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 登山途中的人生感悟:如果山知道   》 第26節:走出喜馬拉雅(3)      謝彌青 Xie Miqing

  這一切對於中國人來說似乎遙遠一些,一方面是經濟實力限製,另一方面則是歷史的後遺癥:登上一座山是為了證明什麽?
  年輕的中國登山者决意要走出喜馬拉雅的屏障,到山那邊去尋找答案。
  (四)
  如果我對你說登山衹是為了休閑,衹是因為自己喜歡,有多少中國人能接受這一觀念呢?可在海外登山時,幾乎所有登山者的回答都驚人的一致。
  這是王勇峰在完成了七大洲最高峰的五座登頂之後最深切的體會。
  僅就"攀登七大洲最高峰"這一計劃,王勇峰和現在已是中國登山協會主席的李緻新,為了爭取到企業的贊助,不得不費盡口舌成百上千次地嚮那些可能出錢的總經理和董事長們闡述其非同尋常的新聞價值、廣告效益乃至其作為對於中國登山如何走嚮世界的首開先河的探索的重大意義。即便如此,他們的計劃仍因資金籌措不力而屢屢拖延。如果他倆去告訴出資方,雪山如何如何的美麗,登山是如何如何時尚的一種休閑方式,結果又會怎樣呢?
  可對於李緻新和王勇峰來說,每一次海外歸來,都能更深切地體會到登山的真諦實在不在於那些所謂的什麽"意義",而真正的是那種身心的極度疲憊和極度放鬆的融合,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和諧與挑戰的融合,在散發着不可抵擋的魅力。他們作為職業登山者多年來所造就的那種"職業感覺"正被這自然的行為所淡化,留下的除去那十分職業的技術和責任感外,更多的開始回歸到一種人本質上的愛和需求。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自己掏錢去享受他們所熱愛的休閑方式,而不再去費心嚮別人闡述什麽意義,也不去想登山是他們的職業。
  (五)
  他倆從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回來後講了一個故事:
  阿空加瓜的熱鬧景象出乎他們的意料,仿佛那不是一座高峰,而是一個公園,據說每年要接受上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從汽車可以到達的地方到登山大本營需步行三天,當地人可提供供你騎行的驢,收費標準是1000美元。要知道這裏登山的註册費纔80美元,可見其驢之身價。
  同去的還有出資方的代表白建強,從未到過高海拔地區的人一下子要負重日行30公裏,的確夠受的。白建強實在撐不住了,便一再央求王勇峰給他雇頭驢,王勇峰掂量了半天終於還是勸慰道:"還是挺挺吧,這四條腿的東西也貴得有點兒忒邪門兒了。"白建強走得直要哭,身為男人又不好意思哭,衹好以駡來解氣:"我給你們拉了30萬,你們連頭驢都不給我雇!"到了,他終於自己走到大本營,疲憊不堪的他卻發自內心地說了一句話:"雪山真美!"
  乞力馬紮羅歸來白建強仍然很熱心地為他倆的下一座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馬紮羅的計劃奔走,打那以後他自己說對山也有些上癮。
  伴隨着一座又一座山峰被踏上人類的足跡,人類對山的認識以及與山交流時所用的手段乃至與山共舞的目的都有了巨大的轉變,時代正賦予高山探險新的含義。我們每個人平等地來到山裏,以一顆平常心來感受山的聖潔和寧靜。以自己最大的潛能去攀登自己的頂峰,在超越自己的極限的同時完成對自我的再認識和再塑造。出山的時候,你所感到的應該是身心的鬆弛,靈魂的清澄,人與人之間樸素情感的回歸。
  在我關於高山探險的這個完結篇即將完稿的時候,傳來了一位韓國人在珠峰遇難的消息。今年在阿爾卑斯山區亦有數名登山者遇難。有時我也在想這對於以休閑為目的人們,代價是不是太大了?但,難道衹躺在床上纔是人生最合理的歸宿嗎?
  可以肯定,今後參與登山的中國人會越來越多,無論如何這都是件令人高興的事。我最想做也是惟一能做的便是衷心祝願他們一路平安!
  因為,山在那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大學出版社
第1節:人與山相逢(1)第2節:人與山相逢(2)
第3節:回首餘純順(1)第4節:回首餘純順(2)
第5節:回首餘純順(3)第6節:守望峰巔
第7節:祈禱梅裏第8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1)
第9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2)第10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3)
第11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4)第12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5)
第13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6)第14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7)
第15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8)第16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9)
第17節:雙子星與七大洲最高峰的激情對話(10)第18節:天庭札記(1)
第19節:天庭札記(2)第20節:天庭札記(3)
第21節:喜馬拉雅的金字塔(1)第22節:喜馬拉雅的金字塔(2)
第23節:夏天的哲思第24節:走出喜馬拉雅(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