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谢》中两个女鬼同陶生是经历了生活中的大灾大难后才变化为爱情关系的。陶望三假姜部郎第读书,夜有两个天真美丽的女鬼来同他捣乱,一会儿以手捋髭,批颊颐,作小响,一会以纸条穿其耳,陶生明知鬼祟人而促寿,对两个女鬼敬而远之,先是开玩笑地声明:"房中纵送,我都不解,缠我无益。"后又用大道理劝导两个女鬼:"相对丽质,宁独无情;但阴冥之气,中人必死。不乐居者,行可耳;乐居者,安可耳。如果见爱,何必玷两佳人?如果见爱,何必死一狂生?"这番话仍然表明陶生不乐意同女鬼建立爱情关系。两个女鬼初次与陶生交往时,还是不谙世事的女孩子,她们无奇不有地憨跳,无所不至地娇嘻,也都不曾想同陶生成爱侣,她们在回答陶生问所由来时这样回答:"痴郎!尚敢一呈身,谁要汝问门第,作嫁娶耶?"两个可爱的小姑娘拜陶生为师学书学字,师事陶生,坐为抓背,卧为抓股,陶生满堂咿唔,设鬼帐也。此时,二女同陶生在纯洁的师生真情中,渐渐产生了新的情愫;小谢嘱陶生不要教秋容,秋容嘱陶生不教小谢,这是排他型性爱的萌动。后陶生陷入冤狱,二女为他奔走,小谢夜驰百里,被老棘刺脚心,痛彻骨髓,血殷凌波。秋容为黑判官抢去,逼充御媵。秋容不屈,被幽闭,陶生愤而声言,要将城隍像践踏为泥,判官不得不放回秋容。一男二女在同黑暗势力搏斗中感情弥深,爱情终于如火山般爆发,陶生毅然要求与女鬼同寝:"今日愿为卿死。"二女却执不可:"向受开导,颇知义理,何忍以爱君者杀君乎?"陶生因爱女鬼而愿为之死,女鬼因爱陶生而拒绝情爱,这是知己相逢的爱,是高于"色授"之上的"魂与",《小谢》中陶生同二女的爱情一直没有多少"色"的成分。留仙始终极力写爱给人带来的个性陶冶,二女因为爱,由痴顽、憨跳变得温文尔雅,陶生因为爱,由刚直变得妩媚。
《瑞云》中尤能说明情趣相投对外貌吸引的胜利。瑞云是杭州才艺无双的名妓,鸨母以十五金为其见客之价,富商贵胄纷纷登门,瑞云均以一茶、一弈、一画敷衍,待一见才子贺生,便主动提出要图一宵之聚,贺生贫穷,唯有真情可献知己,一宵之聚的用费却无处措置。瑞云择客日久,遇一异人在她额头用手指按了一下,随即变得连颧彻准尽黑,丑状若鬼,见者皆笑,从此门前冷落,车马绝迹,被鸨母贬为粗使丫头。此时,贺生毅然前来,愿赎作妇,变卖田产将瑞云买回家中,瑞云以为自己不配居正位,愿居妾媵,贺生曰:"人生所重者知己,卿盛时犹能知我,我岂以衰故忘卿哉!"贺生对瑞云不以色衰而爱弛,充分尊重瑞云人格,显出了"真情种"的精神。帮瑞云恢复容颜的异人和贺生说:"唯真才人为能多情,不以妍媸为念也。"
由惊艳羡美到不以妍媸为念,是从两性吸引到灵魂相通的结果。《辛十四娘》中写人狐恋爱的故事:广平冯生路遇一容色娟好的少女,着红帔,带小奚奴,蹑露晓行。冯生即追入少女家中求婚,遭拒绝,后靠姨母鬼郡主的帮助,娶得红衣少女辛十四娘。此篇开始极写十四娘之美:她"振袖倾鬟,亭亭拈带",娇美无比,她"刻莲瓣为高屐,实以香屑,蒙纱而步",作意弄巧,窈窕可人。她见男性羞涩不安,庄重自爱。辛十四娘归冯生后,极力劝诫冯生远小人,戒轻薄,冯生不听良言,与豺狼之人楚公子往来且以此贾祸,辛十四娘訾之曰:"乡之儇子",戒冯生闭户绝交游,勿浪饮。冯生终于为楚公子诬陷入狱,以误杀罪待决。辛十四娘施展神术,派狐女向皇帝申冤,冯生出狱。冯生同辛十四娘婚后的感情同婚前渐渐发生了变化,即由冯生的爱色转而为受辛十四娘美好品质的感化,冯生此时所爱的辛十四娘,不仅是她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她的勤俭洒脱、见识高、志行洁。冯生入狱后,辛十四娘托媒购良家少女禄儿,本意为视尘俗厌苦,决意救冯生出狱后离去,以容华颇丽的禄儿为冯生伴侣。冯生出狱后,辛十四娘对冯生曰:"我已为君畜良偶,可从此别。"夜遣禄儿侍冯生,冯生不纳,朝视辛十四娘,容光顿减,月余,迅速衰老,黯黑如村妪,辛十四娘再次告别,且曰:"君自有佳侣,何用此鸠盘为?"冯生仍然不从,十四娘从此暴病绝饮食,冯生侍如父母……轻脱纵洒、好色猎艳的冯生,经过与辛十四娘的爱情生活,终于把对美色的迷恋转移到对美德的忠诚上,留仙篇首极力渲染辛十四娘之美,篇末尽力写辛十四娘之丑,美丑相形,考验冯生真情,美丑相较,协助冯生感情升华。冯生忠诚于黯黑衰老如村妪的辛十四娘,不接纳年方及笄、容貌出众的禄儿,这一选择,标志着爱情生活中灵魂的美胜过了容貌的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