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洪秀全演義   》 第二十五回 李秀成平定南康城 楊秀清敗走武昌府      黃小配 Huang Xiaopei

  話說石達開乘清都統富明阿退時,隨後攻進金陵城,城裏關閉不及,洪軍已大隊
  擁進。都統富明阿倉皇奔到督衙,衹見陸建瀛還跪在大堂,對佛像焚香念佛。富
  明阿大怒道:“作城裏姦細的,乃和尚也!大人還欲求助於無知之佛像那?”陸
  建瀛聽罷,吃了一驚,急問道:“軍情現在怎地?”富明阿道:“金陵已為敵有
  矣,罪在執政。或降或死,惟公自擇。”說罷欲走。陸建瀛即牽富阿明衣,問道
  :“今尚可逃乎?子必救我。”正說話間,忽聞軍聲漸近,城內人民,都喚天叫
  地的,陸建瀛早已心慌,即帶了愛妾張氏,隨富明阿逃出衙門之外,正遇張彥良
  逃回,乃並同走。衹見無數居民紛紛逃走,有認得陸建瀛的,就指着駡道:“斷
  送兩江土地者,即此人也。”富明阿謂陸建瀛道:“公聞之否?”陸建瀛滿面羞
  慚,隨答道:“某亦知死難者,人臣之分也。子能責吾,何不自責,乃相逼何甚
  耶?”富明阿道:“軍權在誰,即誰為罪首。今江南已失,大勢已去盡矣。”說
  罷慟哭不已。陸建瀛不能答。衹雜在亂軍中,望北門而逃。
  是時洪軍已大半入金陵,嚮榮又被李世賢牽住,不能相救;又恐全軍俱敗,
  衹望丹陽逃走。不多時陸建瀛奔到,嚮榮掩面大哭道:“誠不意在此處與相公相
  見也。”陸建瀛聽了,仍委於軍士守城不力。嚮榮道:“三軍之令,乃係於元帥
  。嚮某雖遭屢敗,實不敢委罪於軍士也!獨惜金陵城池堅固,守不及兩旬,遂至
  於此,吾輩復有何面目見人哉?”陸建瀛自知不能委卸,惟有俯首而哭。少時將
  軍都興阿,都統富明阿,提督餘萬清,藩司李本仁,先後奔至,各訴兵敗之事。
  嚮榮道:“為今之計,目下料不能恢復城池,不如暫退守丹陽駐屯。一面飛奏朝
  廷,請飭湖南、河南一齊進戰,使彼首尾不能相顧,則河東或可恢復耳。”李本
  仁道:“嚮者之敗,皆由以一路孤軍對敵;而別路統兵大員,又觀望不進:如琦
  善、徐廣縉之徒,能以一師之兵,繞攻湖北,敵軍未必能安然直下江南也。”
  榮道:“此論甚是。但金陵城池堅固,實為十八省之冠,竟使洪軍唾手而得,某
  罪大矣。”說罷大哭,諸將無不下淚。陸建瀛衹是低頭不語。嚮榮就立刻奏報清
  廷,傳令退入丹陽而去。且說洪軍自進了金陵城後,計獲洋槍二萬餘桿,白銀六
  十萬,糧食無數,降投軍士三萬有餘,威信大振。附近州縣,皆來悅服。時天國
  太平三年,即清鹹豐三年。洪天王即傳榜四處,告以光復大義,並安民心。一面
  加封官爵:以相國、軍師、靖國王錢江兼大司馬;以劉狀元為秘書總監。令東王
  楊秀清、翼王石達開,假節鉞,得專徵伐。又徵集賢良,凡不為滿清所用,有一
  纔一藝者,皆聘為從事。以鑒於蕭王妃下鎮江之事,知纔女不可輕棄,遂設立女
  官,以洪宣嬌、蕭三娘為指揮使,更定制度。因江南連年苦於徵役,傳旨發爺,
