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紅袖添香婉約詞   》 第26節:紅袖添香婉約詞(24)      周篤文 Zhou Duwen

  吳激
  吳激(?-1142),字彥高,自號東山,建州(福建建甌)人。宋宰臣吳拭子,米芾婿。工詩文書畫,尤精樂府,造語清婉。靖康二年(1127)使金被留,任翰林待製。後出知深州,到官即卒。有《東山集》及《東山樂府》。
  人月圓
  宴張侍禦傢有感①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後庭花②。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嚮誰傢? 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鬢堆鴉③。江州司馬④,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註釋]
  ①宴張侍禦句:洪邁《容齋題跋》雲:"先公(洪皓)在燕山,赴北人張侍禦傢集。出侍兒佐酒,中有一人意態摧抑可憐。叩其故,乃宣和殿小宮姬也。坐客翰林直學士吳激作詞紀之。聞者揮涕。"
  ②後庭花:麯名。陳後主以宮人袁大捨為文學士共賦新詩,有《玉樹後庭花》諸麯。
  ③宮鬢堆鴉:指宮女黑色的發髻。
  ④江州司馬:白居易謫江州司馬,作《琵琶行》有"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句。
  吳激於北宋末年奉使到金,留而不遣。身世略與六朝庾信相似。這首酒筵感事詞用秦淮商女與王謝舊燕來形容淪為金歌伎的舊宋宮娥,凄婉沉痛,不勝故國滄桑之感。雖多用前人詩句,但熨貼一如己出,一時盛傳,良有因也。
  趙佶
  趙佶(1082-1135),即北宋徽宗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工詩文書畫,躭嗜享樂而諳於治國。招致靖康之禍。被金人俘虜,卒於五國城(黑竜江依蘭)。
  燕山亭
  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迭數重,淡著燕脂勻註。新樣靚妝①,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②。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③,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裏、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註釋]
  ①靚妝:麗妝。
  ②蕊珠:道傢之天宮名。
  ③者:這。
  宋欽宗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把欽宗趙桓和已禪位為太上皇的趙佶擄到金國去。昔日的萬乘之尊卻成了北虜的戰俘。在前往五國城的路上,他看見杏花,觸動了心頭的隱痛,於是寫下了這首斷腸名作。
  首先對杏花的形態、香色作了栩栩如生、多姿多彩地描摹。然而愈是美好的,便愈難長久。風雨摧花,不久就凋零殆盡。杏花,在這裏成了凄婉心靈的化身。這種移情物外的手法比直吐心音更為感人。過片寫思念故國的離愁。想托雙燕寄恨吧,但燕不解語,無法傳遞心麯。衹好訴諸夢裏。無奈有時連這點心願也無法實現。寫得哀感頑豔,令人難以卒讀。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生於一個有高度文化教養的官宦世傢。十八歲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生活幸福美滿。靖康事變,傢山破碎,不久丈夫又暴病而死。生活的劇變,改變了她的人生與創作道路。前期以閨情為主,詞風清麗;後期憂患人生,沉哀入骨,詞情變而凄黯。
  李清照是婉約詞派的重要代表。她善於提煉口語,清新雅潔,富有生活氣息。被稱為易安體。同時也寫過一些情緻豪放的作品,是一位具有多樣風格的大傢。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①。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②,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
  [註釋]
  ①紅藕:紅荷。玉簟:華麗的竹席。
  ②錦書:相思的書信。竇滔遠戍流沙,其妻蘇若蘭於錦上織回文詩以寄思念。見《晉書·竇滔妻蘇氏傳》。
  據伊士珍《瑯寰記》:此李清照新婚未久,明誠負笈遠行時寄贈之作。詞中表現了心心相印,無計排遣的入骨相思。"纔下眉頭,卻上心頭"語淺情深,熨貼入微之筆。在那女性的要求普遍遭到壓抑的時代,能大膽謳歌自己的愛情,沒有病態的成分,尤為可貴。
  如夢令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1)第2節:序(2)第3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
第4節:紅袖添香婉約詞(2)第5節:紅袖添香婉約詞(3)第6節:紅袖添香婉約詞(4)
第7節:紅袖添香婉約詞(5)第8節:紅袖添香婉約詞(6)第9節:紅袖添香婉約詞(7)
第10節:紅袖添香婉約詞(8)第11節:紅袖添香婉約詞(9)第12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0)
第13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1)第14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2)第15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3)
第16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4)第17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5)第18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6)
第19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7)第20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8)第21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9)
第22節:紅袖添香婉約詞(20)第23節:紅袖添香婉約詞(21)第24節:紅袖添香婉約詞(2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