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紀念王小波辭世十周年:王小波十年祭   》 第26節:我的弟弟小波/王徵(1)      李銀河 Li Yinhe

  我的弟弟小波
  王徵
  弟弟小波去世兩個半月了。
  我終於可以坐下來為他寫點什麽了。
  這兩個半月,我的心碎了,精神幾乎到崩潰的邊緣。用女兒的話來說,是剝了一層皮。
  兩個半月前,一天深夜,接到秀東打來的越洋電話,他告訴我:“小波去世了……”我聽在耳裏,半天回不過神來,拿着話筒一遍遍地問:“什麽?什麽?”最後終於曉得了,但不能相信這是事實。小波從來沒講過,他有什麽不舒服,從來沒講過,他有心髒病。最後我終於明白了。心如刀絞,淚如雨下。那一晚上,不能成眠。
  清晨,獨自跑到房後的樹林中,嚮着天空,嚮着東方,嚮着廣袤的蒼穹,我像瘋子一樣大喊:“小波!小波!小波……”就像小波真的在天上,在God身邊,能夠聽到一樣。
  我喊到聲嘶力竭,說不出話來,但我對他的思念和心中的悲痛也衹有一點點得到抒泄。小波就盤旋在我腦中,我心裏,衹要腦子一空下來,想的就是他。我不敢開車,怕開車腦子走神想他,會出車禍;不敢一個人呆在傢裏,怕想他想得受不了。
  我想寫寫小波,讓世人都知道,他是個什麽樣的人。讓世人知道,他生活簡樸,性格單純,心靈博大精深、善良細膩;他頭腦機智,出語幽默驚人。但我這寫慣病歷和醫學報告的拙筆能寫出他來嗎?我衹能盡我之心,盡我之力,寫出我心中的小波。
  1996年12月初,我離京赴美國,從煙臺到北京住了半個月。這是幾年來與小波相處最長的一段時間。他住在樓下,每天上樓來和我聊天。我們聊傢人、聊社會、聊電影、電視甚至文學。話題天南海北,雜七雜八,可就是從沒說到過他自己的身體,他有哪兒不舒服,有什麽病。他對我的依戀、關切,那份親情、那份善意,總在幾句話中,在那微微斜視的目光中透露出來。雖然,我們口中聊的往往是些不相幹的事。
  我的赴美,對他的感情造成很大的衝擊和折磨,姐姐、哥哥、弟弟都在美國,我走後,大陸就衹剩他一人與媽媽相守了。提到此事,他就嘆氣。一天,我輕描淡寫地說:“我怎麽也沒覺得到美國有什麽的,現在通訊、交通這麽發達,十幾個小時就能從北京飛到底特律,我覺得就跟到煙臺一樣。”
  可是,這畢竟是不一樣的,現在我深深地感覺到了,這畢竟是不一樣的。如今小波走了,我竟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回去送他一程。我衹能每天思念他,獨自流淚,我這個他相依相戀的姐姐太對不住他了。
  小弟弟晨光去北京送別,帶回小波的遺體解剖報告和遺著《時代三部麯》。我看了報告心痛不已,不知該怎麽想,就像祥林嫂一樣,每天反復地想着小波的死因。我幾十遍、幾百遍地問自己:他知不知道自己有心髒病?他為什麽不告訴我們?他為什麽不去看醫生?
  據遺體解剖報告說,小波是由於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導致心力衰竭死亡。可我知道,這種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是逐漸發展的,有一個長期的過程。我12月份看到他,衹有懶懶的樣子(現在想,那已是早期心衰),那時到他去世,衹有4個月,病情不該發展得這麽快。報告中還提到,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者有1/4的病人容易發生血栓。我想,當天晚上,很可能産生了血栓,心肌梗塞,加重了心衰,而血栓以後自溶了。可他忍受了多少痛苦,衹有上帝知道了。據人們推測,他獨自一人在室內掙紮了幾個小時,晨光看到白灰墻上留下了他牙咬過的痕跡,死後牙縫裏還留有白灰。為什麽?為什麽他獨自掙紮而聽到他慘叫的人卻沒能幫忙送他去醫院?哪怕聽見了的人去報警也好。
  他選擇死亡嗎?不,他愛生活,愛親人,愛文學事業。電腦中還有他未完成的《黑鐵時代》。想想他的性格,他的為人,也就能理解了。他從不願麻煩別人,有事寧肯自己忍着。他對什麽都很灑脫,他就那樣走了,可給我們留下了那麽多遺憾!那麽多心痛!那麽多惋惜!那麽多淚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美術出版社
第1節:序第2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
第3節:成長歲月/艾曉明(2)第4節:成長歲月/艾曉明(3)
第5節:成長歲月/艾曉明(4)第6節:成長歲月/艾曉明(5)
第7節:成長歲月/艾曉明(6)第8節:成長歲月/艾曉明(7)
第9節:成長歲月/艾曉明(8)第10節:成長歲月/艾曉明(9)
第11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0)第12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1)
第13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2)第14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3)
第15節:母親的憶念/宋華(1)第16節:母親的憶念/宋華(2)
第17節:母親的憶念/宋華(3)第18節:我的女婿王小波/李剋林(1)
第19節:我的女婿王小波/李剋林(2)第20節:吾弟小波/王小芹
第21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1)第22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2)
第23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3)第24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