  賑濟人民;並減免兩年糧稅,國內大悅。各事甫定,忽接武昌駐守官奏報,知地
  官丞相鬍以晃病故。天王哭道:“鬍丞相與朕奔馳於患難之中,今中道先殂,豈
  不哀哉!”即傳旨賜恤甚厚;遷李秀成為地官丞相,陳王成、李世賢皆為副丞相
  ,餘外進秩有差。於是修故明宮殿為王宮,首謁明大祖寢陵而祭之曰:不肖子孫
  洪秀全率領皇漢天國百官,謹祭於吾皇之靈曰:昔以漢族不幸,皇綱復墜;亂臣
  賊子,皆引虎迎狼,以危中國。遂使大地陸沉,中原板蕩,朝堂之地,行省之間
  ,非復吾有。異族因得以盤距。靈秀之胄,雜以腥羶;種族淪亡,二百年矣。不
  肖秀全,自維涼薄,不及早除異類,慰我先靈。今藉吾皇在天之靈,默為呵護,
  群臣用命,百姓歸心;東南各省,次第收復。謹依吾皇遺烈,定鼎金陵,不肖秀
  全,何敢居功。自以體吾皇之用心,與天下付托之重,東南既定,指日北徵,驅
  除異族;還我神州。上慰吾皇在天之靈,下解百姓倒懸之急,秀全等不敢不勉也
  !敢告。
  祭罷再布中外:宣明復國之故。時外人有旅居上海者,見洪秀全政治,井井
  有條,甚為嘆服。有美國人到南京謁見洪秀全,亦見其政治與西國暗合,乃嘆道
  :“此自有中國以來,第一人也。”遂請秀全遣使入美國,共通和好。秀全道:
  “此事甚合朕意,如貴國官民到此,吾當優禮相待。惟吾國旅居貴國者,亦請貴
  國一視同仁可也。”美人聽得此請,為之大驚,急唯唯應命。秀全便遣其弟洪仁
  玕,為出使美國大臣。茲把國書呈遞美總統觀看。那國書內雲:大漢天國天王洪
  秀全,敬問大美國民主安好:敝國亡於滿人,二百年矣。今我國民奮興,貴國獨
  立之義:謀復宗社。幸得人民響應,東南各省,次第戡定。建立太平天國。特派
  聯弟仁玕,出使貴國。此後貴國與敝國共敦和好,共保僑民。互相興商,造世界
  和平之福。朕有厚望焉!
  下書大國太平三年,並蓋禦印。美民主見了洪秀全的舉動,深合文明政體,
  不勝驚異,亦遣使來報聘。自此兩國共通和好,以後宮殿落成,行升禦禮,天王
  勤求政治,每大分辰午兩次,君臣共議大事。議事時,諸臣皆有坐位,掃去一人
  獨尊的習氣。其有請見論事者,一體官民,皆免拜跪。內中左殿名求賢殿,右殿
  名勤政殿。右殿有聯文題雲:虎賁三千,直掃幽燕之地;竜飛九五,重開堯舜之
  天。
  左殿有聯文題雲:撥妖霧而見青天,重整大明新氣象;掃蠻氛以光祖國,輓
  回漢室舊江山。
  規模既定,即商議各路進兵。即日大集群臣會議,獨是錢江未至,天王深以
  為異。即使人往尋錢江。原來錢江不欲東王執掌重權,每欲除之;奈當時東王羽
   日盛,一旦除之,誠恐有變;且東王雖有異心,但反狀未明,即除之,亦不足
  服人心。況當日天下,尚未全定,若內亂自興,關係甚重,故隱忍不發。今見定
  了南京後,天王又予東王得專徵伐,是時東王權柄愈重。錢江心中,益增憂慮。
  因此托病不出。
  當下天王使人往請錢江,所使的不是別人,正是北王韋昌輝,那韋昌輝既領
  天王之命,正欲起行,石達開道:“某下願與北王同往。”天王許之。石、韋兩
