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类 》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26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5)
刘绪义 Liu Xuyi
但那个公孙滑跑到卫国政治避难时,卫国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出兵来帮助公孙滑来报仇,还夺了郑国的一个城池。郑国就向周天子和虢国借兵进行反攻,后来又请一个小国"邾"出兵帮忙。这样,几国联合,形成了对卫国的进攻。
本来卫国在春秋初期就是一个四面受敌的国家,它西北两面皆邻戎狄,东面则是大国齐国,南面还有两个实力较强的郑国和宋国。而卫国恰恰这个时候又发生了内讧。事情是这样的,卫庄公小老婆生的儿子叫州吁,《左传》说他是"有宠而好兵",庄公溺爱他,不怎么管他。而卫庄公的大老婆叫庄姜,是齐国太子得臣之妹,长得很漂亮,就是可惜没能生子,《诗经》里有一首诗《硕人》就是专门写她的,她将庄公的另一个小老婆也就是厉妫的妹妹戴妫生的儿子公子完过继给自己,视为己出。这样一来,庄姜就很讨厌这个州吁。而这时,庄公的一个大臣叫石碏(que)的,便出来对庄公说,我听说,一个人爱儿子就应该教他走正道,而不是走邪路。骄奢淫泆,自来就是取祸之邪路。而你现在对小儿子州吁过分宠爱放纵。如果你决定立州吁为太子,那么就要赶快定下来,如果没这个打算,就最好想办法了却这个祸害,降服他。接着,石碏又给庄公讲了"六逆""六顺"的道理。所谓"六逆"是指"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地位低的人想要伤害地位高的,晚辈欺凌长辈的,关系疏远的离间关系亲密的,新来的离间旧相识的,年龄小的踩在年龄大的头上,荒淫的击败重义的,这几条,州吁都做到了。所谓"六顺",是指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这几条恐怕州吁不占一条。话讲到这个份上,卫庄公仍然不听。而且他最终也没立州吁,而是立公子完(就是卫桓公)。
卫桓公即位,第二年即隐公四年,果然就发生了州吁弑公子完自立的故事。起因只是州吁过于骄奢,公子完就贬斥了他一顿,结果州吁就逃出卫国,正好碰到从郑国逃出来的公孙滑,两个"遇难人"一拍即合,联合起来,收集卫国的逃亡者回国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州吁这个人骄奢而又好兵,好兵就是喜爱武力甚至暴力。他既与公孙滑交上了好朋友,便自然想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也可以借对外战争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于是便策划了一起宋、陈、蔡、卫四国联军来伐郑,将郑国的都城东门结结实实围了五天。卫州吁的这一刀不仅没插好,最后反而累得自己身死异处。
州吁有一个死党,铁哥们,就是那个劝谏的石碏的儿子石厚。石碏不许石厚与州吁交往,把他锁在空房里,结果他竟然踰墙而出,跑到州吁家里,同吃同住不回家,石碏也莫可奈何。为避祸,石碏等到桓公即位便申请退休了。
州吁虽然做了国君,却因为弑兄之事早闹得沸沸扬扬,为了安定民心,石厚便向父亲请教。石碏见事己至此,只好告诉他,说:"朝见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但是周代有严格的朝聘制度,一方面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各诸侯国刚开始都表面上还算听话,朝聘不断,因为根据孟子的说法,"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另一方面并不是谁想朝见,天子就可以见的,因为有制度,即便到了周桓王之时,他都可以拿这个来摆摆架子,有时还为了以示惩罚还不让一些诸侯来朝见。
隐公四年,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的州吁听了建议便想去朝见天子,企图以此来安抚民心,但他知道天子不会让他朝见的,怎么办?石碏便告诉他儿子:"陈桓公目前正受天子的宠信,而且陈、卫两国关系也正很好,如果先去朝见陈桓公,请他代为讲好话,说不定大事可成。"于是州吁和石厚便启程去陈国。
这个时候,胸有成竹的石碏便立即派使者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大了,不能有所作为了。这两个人(指州吁和自己的儿子石厚)确实杀死了卫国国君,此二人乱臣贼子,杀之可正臣纲,天下幸甚,请见到这两个人就立即采取措施。"石碏曾位居上卿,不仅素为国人所信服,在邻国也有厚望,故而陈国听从使者的话,就等二人一进入陈国就把他们抓住,请卫国派人来处置他们。卫国右宰丑就前往陈国,在濮地把州吁杀了;石碏也派他的管家獳羊肩杀了石厚。
《左传》以"君子曰"的形式称赞石碏为"大义灭亲"。州吁死后,卫人立公子晋即位,是为宣公。
石碏大义灭亲换来的这个宣公,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能否给卫国带来福音?且听下文分解。
孔父之死
孔父是谁?宋国大司马孔父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 | 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 | 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 | 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 | 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 | 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 | 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 | 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 | 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 | 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 | 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 | 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 | 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