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太平天國史   》 捲三十八 志第十七 建築      羅璽綱 Luo Xigang

  一總說
  太平天國的建築,是招集和組織各項建築工人營造的。在天京出的招賢榜中,把木匠、瓦匠都列為英雄,嚮四方招聘建築人才。當建造天朝宮殿和東王府時,到安徽招集各項建築工人始興工〔一〕,並遠到湖北漢陽招集木工〔二〕。嘉興建造聽王府時,也從遠方各地聘來幾百名著名的刻工、畫工、技工〔三〕。在太平天國前期,領導建築工程的便是國傢一級官員鼕官又正丞相賓福壽。賓福壽便是參加金田起義的木工。由於太平天國尊重和組織了建築工人,他們就能夠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從而建造了輝煌壯麗的建築出來。呤唎在遊覽中國各地和參觀太平天國建築後,曾經發表過如果太平天國革命得到成功,「那麽他們就可以恢復中國的藝術,尤其是那些自從滿清統治以來已經衰微的建築工程」的評諭〔一〕。他的諭斷是有根據的。
  太平天國建都天京之後,認為:「正是萬國來朝之候,大興土木之時」〔二〕,在天京首先建造天朝宮殿和東王府。到後期又建造各王府,在蘇、浙兩省也大興土木,「盤竜騫鳳,重規疊矩」〔三〕,「窮極侈麗」〔四〕。其中蘇州忠王府從庚申十年興工,到癸開十三年十月,「工且未竣,城已破矣」〔五〕。嘉興聽王府從辛酉十一年興工,到甲子十四年二月失陷時,也是「工尚未竟」〔一〕。在革命戰爭當中,這樣地大興土木,是一件勞民傷財的大事。金華失守後,有一個反革命分子看見金華侍王府,他寫了幾句詩,其中有兩句道:「千村萬落盡焦土,宮中尚挂珠燈紅」〔二〕,他到嘉興看見聽王府後,又寫有兩句詩道:「盤竜與賽鳳,留戒世人看」〔三〕。這些詩句,雖然出自反革命分子之手,卻不能不說是反映出一些真實的情況。曾隨白聚文到蘇州投效太平天國的鐘思也指出在蘇州失陷前,統兵的將帥們「不但不為蘇州的安全憂懼,反而忙於修造府第」,論為「太平天國的主要弱點」〔四〕。太平天國的失敗,不能說不與這類事件有關係。
  太平天國最壯麗的建築為天朝宮殿,亞於天朝宮殿的為東王府。在後期,天京忠王府也是一個大建築。至於在蘇、浙兩省興建的王府,以蘇州忠王府、嘉興聽王府為最著名。聽王府被稱為「甲於江、浙」〔五〕。此外金華侍王府、紹興來王殿、海寧會王府都以壯麗見稱〔一〕。
  當年太平國的建築,在失敗後大都被毀滅了。惟蘇州忠王府給李鴻章入踞,至今大體尚存,而天朝宮殿據記載所考。也還約略可窺見其輪廓。茲分述於下,以見太平天國建築的一斑。
  二天朝宮殿
  太平天國的宮殿稱為天朝宮殿。癸好三年四月興工,東至黃傢塘、利濟巷,南至大行宮長街,西至西箭道〔二〕,北至楊吳城濠(從浮橋東至太平橋一段)〔三〕,男女萬人並力興築,半年告成,十分壯麗,工甫成,即毀火〔四〕。
  甲寅四年正月,在原址重建,四面黃墻,高二丈多,厚四尺〔一〕,內外兩重,外重稱為太陽城,內重稱為金竜城〔二〕。太陽城嚮南開門,稱為真神榮光門〔三〕。門內左右有鼓吹亭,高出墻外,蓋以琉璃瓦,四柱盤五色竜,昂首曳尾,有攫拿之勢〔四〕。由亭而北,為金竜城門,稱為真神聖天門,兩旁列大鼓二,這是天朝宮殿所設的登聞鼓。門內為朝房,東西各數十間。歷甬道數十步,中樹木牌坊,上下雕雲竜獅象,飾以金彩。過坊又行數十步為正殿〔一〕,稱為金竜殿〔二〕,尤高廣,梁棟俱塗赤金,文以竜鳳,光耀射目。四壁畫竜虎獅象,禽鳥花草,設色極工〔三〕。