  人,一路行來。在石達開知錢江的用意,欲於路上探韋昌輝的意見,特用言試之
  :“公知錢江先生不出之意否?”韋昌輝道:“未也。想無別故。前者嶽州改元
  時,亦是如此,料不是故意要君;或者適逢有病耳。”石達開道:“非也,他懼
  我兵權過重也。見天王予弟以得專徵伐,彼因不滿意,或者有之。”韋昌輝道:
  “公休戲我。先生與足下,實為知心,豈有相疑。若疑公等兵權過重,恐所疑在
  東王,而不在足下也。”達開仍詐作不知。復說道:“東王乃是同體一事的人,
  軍師疑他則甚?”昌輝道:“東王素性跋扈,懼難製耳。”達開道:“若然,又
  將奈何?”韋昌輝道:“軍師非愚者;東王一日不去,後患一日不能免。既是如
  此,免貽後患。”達開道:“自馮雲山、蕭朝貴歿後,天王所同事最早者就是東
  王。近以兄弟之情,更有翁婿之分,雖欲殺之,而天王不從,想亦難行也。”昌
  輝道:“公好多心!為國傢計,即不能為情面計。此事吾能任之。若機局不定,
  不由天王不從。”石達開聽罷,默然、不覺到了軍師府。先令守府的傳進裏面去
  。
  軍師在府堂,早知兩人來意,即令請。錢江見韋昌輝面色含怒意,即說道:
  “兩位在顧,有何見諭?”昌輝道:“承天王命,請軍師入朝議事。”錢江道:
  “吾已知此,適有小恙,未能至此耳。”達開聽得,恐韋昌輝談及路上所議的事
  ,以目止之。奈昌輝不顧。即攘臂說道:“軍師有何病?想為區區楊竪子耳!彼
  何足道?如有不善,當即圖之,毋使噬臍也。”錢江大驚道:“我無此心,將軍
  何出此言?”韋昌輝憤然道:“彼才略有限,而妄自尊大,楊竪子誠不足與謀。
  今若不圖,後悔無及矣!”錢江道:“耳目甚廣,請將軍低聲。”韋昌輝道:“
  除一竪子,一夫力耳,公何怯那!某當請令助守漢陽以謀之。將來必有以報命。
  ”說罷悻悻而出。錢江頓足為石達開道:“東王誠可殺,但尚非其時。誰以吾意
  告他者,此人心誤我大事。”石達開道:“弟以言相試則有之;以情實告則未也
  。”錢江道:”吾當與公趨進朝,以定大計。將軍為我曉以大勢,暫止北王可乎
  ?”石達開道:“此事斷不辱命,願軍師放心。”錢江遂急整衣冠,與石達開並
  驅入朝。
  當下洪天王見錢江同石達開齊至,即離坐起迎。錢江上前,免冠奏道:“大
  王勿如此相迎。恐千載下,以臣弟為要君矣。”洪天王方纔坐下,隨又令各大臣
  坐下。天王道:“一日不見先生,如失了左右手。今金陵己定,朕縱有不德,亦
  望以天下為重。”石達開道:“先生無怨望之心,大王不可作過情之語。恐宵小
  之離間,從此生矣。”劉狀元道:“翼王之言,深悉大體,願大王聽之。”天王
  道:“朕言過矣。誠愛先生甚切,故不自覺也。”錢江流涕道:“臣以鄙陋,得
  言聽計從;外結君臣,內聯兄弟。方願始終一德,生死以之,故無日不以國傢為
  念。適因小恙,故未趨朝耳,大王萬勿思疑。”天王道:“朕並無疑心。正以京
  陵方定,國傢大事,願先生有以教之耳。”錢江道:“臣計已定,恐大王不能行
  耳。臣固註重北京,而緩視南部。昔日之留重兵以守漢陽者,不過懼清兵之繞吾
