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皇傢醫事   》 宮廷秘方的現代利用(1)      屈維英 Qu Weiying

  據清宮醫案記載,目前收集到的晚清宮廷秘方大約有六十餘首,其中包括單味藥方和各類效驗醫方。現將部分頗有療效並引起當代醫傢關註的晚清宮廷秘方作一簡單的介紹,以饗讀者。
  五味子膏:為光緒年間所創製。製法為五味子八兩,水洗淨,浸泡半日,煮爛濾去滓,再熬似飴,少加蜂蜜收膏,內服即可。五味子性味酸、甘、溫,入脾腎二經,功能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單用有收斂補益之效果。據現代藥理研究,五味子對中樞神經係統功能有調整作用。北五味子與人參相似,有助於提高心髒功能,對循環係統衰竭者配人參、麥鼕,名曰參脈散,用於心力衰竭時的救治,是清宮臨終救治的常用之方。用五味子酊、五味子糖漿等製劑,對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癥頗有效。
  山西省中醫研究所的研究證明,五味子對炭疽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有抑製作用;有調節心髒血管係統病態生理機能及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臨床用於肝炎恢復期,對轉氨酶高而久不能恢復者有效;還能提高視力、聽力等。
  九分散方:光緒五年所擬。乳香、沒藥、馬前子、麻黃各四兩,土鱉蟲、自然銅各四錢,共研細面,分為九份裝袋,每服一袋,故名九分散。專傢認為此方為活血化瘀之劑,藥味少,分量重,力大功專,為傷科要藥。功能化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傷筋動骨、紅腫疼痛等癥,宮中刑杖之傷亦可用之。據傳,此方由醇王府傳抄而來,宮中常常使用,療效頗好。現今南京所製九分散成藥,與清宮之方一致,在國內很暢銷。
  紫樸丸:由紫樸、山楂、萊菔子、三棱、莪術、枳實、連翹、青皮、陳皮、細辛等組成,共研極細面,煉蜜為丸,每丸重一錢五分,每服二丸,白開水送下。此方主治暑瘟、霍亂、食氣壅盛、痧毒在髒、腹臍疼痛、嘔吐煩悶、大便不通等癥。據現代藥理研究,此方煎劑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緑膿桿菌均有抗菌作用。
  小活絡丹加味方:為光緒年間宮廷秘方。由小活絡丹合四物湯,再加天麻、桑寄生、於術、桔紅而成。禦醫李德昌謂:“此藥善能清心養目,寬胸暢膈,宣通脈絡,滋益營衛,理脾除濕”,能“治風濕諸痹,肩背腰膝筋脈骨節疼痛,偏正頭痛,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步履艱難,筋脈拘攣,肌肉頑麻沉重酸木,或皮膚作癢等癥。”現代研究表明,此方有活血降壓之作用,無病之人中年以後常服此藥,可預防中風。
  治瘟疫方:光緒十五年禦醫所擬。由冰片、麝香、硼砂、朱砂、雄黃、牙硝、礞石、真金箔等藥組成。以上藥共研極細面,每服一分,鼻嗅、口服均可。當代中醫專傢認為,此方為芳香闢穢、解毒護心之品合方,可用於瘟疫的預防和治療,效果不錯。
  萬應錠:光緒年間宮廷秘方。配方為:鬍連四斤,黃連四斤,兒茶四斤,朱砂四兩,熊膽二兩,冰片二兩,麝香二兩,古墨六斤四兩,共研細面,用膽汁合藥,為緑豆般小丸,上金衣。
  此方效果良佳,廣為應用。出於保護動物的需要,現在國內各地生産的萬應錠配方,實來源於《清內廷法製丸散膏丹各藥配本》,減去熊膽。惟承德、武漢所出品與宮中藥味接近。蓋宮廷秘方輕意不能和盤傳入民間之故也。現代臨床研究證明,萬應錠可用於中暑頭暈、咽喉腫痛、無名腫毒等癥,已為常用中成藥。
  蟾酥錠:光緒年間宮廷秘方。雄黃八兩,朱砂一兩,蝸牛二兩,冰片一錢,蟾酥五分,共研細末,蟾酥為錠,銀朱為衣。本方外用可治疔瘡發背、腦疽乳癰、無名腫毒諸般惡瘡及蛇蝎咬傷等癥。本方以蟾酥為錠,醋研調服患處。蟾酥有毒,功能解毒消腫,據近代藥理研究,蟾酥有強心和類激素作用,既可解毒,又可促進血液循環,為外科良藥。
  避瘟丹:光緒年間宮廷秘方。由生甘草、南蒼術、北細辛、黃乳香各一兩,共研細末,加紅棗肉半斤為圓餅,如桂圓大。放炭火上取煙薫之,可保三日無災、一傢免難。入夏加幹石膏一兩,入鼕加朱砂五分,春秋不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皇傢醫事》目錄作者自序(1)作者自序(2)作者自序(3)
清代對太醫院的完善種痘戰勝天花惡魔(1)種痘戰勝天花惡魔(2)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1)
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2)活血化瘀廣泛運用(1)活血化瘀廣泛運用(2)帝王也需用猛藥(1)
帝王也需用猛藥(2)醫療護理方法多(1)醫療護理方法多(2)醫藥理論建樹卓越(1)
醫藥理論建樹卓越(2)藥材地道要講究地道藥材為什麽療效好重視未病控病情(1)
重視未病控病情(2)中醫治西人中西醫藥的主要差別臨終救命生脈散(1)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