正殿後有長穿廊〔四〕。穿廊後為後殿〔五〕。後殿之後,左右各有一池,方廣數十丈,池中各置石船二〔一〕。池後為內宮〔二〕,分為左右兩區,每區大樓五層,高約八、九丈,深數丈〔三〕。大樓之後為花園,稱為後林苑〔四〕,有臺、有亭、有橋、有池。過橋為石山,山有洞,中結小屋,須蛇行而進。旁有小樹十數行。山後山茶一樹,大可合抱,每當鼕令,緑葉紅花,倍增景緻。〔五〕天王有遊後林苑詩道:「乃車對面嚮路行,有阻回頭看兜平。苑內遊行真快活,百鳥作樂和車聲」〔一〕。後林苑可以乘車遊覽,可見是不小的。這是天朝宮殿內部的建造。
  榮光門外兩旁,設東西朝房兩所,內外各三層,寬敞高廣,外墻內廳,中懸燈彩〔二〕。門前十餘丈開河一道,寬深二丈,稱為禦溝,上建五石橋以通往來,稱為五竜橋〔三〕。橋前建牌坊一座,上有立匾,係用全金,上刻天朝二字〔四〕。過橋一裏,將至大行宮街處,砌大照壁,高數丈,寬十餘丈,壁上繪雙竜雙鳳,每於天王發授官黃榜時,其榜即揭於此壁,天王頒布的天榜、詔旨也揭於此壁。照壁適中搭造高臺,稱為天台,為天王生日登臺謝天之所。照壁兩旁,又竪立左右兩牌坊,左書「天子萬年」,右書「太平一統」,與橋前牌坊共成品字式。牌坊外有下馬牌,東西各一〔一〕。這是天朝宮殿外部的建築。天朝宮殿建築的輪廓可考的約略如此。
  天朝宮殿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是太平天國中央政權的象徵。天王在御制千字詔中特加描繪道:「京都鐘阜,殿陛輝鮮,林苑芳菲,蘭桂疊妍,宮禁煥燦,樓閣百層,廷闕瓊瑤,鐘罄鏘鏗,臺凌霄漢」。可想當年的壯麗。
  這一座宏偉壯麗的宮殿,在天京失陷時本來是完好的,衹因當時紛傳天朝宮殿「金銀如海」〔一〕,曾國荃的匪軍已經搶劫一空了,無法嚮清廷交帳,就放火焚燒,捏說是幼天王「積薪宮殿,舉火自焚」〔二〕。天朝宮殿遭劫,雖然不曾「一炬成灰」〔三〕,當時大殿、朝房、穿廊和一些附屬建築如鼓吹亭、牌坊以及花園等還沒有燒掉〔四〕,而「存者十不及一」〔五〕,滿目「焦土」〔一〕,「一片瓦礫」〔二〕,「敗屋危墻,皆搖搖欲墜」〔三〕,於是「十年壯麗天王府,化作荒壯野鴿飛〔四〕」,其能完整保存下來的衹有那條石船還依然在一片潾潾緑水環抱之中,兀立在池上。
  三蘇州忠王府
  蘇州忠王府是現存太平天國唯一大建築,也是現存一座具有特殊風格包涵有中國古建築精華的建築。
  蘇州忠王府在拙政園基興建。拙政園是明朝嘉靖時御史王獻臣因大弘寺廢址而建的別墅,後歸徐氏。幾經變革,到清乾隆初,園已荒廢,一部分歸蔣姓,經蔣姓修理,改名復園(約在一七三八年左右)。嘉慶中,池館蕭條,改歸查姓。嘉慶末,典歸吳姓。道光時,亭臺已多欹倒〔一〕。到太平天國剋復蘇州前,遊人歌詠道:「平泉甲第頻更主,金屋啼殘舊日鶯」,又道:「四百樓臺九十春,北園煙雨迷芳草」〔二〕,指出經過蔣姓修理後百年的拙政園,又再度荒廢了。蘇州忠王府便是沒收這一座官僚地主的園林,並嚮左右方擴展建造起來的〔三〕。工程開始於太平天國庚申十年八月〔四〕,集合了幾千工人精心設計,長期經營,到癸開十三年十月蘇州陷落時還未完成〔五〕。
  蘇州忠王府遺址平面圖建築
  蘇州陷落後,忠王府落到攻陷蘇州的清朝江蘇巡撫李鴻章手,就被分割為三部分:中路正殿舊拙政園部分,嚮吳姓購賣,作為臨時江蘇巡撫衙門後來改為八旗奉直會館
  ;東邊偏殿部分,歸李鴻章侄兒李經義所有;西邊偏殿部分,歸張履謙所有,他把那一部分花園,改稱為補園。