  後也,今當派人另守武昌,先撤漢陽之衆,使東王直趨汴梁;再撤回李秀成,以
  固金陵根本,而吾當傾國之衆,以趨山東,與東王會合,以臨北京。趁嚮榮窮蹙
  之時,必勢如破竹;北京一定,不憂各行省不附也。大王若用此言,則中國之興
  ,固在今日;著遲疑不决,則噬臍之患,亦在今日。唯大王决之。”天王不願輕
  捨武昌,沉吟未語。錢江亦知天王之意,遂又問道:“臣弟此言,大王究有何疑
  ?”天王道:“朕料琦善無用之輩,未必便下武昌;東王僅當湘軍一面,武昌未
  必便危。先生何為棄之?”錢江道:“大王料琦善不進,豈能料清廷必不另易他
  人乎?且?琦善之不進,懼不敵耳。若見湘軍稍為得手,彼將乘勢爭功,小人行事
  ,往往如此。武昌四戰之地,必不能當四面之衝也。若江西一省,今不為吾有,
  久亦必為吾有。李秀成世之虎將,豈宜置之閑散之地?昔之使李秀成下九江者,
  不過以九江為數省通衢,拒之可兔清兵接應,我方好專事於金陵耳。”天王又道
  :“捨此之外,還有他策否?”錢江道:“臣固知大王不能行也。大王合會已走
  之城池,而攻未得之地,以為不可;不知行軍之道,全在攻其不備,臣知北京守
  禦尚空,故力持此議。過此以往,則非臣所敢知也。天王若問別計,則方纔所陳
  ,自是上策;若增兵助漢陽之守,另分兵入汴梁,派一能事者以趨山東,則為中
  策;撫定江蘇、閩、浙,由江西再出湖南,以牽曾國藩、鬍林翼之後,以固吾根
  本,此為下策。若遲疑不决,亡無日矣。”天王道:“先生上計太速,下計又緩
  ,不如依中計而行。朕今有主意矣。”於是各人一齊退朝。石達開密為錢江道:
  “先生使東工進沛梁者何意?”錢江道:“東王久後必懷異志,他亦守漢陽不住
  ;不如使攻琦善,究易得手。若北京既定,彼雖欲反,亦無能為矣。彼若回金陵
  ,實養虎為患。”石達開亦以為然。次日,天王即令譚紹洸移兵助守武昌,以代
  鬍以晃;又領李開芳領兵二萬,前往漢陽,以助楊秀清。一面令韋昌輝安撫江蘇
  各省;復拜林鳳翔老將為平北大都統,訓練人馬,以專候北伐。錢江、劉狀元兩
  人,整理內政。並馳令李秀成進兵。錢江聞而嘆曰:“林鳳翔雖一時名將,然臨
  時應變,萬不及李秀成。北伐之責任,其重大百倍於南徵,何天王用人一旦如是
  顛倒耶!”不禁為之嘆息。自此錢江已漸漸灰心,頗為抑鬱。
  話分兩頭。且說李秀成接到進兵南徵之令,時正值用飯,恰吃一大驚,不覺
  投箸於地。左右見此情形,急問道:“將軍於千軍萬馬之中,未曾驚恐,今聞進
  兵之令,卻如此失意何也?”李秀成道:“吾料錢江軍師令吾攻九江者,不過據
  此數省通衢,一來隔絶清人消息;二來兔被清兵由江西繞吾後也。今金陵既定,
  衹望召回京,會同北伐,則天下不難定也。今忽然令本軍南下,實出吾意料之外
  矣。不知軍師何以如此失算。”左右聽後,都點頭稱是。秀成忽又轉念道:“難
  道軍師自有妙算,欲自行北伐,故使某力攻南部,以牽清軍耶?”想罷,猶疑不
  决。衹得傳令大小三軍,留林啓榮守九江,自拔隊起程,將近南康下寨。
