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中國人的精神(貳)   》 第26節:總督衙門論文集(21)      辜鴻銘 Gu Hongming

  四、真正的睏難
  在中國問題中,真正讓人擔心的是,那個幾乎無法剋服的睏難乃是列強之間如何實現和諧一致——哪怕僅僅是名義上的一致,而非實質上的一致。事實上,華北地區所發生的那場事變已經清楚地表明,就像在法國大革命的恐怖時期一樣,因為不同的政府派別之間害怕爭鬥,所以他們允許各種各樣的暴行競相登場。同樣,在中國,因為列強們害怕彼此開戰,他們寧願讓中國人民慘遭各種暴行的蹂躪。然而,列強們逃避責任是無濟於事的,他們不僅對於中國人民負有責任,而且對於真正的“文明”事業負有責任。列強們必須心平氣和地同意絶對尊重中國作為一個君主國的主權完整,否則他們就必須開戰。至於和平瓜分的其他選擇,根本行不通,尊敬的布羅德裏剋(Brodrick)就說過,“對大不列顛帝國來說,企圖管理中國領土的任何部分,都將是瘋狂的。”
  中國問題的解决,主要依賴於三個列強:英國、俄國和日本。像西摩爾(32 )將軍那樣的英國人,樂於喚起世界註意這樣一個事實:他們為西方民族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但從不考慮他們對這一行為後果該負什麽樣責任。實際上,英國現在仍然是在中國擴展勢力範圍的頭號列強。總之,這件事本身好壞參半。由於我最近的文章已經招致了許多英國人的厭惡,但願我下面的話,不致於被人懷疑我又在有意討好他們。這裏,我要說的是,在影響中國社會變遷的外來因素中,英國因素至今仍然算是最積極的。例如,英國領事館不僅是一個有條有理的行政機構,其中還收羅了一些最為出色的在華外國人。不過,在陳述英國是今日盤踞於中國的頭號列強時,我也毫不猶豫地要說,對於目前中國局勢的形成,它應受到更多的責難。中國事態之所以陷入如此睏局中,乃是拜英國政治傢在中國推行的政策所賜:即便是那個錯誤的政策,那個“押錯賭註”的政策,或者幹脆說是那種“沒有政策”的政策也沒能得到始終貫徹!我能夠聽到英國政治傢自言自語地說:“我們願意對中國公正行事,但你看其他人不願意;因此,我們惟一能做的是照顧好自身的利益,如果我們正直誠實,但是——”現在,正是英國的這種“但是”政策,帶來了眼下這場可憐而又鄙的悲劇性混亂。然而,如果英國政治傢喪失了責任感,衹是在考慮其自身的利益,再加上又奉行“但是”和“如果”政策,那麽,英國很快將無法保住它在中國的頭號列強地位。英國應奉行的政策,即便是從它自身的利益來考慮,也是在於我在本文開頭作為箴言所引用的那段戈登將軍的話中。不過,英國如果要想堅持這項政策,就必須準備戰鬥——衹有不畏懼戰鬥,最終才能免除必將發生的戰爭荼毒。
  至於說俄國,如果它成為了中國的頭號列強,那將不是它的本願。對於眼下它在中國的擴張,衹是因為英國報紙及其民主政體的不受約束纔迫使俄國違背其本願而加強其在遠東的力量,從而成為在中國的頭號列強。
  中國問題有賴於解决的最後一個列強,是日本。就日本的國傢利益和日本人民的福祉來說,它在解决中國問題的過程中將比聯合行動中的其他任何列強都會冒更大的風險。鑒於目前它的軍隊有自由行動的權力,所以日本在處理中國問題時,可以采取一個左右其他列強决定的政策。一旦日本對中國問題的癥結有了正確清晰的認識,它恐怕就會成為遠東文明的Mark-graf(邊疆鎮守使)。
  五、一個文明問題
  曾經有個外國人對我說:“你所有的意見都很動聽和正確,但為什麽不喚醒中國起來戰鬥呢?現在的世界不認公理,衹認強權和物質力量。”對此,我將指出,“拳民”應當使世界相信,中國人並非不願戰鬥。赫德爵士的同胞認為他在預言“義和團運動”的前景時喪失了理智。但在此我將從中國歷史上舉出兩件事,來證明赫德爵士錯得畢竟還不是太遠。
  (一)在公元十二世紀,中華民族已經發現,文明,正如羅斯金(33 )先生所說的,意味着培養文明的人;但其惡果卻是承平日久的人民遺忘了戰爭藝術。因此,當南宋王朝漢人們面對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即蒙古人的入侵時,他們束手無策,無能為力。1260年,蒙古帝國的領袖忽必烈汗實際上登上了中國的皇位,並於1279年用暴力徵服了所有漢人。1361年,正好一百年後,我們漢人重新學會了戰爭藝術,在明朝開國皇帝的領導下,中國武士再度崛起,將蒙古人趕出中國,回到大漠。至少,這部分野蠻的入侵者還沒有耽於中國文明變成文弱之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總督衙門論文集第2節:序言(1)第3節:序言(2)
第4節:序言(3)第5節:序言(4)第6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
第7節:總督衙門論文集(2)第8節:總督衙門論文集(3)第9節:總督衙門論文集(4)
第10節:總督衙門論文集(5)第11節:總督衙門論文集(6)第12節:總督衙門論文集(7)
第13節:總督衙門論文集(8)第14節:總督衙門論文集(9)第15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0)
第16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1)第17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2)第18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3)
第19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4)第20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5)第21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6)
第22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7)第23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8)第24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9)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