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少有人走的路II:與心靈對話   》 第26節:第四章 感受神秘(2)      M·斯科特·派剋 M. Scott Peck

  這裏衹存在一個問題。假如去年鼕天我從家乡康涅狄格州新普纍斯頓的居民喉部取得一些物質作培養,或從任何一個北部城市居民作采樣,就會發現,在大約85%的居民喉嚨中,都能找到這種病菌。但是,在新普纍斯頓目前還沒有一人感染此病,更不會有人死於雙球菌腦膜炎了。過去幾代人都是如此,今後可能還是這樣。
  為什麽會是這種病菌?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這種細菌實際上很常見,能夠間歇地存活在49,999人中,而不對人構成傷害;然而它卻能進入大腦,通常還都是健康的青年人的大腦,而僅僅對這一個人造成致命的感染?
  回答是:"我們不知道。"
  每種疾病的情況差不多都是這樣。我們再以一種更為常見的疾病為例--肺癌。我們都知道吸煙可能造成肺癌,但也有一些人他們從不碰香煙卻得肺癌去世了。也有某些人,如我的祖父,活了92歲,生命中的大多數時間都像煙囪一樣吞雲吐霧,但從沒得肺癌。很顯然,除了吸煙之外,在肺癌的因果關係裏還有什麽其他的東西。那東西是什麽?答案再一次是:我們不知道。
  這情形不但適用於幾乎所有的疾病,而且也適用於它們的治療。我在行醫時,偶爾有病人會在我開處方時問我:"派剋醫生,這藥有什麽作用?"於是我就會告訴他們,它能改變大腦邊緣係統中某種化學物質的平衡,這樣他們就不再問了。但是,某種化學藥物究竟如何改變大腦邊緣係統中某種化學物質的平衡,它為什麽會使一個憂鬱的人感覺好一些,或使一個精神分裂癥患者能夠更清晰地思考?那答案是--你肯定猜到了--我們不知道。
  你或許會認為,醫生們所知道的東西不過如此。但是其他人知道事情就多嗎?我的意思是說,醫學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藝術,但是硬科學--比如說物理學,就能確定所有的規則。
  現代物理學在許多方面都起源於牛頓。當蘋果落在他頭上時,他不僅發現了萬有引力,而且為它發明了一個數學公式。所以現在人人都知道,兩個物體相互撞擊,結果是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那似乎完全是一成不變的。
  但是為什麽?為什麽兩個物體會相互吸引?究竟為什麽會有這種力量?它由什麽構成呢?答案是:我們不知道。牛頓數學上的公式衹不過描述了那種現象,但是為什麽那種現象會首先存在以及它是如何作用的,我們不知道。在這個偉大的技術時代,我們甚至不知道是什麽東西使我們的雙腳停留在地面上。如此說來,我們在硬科學上的認知也很有限。
  但是,一定有某些人知道些什麽吧。我說過,數學的定義很清楚的,數學家一定知道真相。在學校時我們都學過那些偉大的真理,即兩條平行綫永不相交。但是後來,好像是在大四時,有一天我正走過一個四周有建築物的小院,聽到有人說起德國數學家黎曼的幾何學。我纔得知,伯恩哈德·黎曼是十九世紀中葉德國一位數學家。他曾問自己:"假如兩條平行綫真的相交怎麽樣?"基於兩條平行綫相交的假設,再加上他對歐幾裏德原理的某些修正,他發展出一套完全不同的幾何學。這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智力練習或一種遊戲,就好像要計算出多少個天使能在一個大頭針尖上跳舞。而事實卻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許多理論,包括那個導致他發明了原子彈的相對論,都不是基於歐幾裏德的幾何學,而是基於黎曼的幾何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1)第3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2)
第4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3)第5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4)第6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5)
第7節: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6)第8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1)第9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2)
第10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3)第11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4)第12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5)
第13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6)第14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7)第15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8)
第16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9)第17節: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10)第18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1)
第19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2)第20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3)第21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4)
第22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5)第23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6)第24節:第三章 不知死焉知生(7)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