  時知府李續宜,字希庵,乃湖南鄉湘人氏,為李續賓之弟。同為羅澤南弟子
  ,嚮隸鬍林翼軍中。因曾立戰功,林翼奏保獨當一面。適因事赴端州曾國藩大營
  ,旋以九江告警,乃馳守南康。聞李秀成兵到,即與提督餘萬清商議。餘萬清道
  :“秀成一旅之師,何足畏俱,吾當親自取之。”李續宜道:“秀成梟雄也。彼
  人駐九江不進,今忽然至此,不動聲息,已抵城下。進如電,駐如山,此將纔不
  可輕視。不如固守南康要道,然後赴端州報知曾營,合兵應敵,庶乎有濟。不然
  ,南康一失,則東至饒州,西至武寧,非復國傢所有。彼將下鄱陽湖,屯水師以
  臨省會,即南昌亦危矣。請軍門思之!”餘萬清笑道:“吾軍當屢敗之後,正要
  收功,若偏師不能抵敵,安望敵被全軍那?”遂不聽李續宜之諫,自領軍出城而
  去。李續宜道:“公既要去,某願守城。倘有緩急,可為後應。”餘萬清道:“
  如此,則吾軍兵力轉單矣!君懷二心那,何故如此?”李續宜無奈,亦領兵隨後
  出城。
  李秀成見清兵已出,即傳令退十裏下寨,左右不解其意。及兩陣對圓,秀成
  即揮書使人馳報餘萬清道:“今不用再戰,汝軍已敗,安有孤城出屯之兵法乎。
  ”餘萬清看罷大怒,以為李秀成之戲己也,即傳令進兵。忽流星馬?飛報禍事:說
  稱南康後路城池,已被敵人攻陷去了。原來李秀成未出軍之前,先令數十軍士,
  扮作土民,偵探小路;預伏一小隊於城後。乘清軍俱出時,乘機用藥發城垣,因
  此攻入南康。當下餘萬清聽得這點消息,已魂不附體。方欲退時,李秀成督兵擁
  至,清兵無心戀戰。李秀成如入無人之境,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清兵直望
  南昌而逃。李秀成全不費力,已拔了南康城。那餘萬清、李續宜,既不能奔入南
  康,李秀成亦不能追趕。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復汝寧、饒州各郡具,飛報水師
  ,請拔水師入鄱陽湖,準備水陸並進,為攻南昌省城之計。忽接前途聞報,因漢
  陽緊急,南康之兵一去,要出繞嶽州,以截曾、鬍兩軍之後。秀成聽得,暗忖漢
  陽兵力不弱,何以如此緊急。且下南康之兵,豈不前功盡弃?一面令部將伍員文
  ,領兵五千人入嶽州,以壯漢陽聲勢;白領本軍,為窺取南昌之計,不在話下。
  且說楊秀清自從領了漢陽之命,奈心懷叵測,衹恐錢江為天王所用,自己不
  能獨行大志,故諸事多梗錢江之議。同僚進諫,每多不從。是以鬍以晃在武昌時
  ,因咯血病故。那日東王聽得譚紹洸領守武昌,不覺大怒。又以為天王衹顧金陵
  ,不顧漢陽,將陷自己於危地也。憤怒問每形於色。因思可以對敵錢江者,衹有
  李秀成一人,遂欲羈縻之。乃力保為地官丞相,蓋欲結李秀成之心也。秀成亦知
  其意,並不嚮楊秀清致谢,因此秀清亦怒李秀成。但不敢明責之,殆亦慮秀成輔
  天王之意。楊秀清是時,衹顧經營一身大事,對於漢陽軍情,不甚留意。
