衛國的進攻。
  本來衛國在春秋初期就是一個四面受敵的國傢,它西北兩面皆鄰戎狄,東面則是大國齊國,南面還有兩個實力較強的鄭國和宋國。而衛國恰恰這個時候又發生了內訌。事情是這樣的,衛莊公小老婆生的兒子叫州籲,《左傳》說他是"有寵而好兵",莊公溺愛他,不怎麽管他。而衛莊公的大老婆叫莊薑,是齊國太子得臣之妹,長得很漂亮,就是可惜沒能生子,《詩經》裏有一首詩《碩人》就是專門寫她的,她將莊公的另一個小老婆也就是厲媯的妹妹戴媯生的兒子公子完過繼給自己,視為己出。這樣一來,莊薑就很討厭這個州籲。而這時,莊公的一個大臣叫石碏(que)的,便出來對莊公說,我聽說,一個人愛兒子就應該教他走正道,而不是走邪路。驕奢淫泆,自來就是取禍之邪路。而你現在對小兒子州籲過分寵愛放縱。如果你决定立州籲為太子,那麽就要趕快定下來,如果沒這個打算,就最好想辦法了卻這個禍害,降服他。接着,石碏又給莊公講了"六逆""六順"的道理。所謂"六逆"是指"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地位低的人想要傷害地位高的,晚輩欺凌長輩的,關係疏遠的離間關係親密的,新來的離間舊相識的,年齡小的踩在年齡大的頭上,荒淫的擊敗重義的,這幾條,州籲都做到了。所謂"六順",是指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這幾條恐怕州籲不占一條。話講到這個份上,衛莊公仍然不聽。而且他最終也沒立州籲,而是立公子完(就是衛桓公)。
  衛桓公即位,第二年即隱公四年,果然就發生了州籲弒公子完自立的故事。起因衹是州籲過於驕奢,公子完就貶斥了他一頓,結果州籲就逃出衛國,正好碰到從鄭國逃出來的公孫滑,兩個"遇難人"一拍即合,聯合起來,收集衛國的逃亡者回國殺了衛桓公,自立為君。州籲這個人驕奢而又好兵,好兵就是喜愛武力甚至暴力。他既與公孫滑交上了好朋友,便自然想為朋友兩肋插刀,同時也可以藉對外戰爭來鞏固自己的權力。於是便策劃了一起宋、陳、蔡、衛四國聯軍來伐鄭,將鄭國的都城東門結結實實圍了五天。衛州籲的這一刀不僅沒插好,最後反而纍得自己身死異處。
  州籲有一個死黨,鐵哥們,就是那個勸諫的石碏的兒子石厚。石碏不許石厚與州籲交往,把他鎖在空房裏,結果他竟然踰墻而出,跑到州籲傢裏,同吃同住不回傢,石碏也莫可奈何。為避禍,石碏等到桓公即位便申請退休了。
  州籲雖然做了國君,卻因為弒兄之事早鬧得沸沸揚揚,為了安定民心,石厚便嚮父親請教。石碏見事己至此,衹好告訴他,說:"朝見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但是周代有嚴格的朝聘制度,一方面諸侯要定期朝見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各諸侯國剛開始都表面上還算聽話,朝聘不斷,因為根據孟子的說法,"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另一方面並不是誰想朝見,天子就可以見的,因為有制度,即便到了周桓王之時,他都可以拿這個來擺擺架子,有時還為了以示懲罰還不讓一些諸侯來朝見。
  隱公四年,殺了衛桓公自立為君的州籲聽了建議便想去朝見天子,企圖以此來安撫民心,但他知道天子不會讓他朝見的,怎麽辦?石碏便告訴他兒子:"陳桓公目前正受天子的寵信,而且陳、衛兩國關係也正很好,如果先去朝見陳桓公,請他代為講好話,說不定大事可成。"於是州籲和石厚便啓程去陳國。
  這個時候,胸有成竹的石碏便立即派使者告訴陳國,說:"衛國地方狹小,我年紀大了,不能有所作為了。這兩個人(指州籲和自己的兒子石厚)確實殺死了衛國國君,此二人亂臣賊子,殺之可正臣綱,天下幸甚,請見到這兩個人就立即采取措施。"石碏曾位居上卿,不僅素為國人所信服,在鄰國也有厚望,故而陳國聽從使者的話,就等二人一進入陳國就把他們抓住,請衛國派人來處置他們。衛國右宰醜就前往陳國,在濮地把州籲殺了;石碏也派他的管傢獳羊肩殺了石厚。
  《左傳》以"君子曰"的形式稱贊石碏為"大義滅親"。州籲死後,衛人立公子晉即位,是為宣公。
  石碏大義滅親換來的這個宣公,又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物呢?他能否給衛國帶來福音?且聽下文分解。
  孔父之死
  孔父是誰?宋國大司馬孔父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