  解放後,忠王府正殿舊拙政園部分由蘇南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管理。其東邊李姓部分,在解放前已押與銀行,解放後就收歸人民,作為蘇州圖書館。其西邊張姓部分,解放後已將補園交歸人民〔一〕。
  蘇南區文物管理委員會接管後,就動工修理花園部分,把東邊的東園和西邊的補園合而為一,恢復了忠王府花園的原來面貌。一九五二年,
  把這一所已經荒廢了的而經過太平天國造園工人長期精心建造的南方園林代表作正式開放,以供人民遊覽之所。其後在此設置蘇州博物館〔二〕。一九六一年三月,國務院公佈將蘇州忠王府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
  計自一八六三年李鴻章入踞蘇州後,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前,忠王府長期落在反動統治者手中前後共八十六年。忠王府外部太平天國王府規製的宏偉壯麗的建築全部被拆毀,把正中大門改建成清朝衙門式的建築,東西轅門則改建成地主住宅的前門,轅門上的兩座角樓也被毀滅了〔二〕。這就使我們今天不但看不見當年忠王府壯麗的外貌,甚至看不出它本來是一個整體的大建築。這是忠王府被反動統治破壞最狠毒、最嚴重的地方。在內部結構方面,東西兩旁偏殿建築物上所附麗的藝術品都被産除了,正殿部分許多壁畫和殿柱的盤竜也被産除了。但是,忠王府被毀壞的是外部面貌,而不是內部結構;內部被毀壞的是建築物上一部分的藝術裝飾,而不是建築的本身。主體建築,基本上沒有改變。這一座大建築,今天還能保存回到人民手中來,這是一件大幸事。蘇州忠王府建築,包涵有宮殿建築、住宅建築與園林建築三部份。它是以拙政園基地興建起最主要的中路正殿一部份,而利用東面潘姓房屋與西面汪姓房屋的原來舊構,適當地加以補充修理,合理化的安排,便組成了這一個宏偉壯麗精巧細緻的建築群。
  當年忠王府的外貌今天已經看不見了。據記載,忠王府雄偉地矗立着。府門位在當中,門首盤竜金彩。兩傍英武地站着兩個石獅子。府門前又有兩座鼓吹亭。東西兩轅門分列左右,轅門之上,各有一座凌空飛展的角樓。我們今天對這座給當時人贊美為「極其壯麗」〔一〕的大建築,其外部規製的宏偉,可以想見。
  從現存的忠王府進去,過了二門,就看見壯麗壯嚴的殿宇。殿宇上都繪輝煌矞麗的蘇式彩畫。內部殿宇的建築是完整的。殿宇建築分為正殿和東西偏殿三部分。東面偏殿橫蘇州忠王府正殿平面圖
  蘇州忠王府正殿
  過一條遊人進入花園的小巷,就可以從便門進去。西面偏殿通嚮正殿的便門已經堵塞了〔一〕。那殿宇的佈置,正殿雄峙在正中,東西偏殿平列左右,正好似許多小星拱衞着那顆北辰大星一樣,氣象巍然。其正殿建築與後軒成工字形,就是建築術語稱為工字殿的(工字殿就是前後兩殿用柱廊聯繫)。這種平面,宋代已行,而元代最盛。浙江金華侍王府也是工字殿。由於太平天國的王府,是經常召開會議的,為了會議的需要,所以正殿采用工字殿平面形式的佈置。呤利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有一幅忠王主臨軍事會議圖,繪的正是李秀成在蘇州忠王府正殿主臨軍事會議。住宅建築,是組成蘇州忠王府的第二部分建築。忠王府住宅建築是樓房建築,位置在東西兩面偏殿之後。中國古代住宅,多為一層平房,要加造建築,就必須縱橫同時增加,目的是要求不違背均勻對稱的規律,凡上房的高曠,東西廂的排列,回廊的體勢,院落的廣狹,雖其種類似乎衆多不等,但到底歸納到呆板、簡單的定例、表現出單調無味的形態。忠王府的住宅建築卻不同,佈置得十分靈活精巧,使人置身其間,興起一種人在畫樓中的詩情畫意,而占的平面不多,又各盡其供人應用的功能。所以李鴻章對這一部分建築十分豔羨說:「忠王府瓊樓玉宇,麯欄洞房,真如神仙窟宅」。又說:「數十房眷口,數百人隨從,皆住得開」〔一〕。這樣一種特出的住宅建築,是值得註意的。
