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北京的前世今生   》 第26节:老北京住房(1)      Feng Dabiao

  窝 脖 儿
  李邢
  解放前, 在北京的马路上,常见有人窝着脖子, 背着东西健步疾走。这是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妆的。这种行业叫"扛肩"的, 也叫"窝脖儿"。
  过去, 北京殷实人家嫁女,多将嫁妆交与喜轿铺, 由喜轿铺用红漆桌摆好, 由人抬着( 几抬、几十抬不等) 穿街越巷, 以示阔气。可穷人家嫁女, 顶多有一大一小木箱及脸盆、油灯等物, 所以, 只雇个"窝脖儿的",便一"窝"了事,"窝脖儿匠"常由喜轿铺代找。因此, 这行人就归在喜轿铺的组织内。收入的二成交柜上入帐。"窝脖儿的"代人搬家, 又须交车脚业包运人二成。因为, 那时搬家多由车脚业包运。
  另外, 还有些"窝脖儿的"专归皇室懋勤殿绳子库管。这些人是专为慈禧太后扛运贵重陈设的。如夏天西太后到万寿山去避暑,"窝脖儿的"就得把她的心爱之物"窝"到那里去。每次窝运的官价是一两二钱银子, 可实发不过八钱银子。
  "窝脖儿的""窝"法是: 先将物品,摆在一长二尺五寸、宽一尺七八, 用软线绳捆好的长方木板上, 然后请二人抬起, 放在"窝脖儿的"肩上。"窝脖"人要在脖子上垫好一根板条( 这条板的下面铺有棉布垫), 蹲身低头将物件"窝"起。走时, 他只用一手扶大木板边, 一手前后甩动, 二目向前平视, 迈大步急行。到地方后, 下肩时也由二人抬下。
  "窝脖儿"也须有一定的技能, 没有技能就"窝"不了那些又长、又高、又重、又易碎的物件。比如"窝"夹几案, 一条案有一丈三尺四长, 外行人确是"窝"不走的。从前, 有个干了三十多年"窝脖儿"业的老人范茂贵, 曾为清室的某贝勒"窝"运六尺高的古瓷瓶到六国饭店。"窝脖儿的"还得善走, 有健步如飞的本领。范茂贵曾为慈禧太后陵墓运六十斤重的铜狮子。他分四站, 连续走了四天, 就把铜狮子运到了地方。另外,"窝脖儿的"还须有拆装各式硬木家具的本领。如果不会拆, 有些东西就"窝"不走。像"罗汉床", 不拆开运, 扛在肩上,就像"窝"着一个小房子。
  这个行业干久了,"窝脖"人都留下残疾。这就是脖子都有一个大包。有的人还被压成驼背( 北京人叫"罗锅子"),患肺病的也不少。
  老北京住房
  如果说, 中国人有四世同堂的老传统, 那么北京的四合院无疑是最适合居住的住宅形式, 老北京人都喜欢住四合院。
  明清以来, 老北京即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各省为进京科考的需要,在北京外城兴建了大批会馆。后来,废科举、兴新学, 老北京城又出现了大量的公寓。
  四 合 院
  靳麟
  北京的四合院, 始于12 世纪, 它符合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要求, 是北京城百年来的传统住宅形式。
  所谓四合, 是东南西北的房子都有,布局严整, 院落敞亮, 使人有雅静舒适之感。而且长幼有序, 各居其室, 作息得便,均不有碍。
  从前, 北京人住房的讲究很多, 俗语说:"有钱不住东南房, 冬不暖, 夏不凉。"都乐意住路北的房子, 四角齐整的院子, 不喜欢倒下台阶, 说那是进门跳坑。更忌讳带刀把形的院儿。既不愿意四不靠, 也腻歪(北京俚语,意为不喜欢)挨着庙, 北京人有这样四句话:"宁住庙前, 不住庙后, 宁住庙左, 不住庙右。"
  如果对过儿(北京俚语,意为对面)有什么高大的东西对着自己的大门或正房, 便会认为是个镇物, 对自己冲克, 不吉利, 就要立个"太公在此"、"吉星高照"或是"泰山石敢当"的石碣或木牌,用以镇邪驱魔。
  院子里不能种松柏树和杨树, 因为那都是阴宅( 北京人称住宅为阳宅, 称坟地为阴宅) 种的树木。
  北京的四合院, 有大、中、小几个不同的规格, 分别说明如下:小四合院布局简单, 一般是北房( 也叫正房)三间, 屋里有隔断, 分成一明两暗, 或是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 南房( 也叫倒座) 三间。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
  也有的小四合院, 是棋盘心的, 或是仰瓦灰梗儿的。一家子两三辈人, 住个小四合, 独门独院, 非常合适。家长住正房( 因此, 也叫"上房"或"上屋"),晚辈住厢房, 南房作客厅或书房。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上海三联书店
第1节:谈谈北京的往事( 代序)第2节:饭 庄第3节:饭 馆第4节:风味饭馆(1)
第5节:风味饭馆(2)第6节:大 茶 馆(1)第7节:大 茶 馆(2)第8节:大 酒 缸
第9节:风味小吃(1)第10节:风味小吃(2)第11节:风味小吃(3)第12节:风味小吃(4)
第13节:风味小吃(5)第14节:老北京交通(1)第15节:老北京交通(2)第16节:老北京交通(3)
第17节:老北京交通(4)第18节:老北京交通(5)第19节:老北京交通(6)第20节:老北京交通(7)
第21节:老北京交通(8)第22节:老北京交通(9)第23节:老北京交通(10)第24节:老北京交通(11)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