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文革”前夜的中國 》
試圖控製局勢的《二月提綱》(2)
羅平漢 Luo Pinghan
在北京的“左派”人物中,跳得最歡要數關鋒和戚本禹。關鋒出身貧窮,少年投身革命,14歲便入了黨,19歲任縣委書記,解放後擔任過山東政治學校校長、第四中級黨校副校長,1956年調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1958年《紅旗》雜志創刊後,出任《紅旗》雜志編委。關鋒除了寫理論文章外,還喜歡寫雜文,且文筆尖銳,頗為引人註目,他曾用“慶雲”、“何明”等筆名在《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過不少雜文。1962年,有人將他的雜文送到毛澤東那裏,說是反毛澤東思想的。毛澤東看了後說:這點雜文有什麽了不起,何明的文章我早看過,還不錯。此話一出,反使關鋒名氣大增。
姚文元的文章發表後,關鋒也未曾看出其中的奧妙。《文匯報》駐北京的記者為了尋求北京的“左派”理論傢的支持,特意找到了關鋒,請其談看法,結果他從學術的角度講了一通。這也難怪,姚文元的文章對中央一綫領導人都加以封鎖,關鋒自然對其背景無從知曉。1965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杭州找幾位理論傢談話,關鋒也名列其中。因毛澤東在談話中對姚文元和戚本禹的文章都作了肯定,也使關鋒明白了毛澤東對《海瑞罷官》的態度。於是,他緊緊跟上,成為“左派”理論傢中的一員幹將。
戚本禹在“左派”理論傢中屬於年輕者。此人1931年出生於上海,建國後在中央團校學習時,被選調到中央辦公廳給田傢英當助手,後在中央辦公廳信訪辦公室當了一名科長。1961年中共中央提倡調查研究,時在長辛店機車車輛廠的戚本禹寫了一篇關於調查研究“成災”的信給田傢英,田又將之轉給了毛澤東。毛澤東對此很重視,寫了批語轉發給全黨,戚本禹也由此揚名。1963年8月,戚本禹寫了《評李秀成自述》一文,斷定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李秀成是叛徒,將其駡了個一無是處,引起了學術界的普遍反對。不料此文被毛澤東看到,得到肯定。1965年12月,他又寫了《為革命而研究歷史》一文,對翦伯贊大加討伐,從而成為“左派”理論傢中的重要人物。
1966年1月13日到17日,關鋒和戚本禹寫成幾篇批判《海瑞罷官》的文章送給中宣部,其中兩篇文章是關於“要害是罷官”的,並且上綱上綫很高,“要害”講得很明顯。戚本禹在文章中說:吳晗1959年6月寫的《海瑞駡皇帝》,“實質上是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嚮黨進攻錘鼓助威”,是“右傾機會主義者”嚮黨進攻的“開場鑼鼓”;而他1961年1月寫的《海瑞罷官》,則是“為一小撮被人民‘罷’了‘官’的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鳴冤叫屈,它的真正主題是號召被人民‘罷官’而去的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東山再起”。文章中還說,吳晗用“兵部尚書”的歷史人物來影射,並特地註明,“兵部尚書”就是“國防部長”,就衹差沒點彭德懷的名字了。
關和戚的文章,本是中宣部的約稿,現在文章寫成這個樣子,已大大超出了中宣部將《海瑞罷官》限定在學術討論範圍的設想,發與不發,衹能由部領導拍板决定。恰巧這時負責此事的周揚因發現得了肺癌而要住院動手術,他負責的工作由另一副部長許立群接管。有關人員請示許立群如何處置。許說,這樣大的政治問題他也作不了主,彭德懷現在還是西南三綫的副總指揮(按:1965年11月,廬山會議後被免職的彭德懷被任命為此職)哩,能不能這樣明顯地在報紙上公開批判?於是他讓中宣部有關部門將關鋒與戚本禹的文章作出摘要,上報“文化革命五人小組”。可是,此時“文化革命五人小組”雖有這麽個組織,並無具體的辦事機構,對於中宣部上報的這個材料沒有及時作出答復,後來這件事還被指責為“扣壓‘左派’稿件”。
與受到中宣部冷落相反的是,江青對關鋒等人極力拉攏。1月下旬,通過張春橋安排,江青在上海接見關鋒,嚮他交底說:“批判《海瑞罷官》不單是學術問題,而是反擊彭德懷的翻案”,“姚文元的文章,北京不轉載,不發行,是黑綫專政的一例”。這樣一來,關鋒等人有了尚方寶劍,更是有恃無恐。
由於關鋒等人亂扣帽子,亂舞棍子,為許多人所不齒。1966年1月初,許立群等人將關鋒(署名為何明)1962年寫的一篇雜文《從陳賈說起》找了出來,上送“文化革命五人小組”。為了論證“何明”就是關鋒,有關人員還找到了關鋒用真名於1957年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雜文集《邊鼓集》。因為收進這本集子裏的文章,有些在發表時用的就是“何明”的筆名。許立群等人認為,關鋒也講過道德繼承性問題,當年也高明不到哪裏去,現在整別人不要太過分了。這件事後來被指責為“整‘左派’材料”。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內容簡介 | 圖書目錄 | “東風壓倒西風(1) | “東風壓倒西風(2) | “完全一致”的背後(1) | “完全一致”的背後(2) | “完全一致”的背後(3) | “完全一致”的背後(4) | 赫魯曉夫發動突然襲擊(1) | 赫魯曉夫發動突然襲擊(2) | 赫魯曉夫發動突然襲擊(3) | 赫魯曉夫發動突然襲擊(4) | “四清”性質的高層分歧(1) | “四清”性質的高層分歧(2) | “四清”性質的高層分歧(3) | “四清”性質的高層分歧(4) | “四清”性質的高層分歧(5) | “四清”性質的高層分歧(6) | “四清”性質的高層分歧(7) | “四清”性質的高層分歧(8) | 羅瑞卿遭打倒內情(1) | 羅瑞卿遭打倒內情(2) | 羅瑞卿遭打倒內情(3) | 羅瑞卿遭打倒內情(4)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