  花園建築,是組成忠王府的第三部分建築。忠王府花園,以明代拙政園建造,利用江南水鄉地形,以池水做中心,突出重點,作為造園的主題。園中佈置,都疏密得宜,麯折盡致,「徑緣池轉,廊引人隨」〔二〕,佳山妙水,層出不窮,一種雅淡自然的境界,雖由人造,宛自天開。童寯江南園林志論拙政園說:「斯園亭榭安排,於疏密,、麯折、對景三者,由一境界入另一境界,可望可即,斜正參差,升堂入室,逐漸提高,左顧右盼,含蓄不荊其經營位置,引人入勝,可謂無毫發遺憾者矣」。又說:「蘚苔蔽路,而山池天然,丹青淡剝,反覺逸趣橫生。正門內假山雖不工,而有屏障之妙。遠利堂居中,四顧無阻。東北空曠,自多山林;而西南麯折,北望見山樓,實為全園點晴。佈置用心,堪稱觀止」。這確是的論,吾書毋庸多言。但必須再鄭重說明,忠王府花園是在荒廢了的拙政園基建造的。當時蘇州有個叫滄浪釣徒的,他在太平天國解放蘇州前是熟悉荒廢的拙政園的情況的,到太平天國失陷蘇州後,前去遊覽,就不禁再三稱嘆說:「園亭花木,無一不精」〔一〕。李鴻章說:「花園三、四所,戲臺兩三座,平生所未見之境也」〔二〕。趙烈文說:「清池繚麯,邱壑甚多,座落不下數十處,佈置落落大方,樹木卉草尤衆,不愧為吳郡諸園之冠」〔三〕。蘇州忠王府花園所以取得這種成就,固然是由於繼承了明代以平淡為主的造園技術,而尤其是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和幹部們起自農村,他們天天與自然親近,他們喜愛自然,當然是反對那種追求綺麗破壞自然的造園技術,而善於接受明代的造園技術,並且由於他們的正確指導,結合到蘇州天才的造園工人,於是就發展了這一種優秀的明代造園技術,因地製宜,師法自然,而建造成這一所被稱為中國南方園林典型的名園出來。所以,蘇州忠王府花園,是有所繼承,也肯定有所新創的。又據古建築專傢陳從周研究,現存的筆花堂、見山樓都是太平天國的建蘇州忠王府花園築〔一〕,而相傳都作為李秀成治理公事之所〔二〕。從前清朝乾隆時,蔣姓把荒廢的拙政園修復,還不悄沿用舊名,改為復園。而我們今天,對這個早已荒廢的,經過太平天國工人長期精心建造的、做了指揮革命戰爭的名園,到解放以後,又再經黨和政府更大力保護、修理,卻仍沿用四百多年前官僚地主所取含有封建意義的拙政園舊名,這是還須斟酌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一 劉大年序二 𠔌霽光
序三序四 邢鳳麟
自序凡例 湯錫竜
第一部份 捲一 序論第二部分 捲二 紀年
第三部份 捲三至捲二十一 表捲二十二 志第一 上帝教
捲二十三 志第二 天朝田畝制度捲二十四 志第三 資政新篇
捲二十五 志第四 政權捲二十六 志第五 政體
捲二十七 志第六 食貨捲二十八 志第七 官爵
捲二十九 志第八 兵捲三十 志第九 刑律
捲三十一 志第十 志第禮製捲三十二 志第十一 天歷
捲三十三 志第十二 科舉附招賢捲三十四 志第十三 外交
捲三十五 志第十四 地理捲三十六 志第十五 交通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