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书信 》 一個農民的生存實錄:農民日記 》
第26節:農民日記(24)
侯永祿 Hou Yonglu
四是豐富視覺感受,用不同字體編排,穿插實物圖片、彩色插頁和底圖等,增加版面變化。侯永祿很愛收藏,以前用過的很多東西都保留着,糧票、會議材料一大堆,有很多宣傳畫我都愛不釋手,但因為版權問題,沒有辦法全部出版。
《農民日記》出版侯永祿60年真實記錄生活(北京娛樂信息報)
一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堅持寫了60年的日記,記錄了他和鄉親們半個多世紀的生存經歷,用平凡瑣事昭示了過去60年的人間煙火。本周,這本名為《農民日記》的圖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推出。該書責任編輯謝慈儀認為,《農民日記》毫不避諱地講出了農民掏心窩子的大實話,凸顯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眼裏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寶貴價值。
60年日記寫了200萬字
該書作者叫侯永祿,他1931年出生在陝西省合陽縣的後新莊村(現在叫路一村五組)。他的父親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鐵匠。但在他9歲那年,父親去世。一字不識的母親,卻知道識字的重要,節衣縮食,送他上學讀書。
侯永祿在學堂和後來的師範學校裏,知道了《三字經》、《百傢姓》、《朱子治傢格言》、四書五經,知道了孔子、孟子及"仁、義、禮、智、信",也知道了陝北延安
後來侯永祿也曾經有機會做南下幹部,但由於他傢情況孤兒寡母的,母親堅持不讓他離開。因此在他19歲時開始了務農生活。他的第一篇日記開始於1940年的臘月十三,他寫道:"自父親撒手去世之後,我們一傢孤兒寡母,日子一天比一天難熬"從那時起,他便堅持每天寫一篇日記,直到2000年1月,從無間斷,至今已有200餘萬字。
該書責任編輯謝慈儀告訴記者,侯永祿的孩子們後來都接受了高等教育,意識到父親這60年寫出的日記的價值,因此找到她希望出版。遺憾的是,該書由於經歷了較長的編輯過程,作者去世前未能看到該書的出版。
見證60年來農村生活
在日記中,侯永祿記錄了自己瑣碎的日常生活,用居傢度日的油????柴米,見證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互助組、合作社、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等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三農"問題,折射出一個家庭、一個村莊、一個民族的命運
比如在1960年11月21日,他在日記中寫道:"陳書記在公社召開的常委擴大會議上又傳達了上級精神,要自力更生,不嚮上要,用'核壓挖清節'來解决睏難今後要安排好群衆的生活。安排後8個月的糧食標準的思路是'三低、二平、三提高。最低15斤,最高18斤。"
同時,日記中還寫了他的個人生活,記錄了那些秦腔秦味兒的村言土語,令人忍俊不禁的鄉規民俗,既樸實敦厚,又不失小民情趣,"日記中寫他自己說親的那段非常精彩,比如如何在財禮上討價還價。"其中還寫到他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在睏難時期,他被鄉親稱為"鋼公雞",一分錢都要算計着花,但得知孩子看了一場1毛錢的電影沒交錢時,他卻堅决要孩子馬上把錢交回去。
具備珍貴原始資料價值
謝慈儀特別強調說,這本書的出版十分耗時間,"作者原來的日記有200多萬字,需要一點點梳理。而且其中有錯別字,有不少口語,甚至有的文字勉強才能讀懂。在編輯過程中,我們既要讓讀者讀到原汁原味的語言和風格,還要讓日記具有一定的可讀性,因此最後挑選原稿中最能反映農業發展和農民生存實情的20多萬字,並把日記大致分成'記事'和'敘事'兩類文體選編,以便加快日記敘事的節奏和增強可讀性。"
謝慈儀認為,這本書的出版價值在於內容的稀缺性,"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有幾個農民像侯永祿一樣記錄下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跨度如此之大?在由傳統的農業社會急速走嚮工業社會的轉型過程中,真正的農民文化已從日益發達的傳媒視野中淡出。很多關於農民的作品是城裏人寫出來的,我們很少有機會真正從農村人口中瞭解到他們的喜、怒、氣、哀、樂。《農民日記》毫不避諱地講出了農民掏心窩子的大實話,凸顯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眼裏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寶貴價值。"(趙明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出版社 |
|
|
第1節:《農民日記》序(1) | 第2節:《農民日記》序(2) | 第3節:農民日記(1) | 第4節:農民日記(2) | 第5節:農民日記(3) | 第6節:農民日記(4) | 第7節:農民日記(5) | 第8節:農民日記(6) | 第9節:農民日記(7) | 第10節:農民日記(8) | 第11節:農民日記(9) | 第12節:農民日記(10) | 第13節:農民日記(11) | 第14節:農民日記(12) | 第15節:農民日記(13) | 第16節:農民日記(14) | 第17節:農民日記(15) | 第18節:農民日記(16) | 第19節:農民日記(17) | 第20節:農民日記(18) | 第21節:農民日記(19) | 第22節:農民日記(20) | 第23節:農民日記(21) | 第24節:農民日記(2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