  當時清國鹹豐帝,以先後所用之滿大臣,如賽尚阿、琦善等,皆不能得力;
  主意專用漢臣:日前以江忠源為安徽巡撫,以鬍林翼為湖北布政、兼署巡撫,又
  恐漢臣或有異志,因復以官文調任鄂督,名為助手,實是監督一般。此時清國各
  軍,多以光復武昌為急務。內中曾國藩以湘團出境,先欲截九江要道,暫駐端州
  ,兼援應湘鄂;官文駐軍荊州;故林翼亦已到嶽州地面。這三路人馬,至少亦有
  一萬八千。秀清到此,始有幾分害怕。衹得把爭位之事,暫且按下,要商量應敵
  。故每日文書,如雪片飛到金陵,日盼救兵不至。衹聽得譚紹洸帶兵到武昌助守
  ,而漢陽急迫之際,尚無增兵消息,楊秀清大以為慮。是時清兵已四面將抵漢陽
  。部將汪有為進道:“漢陽守兵有五六萬之衆,可以一戰,何必多懼?”秀清道
  :“所慮者,秀清不能擋數面之衆耳。吾欲拔武昌守兵,前來助戰,尊意以為如
  何?”汪有為道:“琦善倘若乘機而襲武昌,則兩地俱危矣!不如固守為上。”
  楊輔清奮然道:“擁五萬之衆,而不能一戰,是示人以弱也。不如你們固守城池
  ,吾領兵獨當鬍林翼之衆。戰如不勝,再退未晚。”楊秀清從之:遂使輔清領兵
  二萬,出南門駐守,專候清兵。楊秀清即自固守城池,不在話下。
  且說鬍林翼,領清兵到漢陽城外,約二十裏紮下大營。一面打聽官文何時進
  兵?志在會合齊進。誰想官文部下,皆是民丁,疲弱無用。雖有四五千之衆,不
  能濟事。故亦打聽鬍林翼何如舉動,再定行止。時鬍林翼方飛書知會官文進兵,
  自卻與楊輔清開戰。忽聽得楊輔清人馬二萬有餘,心上轉吃一驚。暗忖彼軍乃乘
  勝之師,清兵原屬屢敗之衆,深恐軍心有怯,因而不敵,不免委决不下。隨接得
  官文回覆,約定起兵時限。鬍林翼即又知照曾國藩,將救江西之兵折回,遙為欲
  攻武昌之勢,以為聲援;遂拔寨來攻楊輔清。當下楊輔清知鬍軍已到,忙令準備
  接戰。忽楊秀清飛報專差道:“清將官文一軍已直攻漢陽,曾國藩現欲攻武昌,
  李續賓亦有回武昌之說。因此已調譚紹洸新軍,堵禦曾國藩矣。”並囑楊輔清勿
  得輕出。那楊輔清自忖道:“曾國藩一路有譚紹洸抵禦,可以無優。若官文些小
  人馬,何足以下漢陽。我軍若能退得鬍林先令部將李孟群、張運蘭先進。楊輔清
  急令人壓住陣角,一面調撥三軍成列。鬍林翼望見楊輔清軍中,煙塵紛起,乃大
  笑道:“彼不料吾軍猝至,今直移兵成列也。彼真呆子,吾破之必矣。”說罷,
  即令軍士再進。皆大呼道:“汝武昌已被曾軍襲破矣,無傢可歸,尚欲何為?今
  降者免死。”當時天國兵聽得此言,未知是真是假,一時慌亂。李孟群、張運蘭
  乘勢猛攻,彈如雨下。楊輔清大驚,即令軍還槍混戰。奈全無隊伍,各軍士又聽
  得謠傳武昌失守之說,皆無心戀戰。楊輔清欲鼓勵三軍,便馳馬當下督戰,冒煙
  夫人,反撲鬍林翼軍中。鬍軍紛紛退後。部將曾國葆大怒,立殺數十人,並呼道
  :“前軍已得勝矣,中軍有退者俱斬。”軍士聽得,皆回頭奮戰,反把楊輔清睏
  在垓心。那楊輔清全無懼怯,竟領親兵殺入重圍,望後路而走。部將春魁、汪有
