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西潮 》
第26节:第七章 参加郡试(2)
蒋梦麟 Jiang Menglin
考生点名后就可以进考棚了。他的帽子和衣服都得经过搜索,以防夹带,任何写了字的纸头都要没收。
考生鱼贯进入考棚,找出自己的位置分别就座。座位都是事先编好号码的。考卷上有写好考生姓名的浮签,缴卷时就撕去浮签。考卷的一角另有弥封的号码,录取名单决定以后才开拆弥封,以免徇私舞弊。清末时,政府各部门无不百弊丛生。唯有科举制度颇能保持独立,不为外力所染。科举功名之所以受人器重,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考试的题目不出四书五经的范围,所以每个考生必须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我在家塾里以及后来在绍兴中西学堂里,已经在这方面下过苦功。题目写在方形的灯笼罩子上,白单子上写着黑字,灯笼里面点着蜡烛,因此从远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提灯笼的人把灯笼擎得高高的,在考生座位之间的甬道上来回走好几次,所以大家都不会看漏题目。
将近中午时,办事人员开始核对考生的进度,每一份考卷的最末一行都盖上印子。下午四点钟左右,炮声响了,那是收卷的第一次讯号。大门打开,吹鼓手也呜呜啦啦开始吹奏起来。考生缴了卷,在乐声中慢慢走出大门,大门外亲戚朋友正在焦急地等着。缴了卷的人完全出来以后,大门又重新关上。第二次缴卷的讯号大约在一小时以后发出,同样鸣炮奏乐。第三次下令收卷则在六点钟左右,这一次可不再鸣炮奏乐。
考试以后,我们要等上十天、八天,才能知道考试结果。因为放榜以前我们可以大大地玩一阵。试院附近到处是书铺,我常碰到全省闻名的举人徐锡麟,在书铺里抽出书来看。我认识他,因为他曾在绍兴中西学堂教算学。想不到不出数年,他的心脏被挖出来,在安徽巡抚恩铭灵前致祭,因他为革命刺杀了恩铭。街头巷尾还有象棋摊子,棋盘两边都写着"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两句俗语。街上有临时的酒楼饭馆,出售著名的绍兴酒和价廉物美的菜肴。一毛钱买一壶酒。醉蚶、糟鸡、家乡肉,每盘也只要一毛。如肯费三四毛钱,保管你买得满面春风,齿颊留香。城里有流动的戏班子,高兴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看戏。
放榜的那一天,一大群人挤在试院大门前一座高墙前面守候。放榜时鸣炮奏乐,仪式非常隆重。榜上写的是录取考生的号码,而非姓名。号码排成一圆图,以免有先后次序的分别。
我发现自己的号码也排入圆图,列在墙上那张其大无比的长方形榜上,真是喜出望外。号码是黑墨大字写的,但是我还是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连揉了几次眼,发现自己的号码的的确确排在榜上的大圈圈内,这才放了心。连忙挤出人群,回到寄宿的地方。在我往外挤的时候,看到另一位考生也正在往外跑。他打着一把伞,这把伞忽然被一根栅栏钩住,他一拖,伞就向上翻成荷叶形。可是这位兴奋过度的考生,似乎根本没有注意他的伞翻向天了,还是匆匆忙忙往前跑。
几天之后,举行复试。复试要淘汰一部分人,所以初试录取的还得捏一把汗。复试时运气还算不错。放榜时,发现自己的名字列在居中的某一行上。
第三次考试只是虚应故事而已。除了写一篇文章以外,名义上我们还得默写一段《圣谕广训》(皇帝训谕士子的上谕);但是我们每人都可以带一册进考场,而且老实不客气地照抄一遍。这次考试由学政(俗称学台)亲自莅场监考。试院大门口的两旁树着两根旗竿,旗竿上飘着长达十五尺的长幡,幡上写的就是这位学台的官衔。记得他的官衔是:"礼部侍郎提督浙江全省学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
|
|
第1节:前言:边城昆明 | 第2节:第一章 西风东渐(1) | 第3节:第一章 西风东渐(2) | 第4节:第二章 乡村生活(1) | 第5节:第二章 乡村生活(2) | 第6节:第二章 乡村生活(3) | 第7节:第二章 乡村生活(4) | 第8节:第二章 乡村生活(5) | 第9节:第二章 乡村生活(6) | 第10节:第三章 童年教育(1) | 第11节:第三章 童年教育(2) | 第12节:第三章 童年教育(3) | 第13节:第三章 童年教育(4) | 第14节:第四章 家庭影响(1) | 第15节:第四章 家庭影响(2) | 第16节: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1) | 第17节: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2) | 第18节: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3) | 第19节: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4) | 第20节: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5) | 第21节: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6) | 第22节:第六章 继续就学(1) | 第23节:第六章 继续就学(2) | 第24节:第六章 继续就学(3)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