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揭秘龙脉玄机细品皇朝兴衰:皇朝天运   》 北京风水(2)      向斯 Xiang Si

  中都的设计和主造人是左相张浩,修造燕京大内正使梁汉臣、副使孔彦舟,征调民工八十万,兵卒四十万,历时三年最后建成。金中都的改建仿自北宋汴京,由金主完颜亮遣画工先画出汴京宫室规制,然后交左相张浩照图修造。
  金中都也是三层的都城格式:外城、皇城、宫城。外城有门十二座,分布四个方位。东边为宣曜门、阳春门、施仁门;西边为灏华门、丽泽门、彰义门;南边为丰宜门、景风门、端礼门;北边为通玄门、会城门、崇智门。皇城在外城中部偏西,是辽皇城大内。皇城有城门四座:东为宣华门、西为玉华门、南为宣阳门,北为拱宸门。宣阳门为皇城正门,门分为三,中绘一龙,西偏绘一凤,用金镀铜将其钉实。中门不常开,只有皇上车驾出入时才能使用。两边的偏门分单日、双日各开一门。
  宫城的正门叫应天门,往北为仁寿门,左为日华门,右为月华门。仁寿门北为大安殿,是宫城的正殿。正殿北为宣明门。再北为政和门。政和门北是仁政殿。仁政殿是皇帝日常上朝的所在地,殿后有两重厚墙阻隔。大安殿左右出日华门、月华门,是两片地位次要的宫殿区,妃子、美人就生活在这些宫殿里。宫城中宫殿的建筑富丽堂皇。《揽辔录》称:遥望前后殿屋崛起很多,制度不经,工巧无遗。甚至于其屏扆窗牖等物,都是攻破汴京以后抢掠过来直接装上的。
  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中都宫中发生大火,大火熊熊燃烧,五天五夜不绝。后又被蒙古军围困,宫中一部分宫室被拆毁,将木料当柴烧。金宣宗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次年宫中大火,宫殿和整个中都在硝烟和火光中面目全非。
  金中都被蒙古铁骑攻破,付之一炬,大火整整燃烧了一个月,昔日繁华之都,化成残垣断壁和一堆瓦砾。元世祖忽必烈率领强大的蒙古铁骑,纵横驰奔,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欧亚大陆、最后来到燕京。忽必烈感慨地说:“今天下已定,我要进奏主上成吉思汗,驻跸回鹘,仗兵息民。”随侍的蒙古贵族巴图鲁劝阻说:“幽燕是龙蟠虎踞之地,形势雄伟,地理险要,其南控江淮,北连朔漠,正是天子居中接受四方朝觐的理想帝都。大王如果经营天下,驻跸所在,非此不可。”忽必烈恍然大悟,即帝位后,定都燕京,称为大都。
  元世祖忽必烈满怀统一天下的雄心,经营北京。金中都已成废墟,中都郊外高梁河畔的离宫却依然保存完好,通晓地理和风水的刘秉忠建议将新的都城从中都的莲花水系,迁移到北方高梁河水系。
  元世祖便命令刘秉忠和他的弟子郭守敬、赵秉温等负责整个城市和宫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刘秉忠、郭守敬、赵秉温多次勘察地形,研究形胜,探讨地理和风水。要解决大都城水源和城市供水系统问题,并彻底根治永定河水患,决定放弃金中都,新都北移,利用高梁河水系,将新都建筑在中都东北郊外。人工开凿一条河道,将北京西北部玉泉山泉水,经太平桥大街南行折而向东,流经西四南大街之泔水桥,到达中海、南海之间的太液池南岸,注入大内正门崇天门前的周桥,经过南、北河沿流入通惠河。在五行方位之中,这条河位于西方,属金,由西北流入大内,人称金水河,又叫御河。这条河,不准百姓饮用,不许饮马,不准洗漱。
  玉泉水自昆明湖流入高梁河入城,从海子桥流出,经南、北河沿,出文明门水关,通向通州张家湾,连通大运河。这就是通惠河,这是连接北京与江南的交通大动脉,是京师之地的经济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赵文昭公(秉温)行状》称:“公与太保刘公(刘秉忠)同相宅,公因图上山川形势、城郭经纬与夫祖、社、朝、市之位,经营制作之方。帝命有司稽图赴功。”
  《析津志》记载:“世皇(元世祖)经都之初,问于刘太保秉忠,定大内方向。秉忠以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树为方以对。上制:可!……(大都)内外城制与宫室、公府,并系圣裁,与刘秉忠率按地理经纬,以王气为主……先取地理之形势,生王脉络,以成大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作者介绍前言(1)前言(2)
第一个通晓风水术的君主(1)第一个通晓风水术的君主(2)第一个通晓风水术的君主(3)风水之都(1)
风水之都(2)龙脉(1)龙脉(2)三龙云气
华阴形胜龙首山王气(1)龙首山王气(2)龙首山王气(3)
凤鸟后裔膏腴沃土六朝古都(1)六朝古都(2)
六朝古都(3)三重宫阙八朝古都(1)八朝古都(2)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