  為,皆受重傷。及回至大營,原來已被鬍林翼攻破了後路,曾國葆、張運蘭正迫
  得緊急。鬍林翼一支軍從斜刺裏又殺入,把楊軍截做兩段。楊輔清不暇兼顧。又
  恐為清兵乘勢殺進,不敢奔回漢陽,衹望武昌而逃。
  忽前路一彪人馬截住去路:乃曾國藩部將羅澤南。奉將令把守漢陽、武昌往
  來要路。楊輔清欲奪路而走。羅澤南把人馬一字幾排開,楊輔清不能得脫。兩軍
  混戰。少時李孟群亦到,楊輔清大敗。正在危急之際,忽李孟群後軍自亂,人馬
  紛紛亂竄。原來天國大將伍文貴,奉李秀成之令,正領軍由甫康趕到。出其不意
  ,殺敗李孟群一陣,楊輔清乘勢殺出,幸得水師營將官蘇招生、吳文彩,接過武
  昌去了。此時楊秀清已知輔清大敗,奈被吳文熔牽製漢陽,不能相救。不多時鬍
  林翼亦迫到城下,炮火喧天,喊聲震地,都望漢陽攻來。楊秀清即奮然率督諸將
  ,死力相持。奈清軍自屢敗之後,得此一勝,大為奮勇。秀清料不能固守,急飛
  調武昌守兵來救:秦日綱在武昌得知,即令馮雲山子馮兆炳領兵六千,來救護漢
  陽。惟隔於羅澤南駐紮之路,不能過要道。楊秀清望救兵不至,挨到第三天,人
  馬睏乏。清兵復分三路來攻。看看東南城角將陷,秀清即令大將李開芳、神將洪
  容海、蕭羽,一頭修理,一頭抵禦。誰想槍聲響處,蕭羽已中彈倒在城上。血肉
  相薄,鬍林翼與曾國藻,即督兵踏肉林而進。洪容海軍早退下來。鬍軍直入,皆
  不能抵當。秀清聽得東南角陷,忙令人將倉庫器械盡行焚燒,一連燒了幾個火頭
  。然後領軍棄去漢陽,望武昌而去。管教:光復城池,轉瞬再變裘羶之地;莊嚴
  土地,瞥眼竟成瓦礫之場。
  要知後事如何?再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前言第一回 花縣城豪傑誕生 小山頭英雄聚首
第二回 會深山群英結大義 遊督幕智士釋豪商第三回 發伊犁錢東平充軍 入廣西洪秀全傳道
第四回 鬧教堂巧遇鬍以晃 論嘉禾計賺楊秀清第五回 楊秀清初進團練局 洪秀全失陷桂平牢
第六回 羅大綱皈依拜上帝 韋昌輝乘醉殺婆娘第七回 韋昌輝義釋洪秀全 馮雲山聯合保良會
第八回 馮雲山夜走貴縣 洪秀全起義金田第九回 劫知縣智窮石達開 渡斜𠔌計斬烏蘭泰
第十回 洪仁發誤走張嘉祥 錢東平重會鬍元煒第十一回 蕭朝貴計劫梧州關 馮雲山盡節全州道
第十二回 洪秀全議棄桂林郡 錢東平智敗嚮提臺第十三回 張國梁背義加官 賽尚阿單騎逃命
第十四回 李秀成百騎下柳郡 石達開傳檄震湖南第十五回 鬍林翼冷笑擲兵書 曾國藩遵旨興團練
第十六回 洪宣嬌痛哭蕭朝貴 錢東平大破曾國藩第十七回 彭玉麟恤情贈軍餉 郭嵩燾獻策創水師
第十八回 左宗棠應聘入撫衙 洪天王改元續漢統第十九回 封王位洪秀全拒諫 火漢陽曾天養鏖兵
第二十回 嚮榮大戰武昌城 錢江獨進興王策第二十一回 洪天王開科修制度 湯總兵絶命賦詩詞
第二十二回 嚮榮怒斥陸建瀛 錢江計斬蔣文慶第二十三回 勇鮑超獨救江忠源 智錢江夜賺吳觀察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