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揭秘竜脈玄機細品皇朝興衰:皇朝天運 》
北京風水(2)
嚮斯 Xiang Si
中都的設計和主造人是左相張浩,修造燕京大內正使梁漢臣、副使孔彥舟,徵調民工八十萬,兵卒四十萬,歷時三年最後建成。金中都的改建仿自北宋汴京,由金主完顔亮遣畫工先畫出汴京宮室規製,然後交左相張浩照圖修造。
金中都也是三層的都城格式:外城、皇城、宮城。外城有門十二座,分佈四個方位。東邊為宣曜門、陽春門、施仁門;西邊為灝華門、麗澤門、彰義門;南邊為豐宜門、景風門、端禮門;北邊為通玄門、會城門、崇智門。皇城在外城中部偏西,是遼皇城大內。皇城有城門四座:東為宣華門、西為玉華門、南為宣陽門,北為拱宸門。宣陽門為皇城正門,門分為三,中繪一竜,西偏繪一鳳,用金鍍銅將其釘實。中門不常開,衹有皇上車駕出入時才能使用。兩邊的偏門分單日、雙日各開一門。
宮城的正門叫應天門,往北為仁壽門,左為日華門,右為月華門。仁壽門北為大安殿,是宮城的正殿。正殿北為宣明門。再北為政和門。政和門北是仁政殿。仁政殿是皇帝日常上朝的所在地,殿後有兩重厚墻阻隔。大安殿左右出日華門、月華門,是兩片地位次要的宮殿區,妃子、美人就生活在這些宮殿裏。宮城中宮殿的建築富麗堂皇。《攬轡錄》稱:遙望前後殿屋崛起很多,制度不經,工巧無遺。甚至於其屏扆窗牖等物,都是攻破汴京以後搶掠過來直接裝上的。
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中都宮中發生大火,大火熊熊燃燒,五天五夜不絶。後又被蒙古軍圍困,宮中一部分宮室被拆毀,將木料當柴燒。金宣宗貞祐三年(公元1215年),蒙古軍占領中都,次年宮中大火,宮殿和整個中都在硝煙和火光中面目全非。
金中都被蒙古鐵騎攻破,付之一炬,大火整整燃燒了一個月,昔日繁華之都,化成殘垣斷壁和一堆瓦礫。元世祖忽必烈率領強大的蒙古鐵騎,縱橫馳奔,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歐亞大陸、最後來到燕京。忽必烈感慨地說:“今天下已定,我要進奏主上成吉思汗,駐蹕回鶻,仗兵息民。”隨侍的蒙古貴族巴圖魯勸阻說:“幽燕是竜蟠虎踞之地,形勢雄偉,地理險要,其南控江淮,北連朔漠,正是天子居中接受四方朝覲的理想帝都。大王如果經營天下,駐蹕所在,非此不可。”忽必烈恍然大悟,即帝位後,定都燕京,稱為大都。
元世祖忽必烈滿懷統一天下的雄心,經營北京。金中都已成廢墟,中都郊外高梁河畔的離宮卻依然保存完好,通曉地理和風水的劉秉忠建議將新的都城從中都的蓮花水係,遷移到北方高梁河水係。
元世祖便命令劉秉忠和他的弟子郭守敬、趙秉溫等負責整個城市和宮城的規劃、設計和建造。劉秉忠、郭守敬、趙秉溫多次勘察地形,研究形勝,探討地理和風水。要解决大都城水源和城市供水係統問題,並徹底根治永定河水患,决定放棄金中都,新都北移,利用高梁河水係,將新都建築在中都東北郊外。人工開鑿一條河道,將北京西北部玉泉山泉水,經太平橋大街南行折而嚮東,流經西四南大街之泔水橋,到達中海、南海之間的太液池南岸,註入大內正門崇天門前的周橋,經過南、北河沿流入通惠河。在五行方位之中,這條河位於西方,屬金,由西北流入大內,人稱金水河,又叫禦河。這條河,不準百姓飲用,不許飲馬,不準洗漱。
玉泉水自昆明湖流入高梁河入城,從海子橋流出,經南、北河沿,出文明門水關,通嚮通州張傢灣,連通大運河。這就是通惠河,這是連接北京與江南的交通大動脈,是京師之地的經濟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趙文昭公(秉溫)行狀》稱:“公與太保劉公(劉秉忠)同相宅,公因圖上山川形勢、城郭經緯與夫祖、社、朝、市之位,經營製作之方。帝命有司稽圖赴功。”
《析津志》記載:“世皇(元世祖)經都之初,問於劉太保秉忠,定大內方向。秉忠以麗正門外第三橋南一樹為方以對。上製:可!……(大都)內外城製與宮室、公府,並係聖裁,與劉秉忠率按地理經緯,以王氣為主……先取地理之形勢,生王脈絡,以成大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
|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前言(1) | 前言(2) | 第一個通曉風水術的君主(1) | 第一個通曉風水術的君主(2) | 第一個通曉風水術的君主(3) | 風水之都(1) | 風水之都(2) | 竜脈(1) | 竜脈(2) | 三竜雲氣 | 華陰形勝 | 竜首山王氣(1) | 竜首山王氣(2) | 竜首山王氣(3) | 鳳鳥後裔 | 膏腴沃土 | 六朝古都(1) | 六朝古都(2) | 六朝古都(3) | 三重宮闕 | 八朝古都(1) | 八朝古都(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